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1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3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地区新确定的流水沟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体主要由变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07.5±3.0)Ma,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反映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和形成火山-岩浆岛弧的时限可能为晚寒武世或稍早。  相似文献   
992.
渤海湾滨海平原全新统层型剖面地层划分与建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天津市宁河县俵口乡兴坨全新统层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建组,是在近年来1:5万淮淀乡幅(J50E005015)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地质调查,岩性描述,孢粉、软体、微体古生物和重矿物鉴定,^14C,OSL年,古地磁测量、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系统研究建立起来的。本文从气候、构造、地理等古环境角度对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化学地层和矿物地层等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组的三分层次明显,符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层型剖面和建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冈底斯中部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对冈底斯花岗岩带中段罗扎岩体淡色花岗岩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3.9Ma 0.9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暗示着本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发生过同碰撞事件。这一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地区早白垩世时期发生地壳缩短增厚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94.
赣东北万年地区万年群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年群是发育在江南复合混杂岩带中之赣东北进贤——万年地区的一套中元古代蓟县纪浅变质岩系。据其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等特征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枫树岭组、牛头岭组、皮库组和程源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弧后盆地,其层位与弧后盆地之双桥山群安乐林组、修水组,溪口岩群,火山岛弧的双溪坞群和弧间盆地的张村群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甚大,属同时异相的产物。万年群的建立为华南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舍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相似文献   
996.
位于大庆中央拗陷区腹部的杜101井,在1700余米井下,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腕足类等多门类化石,经研究确认:腕足动物群属于天山-兴安沉积区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北山类群。从而肯定了大庆探区大面积中新生界之下存在正常沉积的海相下二叠统,说明松辽盆地北部盆地的基底为海西期浅层褶皱基底。这一发现不仅对松辽盆地二叠纪构造与生物古地理变迁机制等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大庆探区开展深部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油气接替层位提供了实际依据,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7.
大渡河金矿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一个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对其中自金台子和三雕两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的石英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坪年龄分别为25.4土0.2 Ma和24.7±0.3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1±0.1 Ma和22.9士0.1 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士0.1 Ma和23.0±0.1Ma.这些年龄数据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大渡河金矿形成于喜马拉雅构造期,也为更好地认识扬子地台西南缘金矿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进而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渤海湾地区下古生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大锐  冯晓杰 《地质学报》2002,76(3):400-408
渤海湾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海相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0值分布区间为-10.6‰~-4.8‰,碳同位素的δ^13C值为-5.8‰~ 1.6‰;奥陶系标准剖面(河北唐山剖面)海相碳酸盐的δ^180值分布区间为-15.9‰~-6.0‰,δ^13值为-7.6‰~ 1.2‰。中国华北地区奥陶系未出现(或未保存有)中国塔里木区与华南地区、北美大陆及瑞士等中-上奥陶统海相碳酸盐中碳同位素组成正向偏移现象。这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奥陶系应缺失兰代洛阶以上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在华北地区奥陶系各组生物石带更叠之间均有异常波动,稳定同位素地层曲线可以成为大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华北地区、塔里木区与华南地区的对比研究,海相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地正向波动,可成为地质时期烃源岩形成期的宏观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9.
李超  阎玉忠等 《地质学报》2002,76(4):433-440
本文报道了蓟县剖面约1Ga的中一新元古代沉积物中干酪根,可溶单体烃类等沉积有机质与共生碳酸盐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剖面古环境和古生物资料对这些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初步讨论。干酪根和共生碳酸盐碳同位素数据表明,约1.55Ga以前地表环境中CO2浓度曾迅速下降,而之后趋于稳定。沉积碳酸盐和共生干酪根之间的碳同位素差值(△c)记录了燕山盆地元古宙演化中海侵和海退的交替以及随之具有不同适应性生物群落的更迭。剖面1.4Ga以前的干酪根和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符合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主要起源于喜盐古细菌类脂的假设,而之后,三者之间的碳同位素特征表明正构烷烃主要起源于原始落藻类有机质,而类异戊二烯烃则保持着喜盐古细菌类脂的输入。正构烷烃生物起源的转变表明,1.4Ga以后,古燕山盆地水体中原始类脂物质的异养降解程度明显降低。这一降低可能与在此阶段形成的稳定浅水陆表海环境有关。蓟县剖面干酪根与可溶单体烃类的稳定碳同位素关系显示了具有局限海特征的元古宙燕山海盆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分晶层晶体化学式的计算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福生  彭同江 《岩石学报》2002,18(2):238-246
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由金云母晶层与蛭石晶层交叠排列而成,采用一般计算方法得出的晶体化学式不能充分揭示结构中金云母晶层与蛭石晶层各自的晶体化学特征。本文以化学成分分析与阳离子容量为基础,假定可交换性阳离子均为蛭石晶层层间阳离子,非交换性阳离子为金云母晶层层间阳离子,金云母晶层与蛭石晶层具有相同的八面体层等,计算出了结构中两种晶层的分晶层晶体化学式,确定了结构中两种晶层的比例和蛭石晶层的电荷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疆尉犁蛭石矿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合理,符合晶体化学原理,所计算的数据可靠。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两种晶层的比例为金云母-蛭石1:1规则间层矿物的确定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也为其它类似间层矿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计算分晶层晶体化学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