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852篇
测绘学   455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1381篇
海洋学   52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利用一组高精度数字记录台站在新西兰北岛附近观测得到的一个地震群资料,选用合适的地壳结构,合理控制造成误差的因素,应用偏振技术提高地震波震相判定的分辨率,最后反演计算获得震源的定位解.虽然这个震群仅发生在15 km长的小条形区域内,由于较高的定位精度,能较清晰地反映出火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尤其是深度分布图像表现了一种非任意性.  相似文献   
72.
1 Introductio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located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has a unique landscape containing 144 lakes (72 of which are still watery) with a total water area of about 23 km2, and the world’s highest stationary sand dunes with a height between 200 m and 500 m.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water recharge of the desert in the past decade. Investigations on the resources of water system there have been performed continuously since the early 1990s, which lead to th…  相似文献   
7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着以地衣植物为主的生物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的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时段,应用遥感技术并结合地面调查来研究沙漠生物结皮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可行的,遥感制图与地面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沙漠南部是生物结皮最为丰富的区域,各种类型的生物结皮均有充分发育,呈连续分布,但其分布模式向北、向西和向东变得破碎。通过统计生物结皮像元的面积,得到生物结皮覆盖率超过33%的像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7%。生物结皮的分布对地貌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种类组成亦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4.
采用甘肃省CORS网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共48个台站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观测台站的垂直位移,并与GRACE时变重力场Mascon模型解CSR RL05M数据计算得到的垂直形变进行比较,分析区域地表垂直形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台站垂直形变存在局部特征,甘肃庆阳和平凉地区垂直形变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相关系数、均方根减少量和周年信号减少量均高于其他地区;扣除趋势项后,观测台站GPS垂直位移与GRACE垂直形变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均值为0.72,GPS和GRACE周年信号振幅均值分别为6.00 mm和3.70 mm,周年信号减少量和均方根误差减少量均值分别为0.51和0.29;研究区内GPS垂直位移和GRACE垂直形变时间序列一致性较强,GRACE垂直形变能有效解释50%以上的GPS垂直位移周年信号,GPS垂直位移时间序列包含的非构造形变中平均约29%来源于环境负载变化所引起的负荷形变。  相似文献   
75.
在对传统的分层设色晕渲理论应用于城区DSM的可视化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程直方图的自适应高程分级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程直方图研究城区地形、地物的高程分布及变化特征,自适应建立高程带分级模型。实验表明,提出的晕渲图制作方法兼顾了地貌形态和地物特征的表达,成果色彩过渡自然,层次清晰,地形、地物区分明显,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保证Cd的高回收率以及彻底的Sn干扰去除是获得精确镉同位素组成的前提,目前报道的多种Cd分离与纯化方法获得的Cd回收率有较大差异(42.6%~99.8%),且去除Sn干扰的效果也不同(去除率在87.8%~97.4%之间),Cd回收率和Sn去除率均不理想。本文对前人报道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0.1 mol/L氢溴酸-0.5 mol/L硝酸是分离Cd和Sn的有效试剂,增加该组混合酸的用量可淋洗出样品中更多的Sn且不会损失Cd,当混合酸的淋洗用量增加至30 mL时,Sn的淋洗率达到99.8%以上,Cd的回收率亦达到99.0%±0.5%,可满足土壤样品镉同位素的测定要求。本工作为获得高精度的镉同位素组成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土壤环境中镉的污染来源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7.
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区,以其发育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陆相火山岩带和花岗岩带以及有色、贵金属矿床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广泛关注和研究(Wu, et al.,2006;白令安,2013;Sun J G,2013;Xu,et al.,2013;苟军,2013)。目前,虽然该区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大兴安岭地区火山作用复杂,自然地理、交通条件较差,尚有大面积空白区未开展过系统的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科研工作;近期我们课题组在开展大兴安岭东坡花岗岩带北部1:50000小鄂尔贝尔汗(M51E012016)和小莫尔可(M51E011016)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将地质矿产调查与科研相结合,对侵入喷发在花岗岩岩体之间陆相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层厘定和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以期为整体揭示大兴安岭火山岩的源区性质及其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从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角度来约束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8.
2015年汛期气候预测先兆信号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丽娟  顾薇  丁婷  袁媛  任宏利 《气象》2016,42(4):496-506
文章全面回顾了发布2015年汛期预测时考虑的先兆信号及其应用情况。2015年春夏季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发展,并由中部型向东部型转变,热带印度洋为一致偏暖模态发展;冬、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为正位相;冬、春季北极海冰较常年略偏少,南极海冰偏多;冬季欧亚积雪增量略少,青藏高原积雪略多但气温偏高。通过诊断分析,认为2015年汛期预测的主导外强迫信号是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和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同时参考动力气候模式的预测,在4月初的预报中,重点考虑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空间型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季风季节内进程偏晚,我国降水呈南多北少型。在5月底的订正预报中,进一步考虑热带印度洋偏暖模态对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的影响,以及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强度偏弱特征及对夏季风季节进程和强度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准确地预测了2015年东亚夏季风偏弱、我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布局,以及季节内主要气候事件的演变。最后对汛期气候预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9.
通过分析2001—2012年上海市PM_(10)浓度(由API(Air Pollution Index)转化得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上海市PM_(10)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10)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应分别建立遥感反演模型。2)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与PM_(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AOD须经过垂直和湿度订正才可与PM_(10)建立较好的关系。3)结合垂直和湿度订正分别建立的上海市PM_(10)浓度春夏秋冬四季的遥感反演模型均通过了拟合度检验,其中春季模型采用指数函数、夏季和秋季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冬季采用幂函数、全年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利用此四季模型反演上海市PM_(10)浓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发源于北祁连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确定河流沙、泥沙质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基本一致。一般沙质成分由于石英的稀释作用使其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泥沙质成分的微量元素含量一般稍高于大陆上地壳均值。北祁连造山带河流碎屑沉积物As、Sb、Cu、Zn等元素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含量,可能指示北祁连硫化物矿床成矿具有良好的前景。河流碎屑沉积物Sm-Nd同位素组成得到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89~1.12Ga,平均为1.68Ga;北段、中段河流沙质部分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比相对较细的泥沙质部分的老,说明河流近源古老地壳基底组分更多;而南段的部分河流则相反,说明近源有更多的新生地壳组分。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北祁连造山带最强的岩浆作用发生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早期(650~400Ma),此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1%,它们主要记录了北祁连洋壳的俯冲消减、陆-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壳内岩浆作用过程。太古宙古老基底组分在北祁连造山带存在,但所占比例极低,它们可能以碎屑组分存在于古元古代的北大河岩群等变质基底中。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2700~170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4%,此期间是北祁连基底的主要形成阶段。古元古代末到新元古代(1700~65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17%,它们可能代表着古祁连洋盆的主要形成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确定的北祁连由亏损地幔增生物质到地壳主要发生于3.2~2.0Ga、2.0~1.0Ga这两个时间段,650Ma以后基本没有增生地壳组分的加入。不同地段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有些差别,北段的北大河中最老基底组分所占比例最高,而南段河流中的古老基底组分比例相对较低,印证了古祁连洋是从东南向西北拉开的过程,西北段在俯冲消减及碰撞过程中有较多古老地壳基底组分的参与。晚古生代晚期—三叠纪期间北祁连仍存在较弱的岩浆作用。由Nd同位素比值与Nd含量、Na_2O/K_2O比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北祁连河流沉积物是最古老的基底长英质组分、较老的基底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古祁连洋壳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三者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