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过程,并虚拟表现出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32.
地球物理区域场与局部异常场的研究在重磁资料信息分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究空间数据相关结构地质统计学出发,探索了解决重力区域场与局常场分离估值技术的另一条途径,推导了进行区域场与异常场估值的克立格方程组。最后通过某一区域重力资料的分析,说明该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伊利石或绿泥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石膏矿物等的溶解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北区为方解石溶解、白云石沉淀的非全等溶解反应、伊利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的溶解反应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南区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北区影响较大.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22969 a)明显老于北区(3 967 a).  相似文献   
34.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于2001年5月23至26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地从事岩土工程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121篇,经评审共有105篇论文编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增刊专辑。大会论文涉及到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5.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能量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视热源方程,视水汽汇方程,扰动能量方程和涡度方程对1979年6月的三次低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低涡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积云和乱流引起的总热量的垂直涡旋输送很大。当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时,γs<γ<γα,积云和乱流的这种输送结果,使得低涡的正涡度增长上升到较高层次;另外,积云和乱流对总热量的垂直涡旋输送使得低涡内扰动有效位能增加,然后向扰动动能转换,使低涡得以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6.
37.
采集中国北方某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含铀矿石样品,共进行7组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探究氧化-还原条件、HCO-3浓度、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铀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对铀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含氧入渗水带来的氧化环境使含水介质中沉淀态铀大量氧化溶解;HCO-3的促解吸作用及铀酰络合物的强迁移能力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影响较大;有机质会参与含水介质中矿物吸附点位竞争,从而造成铀的解吸;微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在氧化剂氧化沉淀态铀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氧化作用、解吸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地下水中铀迁移转化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5.28%、23.91%和10.81%。  相似文献   
38.
鹿帅  苏小四  冯晓语  孙超 《地学前缘》2022,29(4):455-467
沈阳黄家水源地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傍河地下水水源地,近岸带地下水中铁(Fe)、锰(Mn)、砷(As)含量严重超标。为查明地下水中As的来源与影响因素,对研究区河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样品进行采集与测试,分析了水样常规指标与碳硫稳定同位素、土样中典型矿物、砷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中As含量很低,而地下水中As含量普遍超标。河水入渗初期,氧化性河水使部分含As矿物发生氧化而释放As;随着河水入渗,地下水向还原环境转变,含As的Fe/Mn矿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地下水中As含量逐渐升高。研究区典型矿物有黄铁矿、菱铁矿、软锰矿、赤铁矿、针铁矿、菱锰矿等,通过可交换态砷解吸、有机质结合态砷氧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还原性溶解等,介质中的As释放至地下水中。地下水中As含量与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呈一定负相关,与溶解有机碳(DOC)、 HCO 3 -、Fe、Mn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咸水湖泊。对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揭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分布与水质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直接涂布平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分离湖水中的可培养细菌,细菌菌株的鉴定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经典分类方法,并使用R 4.1.1、SPSS 20.0等软件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从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20个样点中共分离得到681株可培养细菌,鉴定分为16属43种,其中优势种为Acinetobacter johnsonii。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总磷与总氮均为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理化指标,总磷显著影响细菌总丰度(P<0.05),总氮显著影响Simpson多样性指数(P<0.05)。RDA结果显示,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指标(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并获得较丰富的细菌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40.
针对石家庄市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雨洪水作为补给水源建设滹沱河地下水库过程中存在受水区和水源区具有不同年际变化特征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南水北调水源区汉江流域和受水区石家庄市降水丰枯遭遇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和多维联合分布概率计算方法计算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模糊加权补给水量,并应用数值法模拟各种丰枯遭遇条件下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丰枯遭遇条件下的补给水量为(4.64~8.72)×108m3/a,其中模糊加权补给量为6.66×108m3/a;人工补给可使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回升1.47~3.45 m/a;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为80%~90%,且人工补给的增大会引发侧向流出量增加,有效蓄水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