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7篇
  免费   2693篇
  国内免费   3548篇
测绘学   1506篇
大气科学   1499篇
地球物理   2368篇
地质学   6778篇
海洋学   1985篇
天文学   313篇
综合类   1041篇
自然地理   154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769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752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971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798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688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废弃海洋桩基平台拆除方案的系统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平台拆除是一项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涉及许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采取适当的拆除方案是工程安全、经济、环保地进行的基础和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拆除方案的评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工艺、安全、经济、工期的角度建立了拆除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拆除方案进行系统的评估。经实例验证,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可科学、公正、快捷地对方案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92.
欧式鳕鱼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鳕鱼为原料 ,经过鱼糜制作、调味、速冻、切片、浸液、沾粉、二次速冻等工艺研制开发了欧式鳕鱼排。探讨了原、辅料和漂洗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测定了评价产品质量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3.
泥河湾盆地东部的洞沟剖面出露一套以湖相为主的地层,其顶部覆盖了末次间冰期古土壤与末次冰期黄土。测量了该剖面的光谱光度和磁化率,结果显示,亮度(L*)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色度a*、色度b*相反,即低亮度值对应高色度值。砂层的亮度值相对低,而质量磁化率高。亮度记录可以与洛川黄土剖面的磁化率记录对比,即亮度低值段可与磁化率高值段对比,这可能源于两者都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对比后获得了30个时间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沟剖面测量参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各参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主要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这显示泥河湾古湖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94.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凡纳滨对虾咸淡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PCR(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DGGE(denaturing grad 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咸淡水养殖系统内各种环境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从海湾水、养殖池水到对虾粪样,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表现出依次增加的趋势,粪样及肠壁中弧菌的数量高出外界水环境1—4个数量级。相对于外界水环境,粪样中有很高的芽孢杆菌孢子含量,但是肠壁定植细菌中不存在芽孢杆菌(孢子)。PCR-DGGE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湾沿岸、养殖池、对虾粪便到对虾肠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由高到低,无论是在哪种环境,群落的优势种都十分明显,且只有2—4种。来自同一环境各样品间的细菌群落组成非常相似,来自不同环境的样品,其细菌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聚类图上各簇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样品在取样空间分布上的毗邻次序和它们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96.
利用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对发生在闽南的一次台风尾流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暴雨过程由两阶段暴雨组成 :第一阶段暴雨是由海上形成的中尺度气旋造成的 ;第二阶段暴雨是由切变线上的强辐合及切变线上形成的边界层中尺度气旋造成的。暴雨雨带的形成主要与“逆风区”、气流辐合、边界层急流、切变、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97.
海桑属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引种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涵韬  林鹏 《海洋学报》2002,24(5):98-106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南海桑(S.hainanensis)、拟海桑(S.paracaseolaris)、杯萼海桑(S.abla)、大叶海桑(S.ovata)、海桑(S.caseolaris)等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为材料,对15个有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5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97,占总扩增条带的58.01%.Nei指数法分析和UPGMA统计分析表明,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分为A,B,C3个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A组包括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怀萼海桑,其中无瓣海桑、海南海桑、大叶海桑处于同一个亚组.B组包括拟海桑.C组包括海桑.对海南和福建无瓣海桑种群进行RAPD分析.对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种群为0.669,海南种群为0.671,各种群遗传变异较大,这与无瓣海桑种群广泛的适应性相一致.对种群间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整个遗传变异的93.3%,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6.7%.这表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由此可见,无瓣海桑基因组丰富的多样性,是使其由海南成功引种到福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裸藻中16:0、18:1(n-9)、20:4(n-6)和20:5(n-3)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0、18:2(n-6)和18:4(n-3)。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n-3)和16:3(n-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6),18:3(n-3)和18:4(n-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
以实际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实际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为对象,研究了海洋平台结构在风,流,海冰等多荷载模式和多荷载工况下的优化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建立了结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问题的统一模型。计算结果反映出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所得设计更优,而拓扑优化的设计效果最好。不同的荷载工况对应的最优拓扑形式不同,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实际的荷载工况,选取不同的拓扑形式。  相似文献   
100.
采集设备采集数据发送到值班PC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接收处理软件自动对数据进行回放和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并提供一个界面,使用户能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获得相关数据和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