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jectile electron loss cross sections of C3 + colliding with atomic hydrogen in the frame work of extended over-barrier model at intermediate velocities (25 keV/u--600 keV/u). The electron loss i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creened target nucleus and the active projectile electron and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jectile electron and target electr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rgent close-coupling calculations, screening and anti-screening calculations, this model satisfactorily reproduces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impact ionisation cross sections and the single electron loss cross sections over the energy range investigated here.  相似文献   
13.
实时天气系统的时空分布、多个物理量要素都表明2007年7月1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和北部将有暴雨天气发生的可能,结果暴雨并没有发生.为了找到暴雨空报的原因,对常规资料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区处于2条切变线的中间区域,导致缺少强降水的垂直条件(中、低层的切变线),这是暴雨空报的最主要原因;(2)利用离石家庄最近的邢台探空站的物理量特征来判断石家庄对流发展程度效果较差,这和探空站空间尺度较大有关,这是空报原因之二;(3)缺少有效的数值预报产品是预报失误原因之三:(4)这次邢台、邯郸的暴雨天气系统可定为西南涡类暴雨.利用卫星水汽云图和雷达、国家级自动站要素资料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苏锡常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出发,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即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是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地裂缝灾害分区评价、防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先导性意见和理论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潜流带(即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带)是位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梯度的饱和含水带。潜流带内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河床沉积物结构特征、水文特征、环境特征、生物群落格局、物质输入等因素的影响,潜流带内C、N、P元素以及有毒金属元素(Fe、Mn、As、Hg等)会发生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生物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原位监测、数值模拟、原位培养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是潜流带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未来针对潜流带的研究可以从监测和数值模拟技术、河床沉积物变化特征以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利用CFCS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年轻地下水年龄进行测定,取得了比较准确的结果。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系统可以分为局部地下水系统、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盆地内局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快,年龄为20 a左右,地下水年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相对较慢,年龄大于70 a,可以寻求14C等其他同位素方法确定准确年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高级氧化技术对土壤中有机氯代烃的氧化降解作用,为ISCO(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技术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考察了热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氧化降解不同类型土壤(砂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中挥发性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三氯乙烷(TCA)、顺式-1,2-二氯乙烯(cis-1,2-DCE)、1,2-二氯乙烷(1,2-DCA))的效能;同时,通过硫酸盐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探究了不同土壤介质中有机质和无机组分在过硫酸盐消耗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在50℃时,热活化过硫酸盐可有效降解土壤中1,2-DCA、cis-1,2-DCE、TCA和TCE,砂类土壤介质中4种氯代烃降解效果依次为25%、89%、5%和61%,黏土类土壤介质中4种氯代烃降解效果依次为35%、86%、8%和63%;4种氯代烃的降解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cis-1,2-DCE、TCE、1,2-DCA、TCA,砂类土壤中的氯代烃总体降解效果优于黏土类土壤中氯代烃的降解效果。另外,土壤中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氯代烃反应研究发现,砂类和黏土类土壤介质组分中有机质消耗率分别为81.3%和72.6%,铁元素消耗率分别为80.5%和38.6%,表明土壤介质组分与过硫酸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导致过硫酸盐自身的大量消耗。由此可知,土壤介质中的有机质、铁元素等矿物质均参与过硫酸盐的消耗过程,且土壤有机质、铁元素与氯代烃之间在消耗过硫酸盐反应上存在竞争关系,土壤组分过多地消耗了过硫酸盐,导致了氯代烃的氧化降解效率较低。因此,针对实际有机氯代烃污染场地,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进行修复时,过硫酸盐的实际投加量要远高于化学计量值,需充分考虑到土壤组分对过硫酸盐自身的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色旅游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黑色旅游开发是自然灾害发生地灾后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战争与事件型黑色旅游地,对自然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案例,构建了参观者动机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为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地参观者动机的特征,探究事件关注度和认知欲望对不同类型动机的影响程度差异,分别以全体参观者和四川参观者为样本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全体参观者模型中,事件关注度对教育与纪念、社交与亲情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好奇心动机影响较小;认知欲望对教育与纪念、感受与见证以及好奇心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认同和求新动机影响较小。在四川参观者模型中,参观者对汶川事件的关注度不能激发感受与见证动机,认知欲望对社交与亲情动机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于汶川地震地区的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较强。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形理论,以DEM数据为基础数据,给出了以ArcGIS 9.2为研究平台的分形雏数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系均处于发育的壮年期,针对分形雏数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探讨了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系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认为地貌、土壤、植被和降水量是分形维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影响作用被地形作用所屏蔽,并讨论了线性拟合过程中无标度区间数据选择问题,认为选在栅格尺寸大小水平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