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之间,在东亚大陆中生代的形成演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沿着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两侧分布着早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期间向南北两侧双向俯冲(Donskaya et al.,2013;Tang et al.,2015)。由于西伯利亚克拉通相对于蒙古陆块旋转,导致了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式闭合,  相似文献   

2.
<正>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是兴蒙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建明等,2001)。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洋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Zeng et al.,2013,2015)。复杂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形成了该区丰富和颇具特色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银铅锌矿床(张德全等,1994;Zeng et al.,2011;Ouyang et al.,2014)。近些年来本  相似文献   

3.
<正>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该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地块北缘、挟于兴安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和兴蒙造山、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叠加增生的成岩成矿构造区(任纪舜等,1999;Wilde et al.,2000;吴福元等,1999;2002;Wu et al.,2011;孙景贵等,2009;Sun et al.,2013),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内生有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该区古生代期间以各个微陆块之间的拼合(自西向东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以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为特征(Xu et al.,2013;Li et al.,2014)。中生代期间,东北地区经历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相比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存在南向俯冲作用(Sun et al.,2013;Tang et al.,2014)。然而,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作用何时结束?东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尤其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中生代的花岗岩,其形成是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还是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有关?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鉴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孙吴地区原华力西期的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这对确定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w(Si O2)=74.61%~80.16%)、富铝(w(Al2O3)=10.59%~13.90%)、贫铁(w(Fe2O3)=0.11%~0.3%)等特征,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高钾钙碱性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重稀土元素含量较低暗示源区石榴子石的残留。锆石的εHf(168 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为595~966 Ma。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研究区位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结合部位。前人研究认为环太平构造体系中生代对东北亚大陆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及以东地区;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以西以及华北地块北缘(赵越等,1994,2006;许文良等,2013)。此外,在冀北—辽西地区,广泛存在一个区域性的地层不整合——即在海房沟组之下存在一个区域性的自北向南的逆冲构造,其逆冲推覆时间在170 Ma左右(Zhang et al.,2011),表明了中侏罗世陆壳加厚事件的存在(赵越等,1994,2004;Gao et al.,2004)。综合上述特征可以判定,在中侏罗世期间,从小兴安岭西北部至冀北—辽西地区存在一次重要的陆壳加厚与逆冲推覆事件,其推覆方向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有关。综上所述,本文的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而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无关。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168 Ma)限定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在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正>大兴安岭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为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聚集区。中生代属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大面积发育钙碱性火山岩,是我国东部中生代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越等,1994;李锦轶等,2004;Wu et al.,2011;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部(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是我国第四纪火山最主要的分布区,火山活动主要沿松辽盆地东西两侧分布:东侧沿郯庐断裂带及其以东到中朝边境,自北往南有镜泊湖(小北湖)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宽甸火山群等;西侧主要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至中蒙边境,自北往南有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南部大同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整个火山带延伸上千公里。该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占中国东北部第四纪火山活动的半壁江山,主要由单成因火山组成(个别达亚布里尼式),少则几十座,多则200余座,如阿巴嘎火山群向北延入蒙古达里干加,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区。昙花一现和打一枪换个地方可以形容上述单成因火山之喷发特点,由于年代新和免遭后期的改造与破坏(人为破坏除外),它们大多保留了较好的火山锥体和火山地貌特征,成为第四纪火山之重要地质标志。上述火山活动延续到全新世,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火山监测与研究、探讨大陆内部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它们所带来的深部信息(火山岩及其尖晶石橄榄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捕虏体),还是我们获取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和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南北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差异演化的重要窗口(樊祺诚等,2015)。火山岩和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与南北方向上岩石圈性质均存在差异(徐义刚等,2006;赵勇伟等,2012;Zhao et al.,2014;陈生生等,2012;樊祺诚等,2008,2015)。地球物理探测资料也显示,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触发软流圈的上涌,并且部分岩浆可能起源于处在地幔过渡带(~600 km)的停滞板块(Zhang et al.,2012),横向上已经到达重力梯度带附近(Zhao et al.,2011;Li et al.,2013)。新近从华北克拉通西部北缘与兴蒙造山带南缘接壤的乌兰哈达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示踪,均显示其岩浆源区橄榄岩具有碳酸盐化的趋势,不能排除碳酸盐化熔体的贡献,是否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所携带的沉积物或流体有关还待证实(Fan et al.,2014)。毫无疑问,太平洋俯冲板块向西俯冲对中国大陆之下软流圈与岩石圈的影响,势必在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中留下印记,需要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的协同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中亚造山带由古亚洲洋长期演化及其相邻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以古生代小型陆块与缝合带相嵌、新生代山-盆耦合的地质构造格局为特征(陈衍景,2000,2009;刘建明等,2004)。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均指示了大兴安岭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白大明和刘光海,1996;Zeng et al.,2011,申伍军等,2012)。近年来,在大兴安岭陆续地发  相似文献   

8.
<正>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是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引起矿物反应,诱导岩石体系发生熔融,催化变质反应进行,还会使俯冲板块内部发生显著的流体迁移,引起元素活动和同位素变化(Zheng et al.,2012;van der Straaten et al.,2012;Zheng and Hermann,2014)。因此深入了解俯冲带深部的流体活动及其地球化学效应,不仅对于理解俯冲带内部的构造演化和深俯冲地壳岩片  相似文献   

9.
张燕  邹灏  李欣宇  刘行  李阳  王良坤  潘宏杉 《地质论评》2019,65(Z1):132-134
正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是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良好地质载体(Li et al.,2003;Zhao et al., 2008;李献华等,2012)。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与青藏—滇西褶皱区接触带附近,处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构造带的中南段,花岗岩体发育在映秀—北川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本次研究在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鉴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菲律宾群岛,地处东南亚,欧亚陆块与菲律宾洋板块交界的位置,是研究汇聚板块边缘构造岩浆过程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区域(Castillo et al.,1999;Castillo et al.,2007;Sajona et al.,1996;Yumul et al.,2000b)。该区同样受到了澳大利亚板块NNW向运动的影响,该区发生的多重交互板块运动有利于我们了解古老的洋岛-岛弧体系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菲律宾岛弧体系是一个拼合的地体,包含大洋、岛  相似文献   

11.
<正>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经历了多期基性岩浆作用,形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基性岩(Jiang et al.,2006;江思宏等,2007;Zhu et al.,2009;曾令森等,2012;Zeng et al.,2012)。这些基性岩主要以岩墙群或岩席的形式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特提斯沉积岩系中,厘定这些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代表的构  相似文献   

12.
<正>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方法来进行天然气水合物找矿与成矿机制的研究是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学以及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等以来的又一新的研究手段。目前,世界上许多已知水合物区的微生物群落已得到调查,如墨西哥湾(Mills et al.,2003)、Cascadia margin(Bidle et al.,1999;Marchesi,2001)、Eel River(Hinrichs et al.,1999)、Andaman Sea(Brandon et al.,2012)等,并在其中获得的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也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杨富全  耿新霞 《地质学报》2015,89(Z1):14-16
<正>阿尔泰侵入岩分布广泛,见于各构造-建造带,占至少40%以上的面积(Zou et al.,1989),甚至个别地体中超过了70%(Windley et al.,2002)。岩石类型以花岗岩类为主,有少量基性、中-基性岩,岩性主要有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等。根据花岗岩与造  相似文献   

14.
<正>浅成低温热液Au-Ag矿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金矿类型,对这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等目前已有了非常详细的研究(Cooke et al.,2000;Hedenquist et al.,2000),但是对于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和机理的研究仍然较少(Gemmell,2007;Warren et al.,2007)。详细研究围岩蚀变分带及对其元素迁移进行定量估算,探讨围岩蚀变分带与元素迁移的形成机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中段不同构造环境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天山中段分布有阿齐山岛弧区(Ⅱ_2)安山岩类和海沟区(Ⅱ_1)混杂岩带玄武岩类火山岩,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火山岩各自具有与其环境相对应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它们可与世界上典型构造环境区形成的火山岩相对比。从地球化学特征发现,Ⅱ_2区火山岩主要与早石炭世吐鲁番洋壳向塔里木陆壳俯冲有关,形成了Ⅱ_2区钙碱性安山质火山岩。Ⅱ_1区混杂岩带内呈洋壳残片产出的玄武岩类与吐鲁番洋盆的扩张有成因联系,岩石属于大洋拉斑玄武岩类。  相似文献   

16.
藏东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屠保湧(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一、藏东花岗岩类地质简介藏东地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南部,属南北向“三江”构造岩浆带的中北段。本区花岗岩体的侵位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花岗岩带的展布方向与区域(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黑色页岩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受到学界的重视。这是因为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的黑色页岩暴露地表极易被风化分解,淋滤释出重金属元素(Littke et al.,1991;Peucker-Ehrenbrink,2000;Peng et al.,2004),而影响地表(水、土壤)环境(Peng et al.,2004;彭渤等,2005)。由于黑色页岩成岩物源条件、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林强 《世界地质》1999,18(2):14-22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包括大陆边缘北北东向线型火山岩带,以及大陆内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大兴安岭等面型火山岩带。它们是东北亚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深部地幔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东亚大陆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它们的研究涉及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闭合过程的深部地幔的动力学和地球化学演化历史,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由被动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换历史。古亚洲域大洋岩石圈向地幔深部潜入而引发的热地幔  相似文献   

19.
<正>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及其应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低分辨率下Fe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试技术使得Fe同位素在地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elshaw et al.,2000;Zhu et al.,2002;朱祥坤等,2013)。前人对地球上不同储库的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内蒙古巴尔哲REE-Zr-Nb-Ta-Be-U-Th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境内,矿体产于燕山期碱性花岗岩中,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从矿床发现至今,国内外一些学者不仅对巴尔哲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做了有益探讨(Jahn et al., 2001;Zhao et al., 2002),而且对锆、铌、钽、铍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陈金勇等,2019),以及对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