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944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631篇
地球物理   716篇
地质学   1603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玉  田丰昊  董玉芝 《地理科学》2016,36(12):1870-1876
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敏感性3方面建立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和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重要性进行空间识别,将其划分为3个级别: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极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25.720%,主要为耕地、林地和水域;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9.500%,主要为林地和耕地;一般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780%,以林地为主。  相似文献   
993.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动态过程趋势分析,针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预期目标,构建了由生态系统结构,质量,服务及其变化因素构成的生态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发展野外观测,遥感监测和生态过程定量模拟一体化的监测评估技术体系,评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生态成效.结果表明:工程实施8年以来,三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趋好但尚未达到1970s比较好的生态状况,草地持续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难以达到预期"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平均20%~40%"的目标,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有所恢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量达到了增加13.20亿m3目标;重点工程区内生态恢复程度好于非工程区,除了气候影响以外,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植被恢复具有明显而积极的作用;然而,草地退化局面没有获得根本性扭转,工程实施尚未遏制土壤水蚀增加趋势,一期工程局部性和初步性特点突显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994.
对位置地图表达模板及表达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设计基于模板的位置地图表达框架。在顾及用户背景信息、地图显示载体信息、情境信息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对情境信息进行解析和推理,建立不同地图叠加要素与位置地图要素表达模板的映射关系,并对位置地图表达的触发原理、触发判断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问题,该文利用IGS跟踪站数据,对此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借助自编程序,对IGS跟踪站不同采样率数据进行动态模拟的数据处理和误差统计,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精度进行比较和初步分析,验证GPS数据采样率对该技术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同震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对COADS资料中1950-1992年太平洋4°×8°方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及海面气温、气压、风速序列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表气温和水温年上升率分别为0.0063℃·a(-1)和0.0026℃·a(-1)。两者的变化趋势在赤道太平洋都有一个年上升率高值区;而在东海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广大海区,都有一个年下降率的低值区。西太平洋海面气压呈上升趋势,东太平洋则相反。气温和水温的升降区域分布特征与风速分量增强和减弱的变化趋势有关。文章还指出,中国和日本沿岸今后几十年海平面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式,应以太平洋或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为基础,加上本海区海平面的局地变化订正。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布杂交法,以变边界模型建立起威海及烟台南部近岸海域纯潮作用下的COD浓度平流——扩散模型。计算出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COD浓度分布现状并绐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对未来状况浓度分布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9.
渤、黄、东海潮汐开边界的1种反演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潮汐潮流数值模拟中的 1个主要难点在于开边界条件的确定。本文采用伴随方法 ,利用渤、黄、东海的 64个验潮站资料 (潮汐调和常数 ) ,通过反演渤、黄、东海的开边界条件 ,来实现渤、黄、东海 M2 潮波的数值模拟。为了取得较好的数值模拟结果 ,同时对给定的底摩擦系数进行校正 ,计算出调和常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平均值 :振幅差为 4 .0 cm,迟角差为 2 .5°。实验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渤、黄、东海 M2 潮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沙田  孙佩锦 《海洋与湖沼》1997,28(3):334-336
南海位于太平洋西端,介于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这~海域有广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栖息着以亚热带种和热带种为主的暖水性生物,多样性很高,有些类群的丰度也甚大,成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南海是调查研究较少的海域。进入SO年代,围绕对南海海洋资源的了解与开发,海洋学研究有较快进展,其中海洋生物学进展尤为迅速。如年代以来,南海海洋生物学成果累累,为认识、开发和保护南海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南海海洋生物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