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AERONET观测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时沙尘源区和下游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沙尘期间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大于下游区,而Angstr?m波长指数却小于下游区,当沙尘暴出现时会降至零甚至负值。气溶胶粒子尺度体积谱分布除敦煌为单峰外,其余各站均呈双峰分布,香河和北京的细粒子浓度明显大于西北地区,这可能是由细的沙尘粒子和污染气溶胶共同造成。在440-1020 nm范围内,中国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93,韩国和日本站分别为0.93和0.94。沙尘源区与下游区相比,复折射指数实部偏大,虚部偏小。总体来说,沙尘天气下东亚地区在4个波段内平均不对称因子为0.70。  相似文献   
92.
藏南裂谷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发育了数条近南北走向的巨型构造,地质学者通常称之为"藏南裂谷系",目前对该裂谷系虽有所研究,但对它们的形成机制、深浅部构造关系等仍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综述前人对藏南裂谷系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特性,及其与尼泊尔地震的关系,对该裂谷系的形成机制进行论述,认为藏南裂谷的形成机制与典型意义上的大陆裂谷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3.
谌文武  毕骏  马亚维  刘伟  江耀 《岩土力学》2016,37(11):3208-3214
土-水特征曲线可以预测非饱和土的各种性质(如:非饱和渗透系数、剪应力和热学性能等)。但测量土-水特征曲线耗时久且花费昂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都致力于从基本的岩土工程性质预测土-水特征曲线。基于此,以MK(Modified Kovács)模型的2种形式(拟合方程和预测方程)为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以Matlab编程语言中的cftool为拟合工具,以西宁黄土、粉砂土、红黏土和冰碛土4种细粒土为研究对象,对比拟合方程和预测方程描述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效果和差异,分析MK模型中黏附饱和度 1解 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MK模型的饱和度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拟合曲线和预测曲线在描述4类典型细粒土土-水特征曲线时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拟合曲线整体上优于预测曲线;土壤质地和黏粒含量影响 值;饱和度对拟合参数 的敏感性较大,对拟合参数 的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94.
冀鲁豫交界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是一直受关注的地震危险区。利用该区1995—2010年共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统一起算基准、消除系统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拟稳平差,计算重力场累积变化量;通过对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研究测区内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测区内发生的一系列4级左右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冀鲁豫地区发生M_L4.0以上地震前后震区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明显的"震前持续上升-震后反向恢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区域重力测网2009—2012年的绝对与相对重力资料的联合平差,获得了以太原绝对重力点为基准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分析了太原绝对重力点起算值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96.
通过完备的数据关系和功能模块实现了数据的编译,建立了重力重复测量资料预处理系统.试验及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数据速度快、计算正确、汉显与各项技术功能稳定可靠、操作简捷方便,能较好地实现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7.
模糊检测数据下服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动态可靠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服役桥梁的可靠性评估中无法基于不完备、缺陷的检测数据准确获得变量统计特征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检测数据下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氯盐腐蚀下引起钢筋截面积减弱,导致结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能降低为主线,采用隶属函数来描述缺陷信息,通过等概率原理将模糊变量转化成当量随机变量,进而基于任意概率密度函数的Monte Carlo抽样方法,分析了一座实桥的动态可靠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糊检测数据的均值对钢筋截面减弱影响较大,其中保护层厚度均值对其影响最为显著,这同样表现在对可靠指标的影响中;变量模糊幅度的影响较小,在确定隶属函数的过程中,更应注重隶属函数的均值。  相似文献   
98.
土壤冻融过程对祁连山森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3个气象站常年监测的冻土与温度资料,研究了0~60 cm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高度、土壤温度的关系,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冻融过程(-20~15 ℃)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和高山灌丛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室内模拟实验表明,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过程,冻融处理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照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冻融处理. 冻融次数也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42次冻融,青海云杉林和高山灌丛林土壤中有机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42倍和2.82倍. 土壤冻融过程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中有效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99.
1939年为海河流域20世纪特大洪涝灾害年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观测资料,从降水过程、洪水过程及受灾情况等方面对1939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过程作了梳理,得出以下结论: (1)1939年的洪涝灾害是7—8月份3次大范围集中暴雨导致的,集中降水出现于7月9—15日、7月23—29日和8月11—13日。3次暴雨中心均集中在昌平—紫荆关—中唐梅一带,其7、8两个月份总降雨量最高达到1000 mm以上,向东向西逐渐减小。(2)1939年海河流域诸河径流随着7—8月份集中降雨而出现涨落变化,稍滞后于降水变化1~2天,各河流最大流量和水位出现在7月23—29日集中降水后,并开始涨溢、决口,各河水位至8月底各河上游降雨中止而渐渐回落,9月中旬天津市区各河水位骤落,10月份以后洪水才迟缓退去,而洪水泛滥引发的涝灾一直延续到1940年。(3)1939年洪涝灾害在海河南系和北系都有发生,共造成150多个县市受灾,大部分受灾县市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被灾耕地面积成数超过8成的县市主要分布在大清河下游沿线、永定河下游沿线和南运河下游沿线靠近天津市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0.
河南省栾川县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腹地,属于林业重点县。该县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在整个伏牛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栾川县总面积247800公顷。人口26万,耕地12467公顷,人均山坡12.4亩,人均耕地0.78亩,是个山多地少的深山区。据1982年《栾川县森林资源历史数据的审定》材料记载,该县1957年以前森林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森林覆盖率为61.6%)。多年来,由于人口剧增,林业政策多变等原因,森林屡遭破坏,资源数量下降。栾州县于1976年、1980年、1988年共进行了三次森林资源清查,1980年建立了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均采取系统抽样进行调查。1976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