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0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测绘学   741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870篇
地质学   2738篇
海洋学   688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369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关于煤层气排采动态变化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影响煤层气排采动态的几个基本地质问题,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沁水盆地南缘寺河区块3号煤层上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岩石物理性质,模拟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储层压力降漏斗的大小,求出了储层压力降漏斗影响下煤层气解吸、产出的量值,得到的模拟排采曲线与实际排采曲线变化趋势吻合较好。本文认为,煤层中只有少量束缚水和一些重力水;煤层气井压裂增产形成的压裂缝使得煤层与顶板以上的含水层相互贯通,煤层气排采时抽排的地下水实际上应是煤层顶板上方含水层的承压水;抽水形成承压水头降落漏斗(即储层压力降漏斗),其影响范围内的煤层气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吸和释放,这就是煤层气排采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2.
付文光  罗小满  孙春阳 《岩土力学》2012,33(Z1):156-160
现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存在着一些争议。规范中规定适用范围可为岩石基坑,但很多条款是针对边坡工程的,对基坑工程不适用,建议适用范围不要扩大到基坑;规定临时性边坡使用年限为2年,已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建议提高为5年;几个术语定义不准确,宜重新定义;适用边坡高度及边坡安全等级已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建议适当调整;滑塌区范围估算公式意义不大且有缺陷,建议取消;对坡率法适用范围限制过于严格,建议放宽;查坡率表设计法已过时,建议取消;规定锚杆基本试验时可将锚固段长度减短,但这样得到的极限粘结强度值偏高,将导致工程设计不安全,不能减短;锚杆验收试验标准不明确且应用困难,建议按相关原则重新编写等等。这些意见供规范修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表层岩溶带土壤中的分布趋势、组成特征和来源,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重庆市南川区水房泉、后沟泉、柏树湾泉、兰花沟泉等典型表层带岩溶泉上覆土层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结果显示,总体上表层岩溶带土壤中的OCPs的浓度范围是7.13~323.37ng/g,其中后沟泉、柏树湾泉、兰花沟泉表层土壤中的17种OCPs检出率为100%,水房泉土壤中除p,p'-DDD外其余全部检出,但不同种类有机氯含量差异较大。其中HCHs、DDTs、CHLs、灭蚁灵是主要检出物。研究区内土壤样品中的HCHs来源于工业品HCHs和林丹使用的残留,且由于环境影响,土壤中HCH的同系物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水房泉和柏树湾泉土壤中的DDTs来自于工业DDTs和三氯杀螨醇的混合源,而后沟泉和兰花沟泉土壤中的DDTs可能来自于工业DDTs的使用,而非三氯杀螨醇类型的DDT。对比中国和荷兰的土壤质量标准,柏树湾泉土壤中DDTs浓度接近于荷兰无污染土壤的参考值,兰花沟泉土壤中的DDTs应属于轻度污染,后沟泉土壤中的DDTs和氯丹类化合物污染程度较重,而水房泉土壤为无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市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评价北京市小麦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采集北京市现有小麦种植区土壤和小麦籽粒对应样品68份,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并估算消费导致重金属摄入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麦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7.46、0.165、37.8、20.3、24.2、14.3和70.1mg/kg,处于比较清洁水平。这说明小麦种植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升高。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除Cr与食品卫生标准限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元素均显著低于相应标准限值。普通人群通过小麦制品消费,As、Cd、Cr、Cu、Ni、Pb和Zn的摄入量分别为0.005、0.004、0.136、0.994、0.041、0.024、4.75mg/人 · d。北京小麦种植的主要4个区中,顺义产小麦的Cr、Cu、Ni和Pb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高于其他3个区,房山产小麦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最低。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通过小麦和蔬菜摄入重金属没有明显风险。  相似文献   
995.
新疆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实时监测与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技术的视频监控服务,实现了对新疆北天山地区3个泥火山点的实时监测,可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分析预报人员依据泥火山活动图像可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新疆艾其沟泥火山网络视频监控服务系统扑捉到了2次6级地震前火山液面明显的宏观异常变化现象,这说明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可实现互联网用户使用客户端远程软件连接服务器,实现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的监控画面,并依据泥火山群地震观测网,捕捉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96.
在FLAC-3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岩石破裂过程的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程序,对渗流-损伤耦合作用下岩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含原生裂隙和弱化单元的非均质试件在单轴、三轴加载下的破坏过程,并与非渗流条件下试件在单轴、三轴压缩下的破坏过程相对比,通过动态显示损伤状态、渗流场,并分析应力应变关系、位移图等,对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和渐进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2类垂向序列。川中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的颗粒滩的横向规模大、层位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其余地区颗粒滩多表现为点滩且规模较小。研究区龙王庙期总体上为西浅东深,西南缘、西北缘和北缘为古陆环抱,盆内呈“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颗粒岩在古地貌高地具有广覆式“五线一带”的平面分布样式。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是颗粒滩发育最有利的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下岛链区是优质颗粒滩带发育的潜在区。古隆起发育演化对颗粒滩和有利储集相带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次一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滩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998.
辽宁齐大山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大山铁矿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其铁矿层产于鞍山群樱桃园岩组,含矿建造为砂质泥岩-泥岩建造(阿尔戈马型),变质相为绿片岩相.通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铁矿石表现为轻稀土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3.43.围岩表现为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0.97.铁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值显示铁矿石稀土元素整体具有弱的正铕异常(δEu为1.03~1.50),Ce无明显的正负异常(δCe为0.54~1.15),这与海底喷气沉积产物的特征一致.围岩中无明显Eu异常,平均为1.16.δCe的范围为0.18~1.01,相对比较稳定.这些特征显示属于早前寒武纪海洋化学沉积的产物,表明矿物大地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物源区类型为未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999.
Using the tele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the seismic station Bachu(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station BCH) i 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seismic station Taxkorgan(h ereafter referred to as station TAG) i n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for years,we applied the receiver function H-κ stacking method to study the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stations BCH and TA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rustal thickness beneath stations BCH and TAG,and the regional crustal thickness and terrain have a very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There are high crustal average V P/ V S values beneath the two stations. The crustal thickness is 44 km,and the crustal average wave velocity ratio is 1. 849 beneath station BCH. There is a sharp discontinu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crust beneath station BCH at a depth of 21 km. There is a low average P wave velocity and low V P/ V 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discontinuity beneath station BCH.The depth of the discontinuit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ower interface of the focal depth from accurate location in the Jiashi earthquake source area adjacent to station BCH; and may be the crustal brittle-ductile conversion boundary. The crustal thickness is 69 km,and the crustal average wave velocity ratio is 1. 847 beneath station TAG,a thicker crust and high V P/ V S may indicate that materials in the lower crustal are prone to plastic flow,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hickening of the crust.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含泥化夹层反倾岩质边坡制作相似比为1∶30的试验模型进行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泥化夹层饱水前(天然含水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边坡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规律,探讨边坡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和饱水后随着相对高度的增加,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其整体上大于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坡面位移从下至上在泥化夹层饱水前,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特性;饱水后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临近坡肩处坡面最大,坡面呈现鼓出形态。泥化夹层饱水前,在幅值为0.3g的地震波作用下坡体仅出现坡肩局部掉块;饱水后,输入地震动幅值≥0.4g时,坡体先出现坡肩的局部掉块,随后坡体沿中上部的饱和泥化夹层滑动剪出,与此同时,坡体中上部出现纵向裂隙并与水平裂隙贯通,坡顶被震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