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3篇
  免费   1313篇
  国内免费   1895篇
测绘学   1235篇
大气科学   878篇
地球物理   1138篇
地质学   3569篇
海洋学   88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86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李晓冬  唐文勇 《海洋工程》2017,35(1):147-156
海洋平台的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海洋环境和工作荷载作用,但近年来事故荷载的影响日益引起设计者关注。在此背景下,以固定式导管架平台结构为目标,综述当前针对事故荷载的风险设计方法的应用现状。首先论述在事故极限状态设计中应用风险分析的必要性;随后综述通用规范,如NORSOK、DNV、API等规范系列中对风险分析方法的使用现状,包括风险决策的不同层次、安全标准的各类形式,重在分析各类规范相关规定的异同,探讨各类方法的适用性;最后结合我国现状,论述若针对事故荷载编制基于风险方法的设计规范,目前尚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油粒子"模型,建立了一个溢油输运-归宿模型,结合FVCOM提供的流场数据及多年统计的平均风场结果,模拟了围头湾400t燃料油在静风、常风及不利风向下,一个潮周期内高潮、落急、低潮、涨急4个时段,共计12个工况下的油膜漂移路径和影响范围.计算结果表明,溢油事故发生后,油膜扫海范围及迁移路径与溢油发生时刻及风向密切相关.静风条件下,溢油运动主要受当地潮流影响,呈西北-东南向往复运动.常风向下,发生在围头湾的溢油向西北方向扩展,抵达刘五店水域,并经北侧水道向翔安方向延伸.油膜影响范围最广,并向南蔓延,最远抵达大金门和小金门之间水域.  相似文献   
993.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calculat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SOC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pedogenetic horizons using expert knowledge and GIS-based method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 novel prediction process was presented and was referred to as model-then-calculate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able thicknesses of soil horizons (MCV). The model-then-calculate with fixed-thickness (MCF), soil profile statistics (SPS), pedolog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based (PKB) and vegetation type-based (Veg)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for comparison. With respect to the similar pedological information, nine common layers from topsoil to bedrock were grouped in the MCV. Valid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CV method generate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 methods consider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polygon based approaches, the Veg method generated better accuracy than both SPS and PKB, as limited soil data were incorporated. Additional prediction of the pedogenetic horizons within MCV benefitted the regional SOCS estimation and provided information for future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oil functions.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that is, horizon thickness maps were fluctuant enough and reflected many details in space. The linear mixed model indicated that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MA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for the SOCS simulation. The minimal residual of the linear mixed models was achieved in the vegetation type-based model, whereas the maximal residual was fitted in the soil type-based model. About 95% of SOCS could be found in Argosols, Cambosols and Isohumosols. The largest SOCS was found in the croplands with vegetation of Triticum aestivum L.,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Glycine max (L.) Merr., Zea mays L. and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深部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部成矿有利的沉积建造、构造与流体改造、还原条件等,指明了盆地的深部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作为战略储备,当前盆地深部寻找砂岩型铀矿要优先重视2个方向:(1)在盆地边缘斜坡区,重点以发育红-黑岩系结构的含铀地层为目标,寻找与浅部成矿条件相似的深部矿床;(2)在盆地中心区,以含铀的红色岩系为重点,优先寻找延伸至盆地深部的正向构造区和砂体发育区。这些认识在松辽盆地的铀矿调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磁偶极子模型的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进行大地探测的过程中,由于收发线圈的安装误差、晃动以及材料的几何形变等因素影响,收发线圈的位置及姿态角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几何误差,而几何误差的定量分析对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在制作、野外实验操作以及校正方面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将几何误差分为一次场误差和二次场误差两类;通过引入一次场张量矩阵和二次场张量矩阵,基于均匀大地模型正演得到9种线圈架构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一次场及二次场,并以微分的方式定量地分析了9种线圈架构收发线圈位置及姿态角变化引起几何误差的变化特征。对9种线圈架构的几何误差分析可知:在几何形变引入的一次场误差中,仅有PERyz、PERzy线圈架构不包含位置变化的一次项误差,仅有VCA、VCP及HCP线圈架构不包含姿态角变化的一次项误差;在几何形变引入的二次场误差中,PERzx、PERxz线圈架构最大,而VCA、VCP及HCP线圈架构受高度及收发距变化的影响很大,需要实时测量并进行校正,VCP线圈架构受收发距变化以及姿态角变化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6.
归纳总结了岩矿石电性参数实验过程中激励场源性质与实验装置类型,提出基于伪随机逆重复m序列信号为激励场源的实验方案,进而设计了新的观测装置.发送机产生的伪随机信号序列采用恒流源形式输出,频带宽度为1.0×10-3~1.0×104 Hz;接收机采用FGPA+ARM架构进行数据记录,在对比变频法、2n 伪随机序列与逆重复m序...  相似文献   
997.
简要阐述了927一期测图成果质量检验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和技术构架等情况,给出了软件研发的技术路线,对比了软件功能需求与研发实现间的关系,总体上对该软件进行了介绍。该软件已在927项目任务承担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做好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8.
影像匹配是利用航空影像获取同名点和DEM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大倾斜影像的匹配问题也是目前匹配技术发展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SIFT和ASIFT算法,并基于航空影像之间的摄影基线对ASIFT算法进行了改进,在成像模型中加入倾斜角度和平移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倾斜航空影像的自动匹配问题,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9.
自定位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程效军 《测绘通报》2016,(10):65-68,9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新技术,在逆向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一种,其便携性和高精度的特点使其在文物考古、医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实际获取的扫描数据精度往往会受到仪器自身、扫描目标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个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然后以EXAscan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区域构造和余震共轭分布特征,本文首先计算了1733年小江断裂带北段M7.75地震,1850年则木河断裂带M7.5地震和1974年马边MS7.1地震对鲁甸MS6.5地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NW向发生主破裂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受到这3次地震,尤其是1850年M7.5地震明显的库仑应力作用,我们认为则木河断裂的高速左旋走滑运动以及7级以上强震的重复发生对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强震孕育和断裂演化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分析了鲁甸6.5级地震的共轭破裂与余震分布特征,并分别计算了两个共轭破裂面单独破裂对另一破裂面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EE向破裂促进NNW向破裂的发生,而NNW向破裂后则阻碍了NEE向破裂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成以NNW向破裂为主的共轭破裂事件;最后计算了共轭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影响,认为位于NEE向破裂面西侧的余震集中分布主要是由于应力触发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