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6篇
  免费   2210篇
  国内免费   3270篇
测绘学   1572篇
大气科学   1253篇
地球物理   1582篇
地质学   5801篇
海洋学   1859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734篇
自然地理   107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姜杰  汪景琇 《天文学进展》2005,23(2):121-134
太阳发电机理论主要解释太阳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是太阳物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它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空间天气的预测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日震学的发展,该理论也得到了很大改进。从相关观测入手,综述了发电机理论需解释的观测事实,以及为发电机理论提供约束的太阳内部动力学结构;介绍了基本理论和近来的主流模型,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字地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数字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然而,数字地球在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为了逐步建立“数字地球”,需要就“数字地球”的理论、技术以及实现进行深入地探讨。从“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构成框架、关键技术、实施难点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谈了对“数字地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With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China'sentryintoWTO,thesituationofsupplyanddemandinmaizemarkethaschangedgreatly.Facingtherelativesurplusofmaizeandtheformationofbuyer'smarket,weshouldfullydeveloprelativeadvantages,carryouttheunevenstrategyofsupportingthesuperior inmaizeproduction andcultivateadvantagedareasofmaize.Theabovestrategicmeasurescanrapidlyim-provethe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abilityandpro-ductivityofmaizeinJilinProvince,getoutofthea-griculturalpredicamentandmaketheagriculturald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7.
成都及附近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成都及附近等7个地区多年气候资源及人体舒适指数进行分级比较,得出了7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指数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ethod,and that vanous disasters would be analyzed assynthetically studied natural dlsaste‘theoretically and an Integral.SHI Peilun(1991)putforwad a scientificmethodologlcally,as well as its cases analys。s(CND,term—regional disaster system,which Indicates that1987; MA et al,1990; MARBLE,1990; NE et al,the situation of a disaster(calamity loss)results from1999; PATAK et al,1982; SHI,1991;VAN et al,h…  相似文献   
19.
Magnetic stratigraphy observed in ferromanganese cru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 sample of ferromanganese crust deposit (SCHW-1D) was cut into two sets of 1 mm slices for palaeomagnetic study. Alternating field and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and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each thin slice. The result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stable magnetism and both normal and reversed polarity intervals in the specimens. The observed polarity intervals cannot be confide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scale of the last 10 Myr due to the polarity overlap inherent in the sampling technique. But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slow accretion rate of ferromanganese deposit determined by 10Be method and suggest potential use of ferromanganese deposits in palaeomagnetic and tectonic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solutions for the effective stress induced by gas flow through a porous solid into a borehole resulting from sudden pressure reduction. Tensile effective stress that exceeds the strength of the solid will lead to borehole failure. This has applications to the intentional creation of cavities, relevant to the efficient recovery of coalbed methane, and the avoidance of borehole stability problems in conventional ga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