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促进与局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不仅快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将科学研究不断引向新的高度。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当前大数据建设和发展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大数据的发展对丰富和完善人文—经济地理学势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大数据在人文—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研究、交通与消费行为、社会空间与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最近进展,以及大数据对参与式研究和决策平台的作用。着重剖析了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数据获取,研究思维与范式,研究内容、研究时空尺度与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与存在问题,特别是由于大数据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在数据收集特别是数据属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缺乏理论基础将会使得大数据与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同时,数据本身也不能替代研究者思维和决策过程。因此,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应该科学对待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弥补和丰富以往发展中的短板,即完善学科数据建设、建立大数据应用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促进跨域数据整合和跨域研究,以及推进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2.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暴雨成因选取大范围区域暴雨型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型两类短历时暴雨样本,采用PilgrimCordery法推求设计暴雨雨型,并比较两类天气系统下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暴雨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52.6%,60 min历时单峰型和均匀型占比分别为36.7%和26.7%,120 min历时多为单峰型且峰值在中部,180 min历时雨型主要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而强对流天气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7.4%,短历时雨型基本都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相比区域暴雨型,强对流天气型设计暴雨雨型峰值位置出现较早,峰值强度偏强,降雨累积过程更快。60 min、120 min和180 min峰值分别提前5 min、35 min和20 min,10 a重现期峰值强度分别偏强0.5 mm·min~(-1)、0.9 mm·min~(-1)和0.9 mm·min~(-1)。在设计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型平均积水时间更长,积水量更大,导致的内涝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3.
利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桂林国家基本气象站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和PM10、PM2.5、PM1.0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桂林城区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桂林城区大气能见度和PM10、PM2.5、PM1.0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0.461、-0.509,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影响在相对湿度为60%—70%时最为显著。在各气象因子中,大气能见度与风速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相对湿度,与风速呈二次函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幂指数关系,与温度相关性较小,与气压在秋冬季节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冬季可达0.301,但在春、夏季节相关性不显著;利用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建立8种大气能见度非线性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后发现利用PM1.0、风速、相对湿度、气温等因子建立的不同季节大气能见度拟合公式在实际检验中效果最优,能较好地模拟桂林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4.
“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贵川  谌芸  张勇  陈鹏  王欢  黎中菊  刘念  翟丹华  龙美希 《气象》2013,39(12):1529-154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分析场、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及SWAN系统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西南涡暴雨过程及盘龙极端强降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北槽南涡”形势下,地面冷空气触发西南涡其东侧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发展,高层强辐散,因而产生了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冷空气从西侧侵入西南涡是925 hPa “S”形冷锋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地面辐合线形成的重要因素;极端短时强降雨就发生在西南涡东侧中尺度雨带的中部偏北区域,有地面辐合线相配合,降雨最强时MCC冷云中心TBB达最低值。雷达回波表明:西南涡两侧冷暖空气的交绥促进了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为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增强了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和维持;盘龙的极端短时强降雨是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中,伴随有深厚中气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在环流中心附近持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5.
移动Agent 在集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任务级的角度,在基于主/从模式的集群系统中引入了移动Agent技术,建立了基于移动Agent的并行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移动Agent之间的通信接口、容错机制和负载平衡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6.
In north-east Brazil, Archean and Paleoproterozoic cratonicblocks are enclosed within a network of Brasiliano-age (0·7–0·55Ga) metasedimentary foldbelts. The unfoliated Coronel JoãoSá granodiorite pluton, which contains magmatic epidoteand strongly resorbed clinopyroxene, intrudes the SergipanoFoldbelt. Zircons yield a concordant U–Pb crystallizationage of 625 ± 2 Ma; titanite ages are approximately 621Ma. Discordant zircons suggest inheritance from at least twomagma sources of ages <1·8 and >2·2 Ga.Model calculations based on diffusion parameters and Rb–Srisotope data from separated minerals indicate that the plutoncooled at a rate of 36°C/Myr. Whole-rock element compositionsand initial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at are heterogeneouson all length scales suggest magma mixing. Trace-element concentrationsand Nd isotope data argue against a contribution from a contemporaneousmantle-derived magma. Values of magmatic Nd (at 625 Ma) resemblecontemporary Nd for local supracrustal rocks and basement, compatiblewith anatexis of a crustal source. In north-east Brazil, cratonicblocks could have amalgamated with foldbelts that originatedas: (1) a mosaic of island arcs and arc basins (traditionalallochthonous model), or as (2) extensional continental sedimentarybasins (but not oceanic crust) later involved in collision (autochthonousmodel). The Coronel João Sá isotopic and chemicaldata support an autochthonous origin. KEY WORDS: Brasiliano Orogeny; granodiorite pluton; Rb–Sr isotopes, Sm–Nd isotopes; U–Pb isotopes, magma cooling rate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提出一种近实时获取高精度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全球GPS参考站网络的非差观测值数据和IGU预报产品(卫星轨道和ERP),使用GPS非差技术和卡尔曼滤波近实时估计各参考站的高精度ZTD。将该方法应用于香港GPS参考站网得到的ZTD与基于事后技术计算的ZTD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的平均偏差均优于5mm,RMS均优于6mm。  相似文献   
128.
路径描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方式,涉及到自然语言与地图语言的表达及转换关系。本文采用认知实验的方法,对自然语言的路径描述及其认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径认知与表达上所涉及的空间关系,总结了利用自然语言表达地图空间信息的规律和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高精度点数据,获取不同密度的点数据,建立基于ANUDEM和TIN方法的两种DEM,比较两种DEM的高程中误差,分析数据密度、栅格尺寸与高程中误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建立1∶100 00比例尺,具有高程中误差2m左右、栅格尺寸5m以下的ANUDEM,需要的点密度水平为大于7 000个/km2,而TINDEM则为8 500个/km2。同时,当栅格尺寸小于20m、数据密度介于7 000~9 400个/km2时,无论是ANUDEM还是TINDEM,高程中误差都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0.
提出了特征词双重属性的构建策略,为带有约束条件的中文命令直接转化为GIS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法.针对复杂的空间、属性约束条件,定义了条件文法并设计了规则模板的生成算法;通过特征词的双重属性建立了中文命令与GIS功能函数之间的联系,采用规则匹配、函数映射方法实现中文语义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