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徐仁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3,14(3):119-132
笔者在研究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并进行了研究.本文图示的大孢子为8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8个即;Verrucisporites reticuloides,V.lunanensis,Biharisporites microspinosus,Trichodosporites mirabilis,Nikitinsporites yunnanensis,N.sinensis,N.maximus和Lagenicula verrucosa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大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加拿大北极地区同期地层中的大孢子组合进行比较,亦可与西欧、原苏联和中国有关地层中的大孢子进行对比.该组合的研究对泥盆纪植物演化,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在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中发现隐孢子、小孢子、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许多属和种,时代为中志留世温洛克阶至晚志留世早期卢德洛阶。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客观认识和解释“白水江群“由不同时代的岩石组成的混杂带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中国早石炭世小孢子和微古植物地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8,7(1):48-58
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动植物化石众多,研究程度较高。通过讨论中国早石炭世孢子演化事件,微古植物地理分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进而探讨了中国早石炭世微古植物群与西欧、北美、前苏联和冈瓦纳大陆微古植物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早石炭世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4.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联达  刘志刚 《地质论评》1988,34(5):421-421
信阳群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和桐柏山北坡,主要由变质砂岩、板岩和石英片岩组成,具复理石建造特征,厚数千米,其时代长期争论,未得解决。 1987年笔者在大别山,仔细观察了信阳群岩性变  相似文献   
25.
贵州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贵州凯里地区炉山苦李井,鱼硐,冠英乡黄猫寨等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共计43属,58种(包括疑源类Acritarchs 2种),其中新种5个。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以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 Gao和Gulisporites cochleariusImgrund为特征,该组合可与湖南石门县马鞍山组和华北地区山西组孢子组合比较,并基本上可与西欧早二叠世早期Autunian阶和北美狼营组(Walfcamp)孢子花粉比较,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研究,对贵州地区二叠纪古地理,微古植物演化和地质历史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组合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08,29(1):18-30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共发现孢子花粉60余属,140余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山西上石盒子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主要以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并出现较多的欧洲和北美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欧美植物群)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分子;有少量安加拉(Angara)和冈瓦纳(Gondwana)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出现其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孢子带:3.Cordiatina subrotata-Complexis-porites polymorphus(SP)带;2.Vitreisporites signatus-Luckisporites virkkiae(SV)带; 1.Brialatisporites incundus-Nuskoisporites dulbuntyi(ID)带.依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变化,详尽的讨论与国内和国外(包括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7.
皖南地区广泛分布着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在皖南溪口群采集的43件样品中发现较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ers)20余属,50余种,其中具有地层意义的孢子有15属25种。这些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带相比较,也可与西欧、东欧和北美地区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孢子带对比,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相当于西欧晚盆世晚期法门阶(Famennian)。  相似文献   
28.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29.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联达  何卓生 《甘肃地质》1999,8(1):14-27,T002
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保存完美,经研究共计有74属,231种。根据孢子花粉演化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划分出9个孢子带:9Proprisporiteslaevigatus-Grumosisporitesvarioreticulatus(LV)带8Belisporitesnitidus-Murosporacandiplicata(NC)带7Raistrickianigra-Schulzosporacampyloptera(NC)带6Lycosporapusila(PU)带5Schopfitesclaviger-Aurorasporamacra(CM)带4Spelaeotriletespretiosus-Raistrickiaclavata(PC)带3Spelaeotriletesbalteatus-Rugosporapolyptycha(BP)带2Kraeuselisporiteshibernicus-Umbonatisporitesdistinctus(HD)带1Valatisporitesverucosus-Retusotriletesincohatus?  相似文献   
30.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参1井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意义高联达(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何卓生(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乌鲁木齐830011)近年来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深入,为找寻更丰富的油气资源,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塔里木盆地生油层和储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