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秀颖  刘和平 《水文》2016,36(3):50-55
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浑河流域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并基于各评价指标对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流域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仅在2010年出现盈余;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低于可持续发展足迹指数范围,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持续下降。总体来看,流域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2010年后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川藏公路海竹段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是利用遥感地学分析原理研究了川藏公路海竹段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同时 ,在遥感分析的基础上 ,对本区的工程地质进行了分区 ,为川藏公路改线及病害整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3.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in the Akesu alluvial plain were estimated using a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Akesu alluvial plain (4842 km2) is an oasis located in the hyperarid Tarim River basin of central Asia. The land along the Akesu River has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irrigation area is highly dependent on water withdrawals from the river. We present a water balance methodology to describe (a)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 and (b) groundwater interaction between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areas. Groundwater is recharged from the irrigation system and discharged in the non‐irrigated area. Uncultivated vegetation and wetlands are supplied from groundwater in the hyperarid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90%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came from canal loss and field infiltrati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rom irrigated to non‐irrigated areas was about 70% of non‐irrigated area recharge and acted as subsurface drainage for the irrigation area. This desalinated the irrigation area and supplied water to the non‐irrigated area. Salt moved to the non‐irrigation area following subsurface drainage. We conclude that the flooding of the Akesu River is a supplemental groundwater replenishment mechanism: the river desalinates the alluvial plain by recharging fresh water in summer and draining saline regeneration water in winter.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4.
基于云南丽江台超导重力仪OSG-066超过5 a的连续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取高精度潮汐参数并构建地方重力潮汐模型,为丽江地区精确重力潮汐改正提供参考。研究9个全球海潮模型在丽江台的重力影响改正有效性,用时域内回归分析法和频域内小波分析法分别研究大气重力导纳值的变化特征,并利用观测潮汐数据估算自由核章动本征参数。结果表明,9个海潮模型在丽江台的重力影响改正效果基本一致,NAO.99b模型的改正精度较高;大气重力导纳值在时域和频域内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与降雨量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自由核章动本征周期为431.5(411.2, 454.0)恒星日,品质因子为 -2 796。  相似文献   
115.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同地区北部的天镇(1958年-2004年)、南部的灵丘(1960年-2004年)和中部的大同市区(1955年-2004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同地区的气温在逐步上升,市区和天镇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增温过程,灵丘的增温过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市区、天镇和灵丘三地增温最显著的季节都发生在冬季,但从全年来看,市区白天和夜间对增温的贡献相当,灵丘夜间增温大于白天,天镇白天增温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116.
Corrections of density effects resulting from air-parcel expansion/compression are important in interpreting eddy covariance fluxes of water vapor and CO2 when open-path systems are used. To account for these effects, mean vertical velocity and perturbation of the density of dry air are two critical parameters in treating those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density variations. Based on variou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different studies have obtained different formulas for the mean vertical velocity and ...  相似文献   
117.
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2008年郑州市环境监测站所监测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资料及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近5a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特征,并以2006年12月份的2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均压场中持续多日风速小、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是造成郑州市出现持续污染事件的主要气象条件,持续性污染过程往往因受冷空气的影响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8.
郑州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市霾天气时空分布及相应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市霾日数月、季变化表现为1月最多,8月最少;10月至翌年3月霾日数占全年的75%.年霾日数呈阶梯式上升趋势,60年代年平均霾日数6.6个,与本世纪初年平均霾日数的81.1个相差75个.霾天气发生时,多为正变压、负变温;相对湿度在20%-59%之间;风速<3 m·s-1,风向在NE-ESE-S范围内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9.
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2004-2008年郑州市环境监测站所监测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资料及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近5a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特征,并以2006年12月份的2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均压场中持续多日风速小、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是造成郑州市出现持续污染事件的主要气象条件,持续性污染过程往往因受冷空气的影响而结束。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北部杭锦旗与和林格尔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区中、新生代岩浆源区的组成、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意义。杭锦旗与和林格尔分别有早白垩世(Ar-Ar年龄为126.2Ma)和晚中新世(Ar-Ar年龄为6.4Ma)玄武岩分布。杭锦旗早白垩世玄武岩的SiO2(46.93%~47.93%)较低而碱含量较高(K2O+Na2O为5.75%~6.21%),组合指数σ为6.7~8.0,K2O(Na2O-2),属于碱性系列的钾质粗面玄武岩;其Mg#值为32.4~32.8,Ni、Cr含量低于20μg/g,反映玄武岩浆形成后经历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等后期演化作用;其Nb、Ta相对于La亏损,初始87Sr/86Sr为0.7062,εNd(t)为-12.25,反映岩浆源区主要为富集EMI型地幔。和林格尔晚中新世玄武岩为橄榄拉斑玄武岩,其组合指数σ为2.1~2.8,Mg#值变化于46.7~52.4,Ni含量变化于111.1~125.8μg/g,Cr为123~178μg/g,Mg#值和Ni、Cr含量的变化反映岩浆原生程度随时间变新有所增大;其Nb、Ta相对富集,具有相似于OIB的微量元素特征,但仍表现相对富集的Sr-Nd同位素性质,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051~0.7053,εNd(t)为-1.91~-0.74,推测为软流圈与EMI型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杭锦旗与和林格尔玄武岩的207Pb/204Pb比值都较低,△207/204为3.6~6.5,△208/20460,均具EMI型Dupal异常。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所处的岩石圈自早白垩世以来发生过较小规模的伸展减薄作用,但其伸展减薄和被改造的程度远弱于华北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