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5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测绘学   627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540篇
地质学   2108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48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大沟湾滑坡是瞿家湾滑坡群中相对高差最大的滑坡体, 洞坪水库蓄水后滑坡体产生了较大变形且变形机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野外调查研究表明: 蓄水前该滑坡体稳定性良好; 蓄水至452m后, 滑坡后缘堆积体与基岩交界处产生贯通滑坡两侧冲沟的连续裂缝, 剪出口位于整个滑体中部580m高程附近, 由于下部坡体的抗滑作用而使整个坡体仍处于稳定状态; 蓄水至488m后, 从整个滑体前缘到570m高程附近又形成另一滑坡体, 与先前上部滑坡呈梯级分布, 分析得出大沟湾滑坡为上部牵引-下部推移的复合式滑坡, 两个滑坡共同作用导致整个滑体发生明显变形.分析并利用FLAC3D模拟再现整个变形过程, 对滑坡体变形破坏机制做出了很好解释.   相似文献   
952.
高彦斌  崔玉军 《岩土力学》2009,30(2):433-439
随气候条件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数值分析的一个难题。介绍了农业学中的土与大气相互作用分析中的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并采用空气动力学法和微气候能量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气界面的边界状态,分析了法国鲁昂试验路堤的路堤填土与大气在2005年1月的能量交换,以及在此期间填土内的温度、含水率和吸力的变化,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学中所采用的能量平衡以及能量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岩土工程非饱和土的数值分析中,解决随气候而变化的边界条件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953.
张旭辉  鲁晓兵  崔鹏 《岩土力学》2009,30(Z1):250-254
剪切载荷下的饱和岩石,在初始阶段出现几条细的剪切带,最后均形成一条剪切带。为了分析这个现象,将饱和岩石中剪切带的发展分为多阶段的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几个有限幅值扰动下剪切带的演化进行研究,获得了剪切带从几个小的非均匀扰动演化为最后充分发展的剪切带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剪切带的发展由两个阶段组成:非均匀剪切过程和实际剪切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54.
为了分析储水介质非均质性问题,采用了基于马尔柯夫地层序列分析的分布条件模拟方法,用转移概率矩阵的谱分析函数替代传统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利用协同指示克里格方法和条件模拟建立结构模型。以华北平原为例,论述了模拟结构建立过程及其在水流模型中的应用。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认为模拟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整个研究区的沉积规律,以岩性赋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地解决储水介质非均质性问题。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该方法深入研究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955.
摘要:天山两侧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盆山耦合动力学机制的理想场所。文中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野外观测和分析,综述了天山两侧盆山转换部位不同段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构造变形在天山南北山前相似性和差异性共存:变形由山体向盆地扩展,时间逐渐变新;但是南侧比北侧变形起始时间早,地壳缩短量和缩短率大。在东西方向上新生代构造变形也存在明显的分段相似性特征,整体上显示出斜方对称的变形图像:东天山博格达山前为基底式逆冲推覆,南侧为走滑变形;中天山南北两侧为多排子的褶皱 逆冲推覆构造,西天山南侧也为基底式的逆冲推覆,北侧为走滑变形。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印度和亚洲大陆的碰撞及其随后陆陆汇聚作用的远程效应,是形成天山两侧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在南北方向上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而天山山体内部先存的相对刚性地块和大型断裂,则导致了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东西向分段差异性和斜方对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6.
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  张昀  崔昆仑 《地理研究》2009,28(6):1528-1536
借助SD法即语义差别法获取人们对台州地区9个城市的整体感知,并研究这些感知与代表城市特征的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台州城市群总体特点较为中庸,但各城市特点各异,基本能分为三组;城市的感知和城市的客观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与客观指标预期相关的感知和实际相关的感知存在一定出入;各种指标对感知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指标、规模指标、区位指标和建设指标;经济总量对感知的作用大于人均经济量的作用;受到客观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感知依次是:城市现代化的感知、城市规模和繁华度的感知、城市有序度和城市心理距离的感知、城市尺度的感知;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最后得到了特定感知量级下对应的城市客观指标值。  相似文献   
957.
张远芳  崔树琴 《岩土力学》2007,28(Z1):901-904
国内外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很多,但至今还未找到较为完善、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求解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因此尝试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中,并与静载荷试验和抛物线法相结合,推导出端承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实例验证表明,当桩的位移值较小时,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当桩的位移值较大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结论可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958.
井盐水,即低浓度地下卤水,是沿海地区长期海水倒灌所形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辽东湾等砾砂质沿岸地区。以利用井盐水资源进行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兴城现代渔业园区为例,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对园区井盐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区井盐水处于负均衡状态。针对园区大量开采井盐水所引发的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提出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建拦潮坝等工程措施、建立井盐水的动态变化监测网等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59.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设计的一个动态的指标体系管理及指数计算输出系统,并介绍了基于这个系统的一个应用案例--农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960.
六盘山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六盘山位于陕甘宁交接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是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维管植物83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本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全部种子植物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但特有属较贫乏。六盘山与小陇山、太白山和中条山的属相似性系数较高,均达60%以上,表明几座山体处于相似的生物气候背景之下,地理隔离性不明显。与贺兰山的属相似性系数低于60%,因为贺兰山位于干旱的荒漠与半荒漠区,可能有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