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甭哥金矿位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北段,属于西南三江地区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金矿床,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的印-亚板块碰撞造山事件使其具有多期复合成矿的特点,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较为薄弱,制约着成矿机制的研究。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矿床热史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甭哥含矿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获得三组裂变径迹年龄峰值:30Ma、25Ma及15Ma。利用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分析,揭示了甭哥金矿自喜马拉雅期以来主要经历的成矿活动热史:42~32Ma温度降幅20~30℃,冷却速率为3~3. 8℃/Ma;32~16Ma温度降幅20~10℃,冷却速率为1. 5~0. 71℃/Ma;16~6Ma发生了快速降温活动,温度降幅50~45℃,冷却速率为11~6. 25℃/Ma;前两个时期为缓慢降温阶段说明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最后一个时期是快速冷却阶段,暗示这个阶段是以拉张的构造活动为主。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反映出甭哥金矿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成矿过程,第一个阶段处于挤压缩短的环境与当时西南三江地区处于压扭性的构造背景相吻合,裂变径迹年龄30Ma代表了主要金矿体的形成时间;第二个阶段反映了拉张的构造环境与西南三江地区处于伸展张裂的演化机制相同,代表了锑-金矿体的形成过程,15Ma是成矿作用的具体时限;表明成矿构造活动经历了由挤压到拉伸的演化机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模拟分析,构建了甭哥金矿在喜马拉雅期的成矿热事件过程,结果表明甭哥金矿的演化机制与西南三江地区富碱岩浆带内的成矿事件大致相同,显示甭哥金矿属于该成矿系统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2.
塔西南缘沉积岩层控型铅-锌矿带区域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喀什—叶城一带层控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沿着塔西南缘分布,受区域性的克孜勒陶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时空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末,原特提斯洋封闭使昆仑地体拼贴于塔里木地台南缘,并沉积了一套泥盆系陆相碎屑岩。石炭纪中昆仑以南的古特提斯洋的活动,使塔里木南西边缘形成了陆内裂陷沉积(形成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沉积,后者形成了台地边缘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覆于泥盆系之上,构成本区铅-锌矿层位。随着古特提斯在石炭纪末向北消减,二叠纪塔里木地台南缘遭受南北挤压,三叠纪时期处于隆起剥蚀状态,造成盆地构造向隆起造山之间的构造转化。侏罗纪在推覆体前缘下盘形成含煤盆地,后缘出现拉张性盆地。在这种张性和压性构造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形成开放环境的宏观破裂构造;在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过程,大气降水渗入地层,萃取成矿元素并在构造作用过程中迁移,在发生温度下降、含矿热液稀释、pH增高、氧逸度降低等介质条件变化时,成矿元素沉淀,形成改造作用明显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3.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4.
芙蓉锡矿田位于湖南省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南部, 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锡矿田.与以往所研究的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明显不同, 这个矿田在时空上都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该矿田矿石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测定值为0.14-2.95 Ra, 低于地幔的3He/4He值(6-7 Ra), 且高于地壳的3He/4He值(0.01-0.05 Ra).这表明芙蓉锡矿田成矿流体中的He具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点.该区一致的硫、锶及其他证据也都表明, 深部地幔物质确实参与了该区锡的成矿.骑田岭岩体属造山期后张性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芙蓉锡矿田就产在骑田岭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或岩体中, 其主成矿期与骑田岭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 且两者均具壳幔两端元混合成因的特征, 所以其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均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热液矿床中含钙矿物的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m、Nd的离子半径相似、化学性质很相近,母体衰变形成的子体易在矿物晶格中保存下来,故矿物或岩石中的Sm—Nd同位素体系易保持封闭,具有较强的抗风化、抗蚀变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定年工具。但长期以来,Sm—Nd同位素体系主要用于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限于陨石、月球岩石、古老的基性、超基性岩和前寒武纪老地层等。近年的研究表明,热液矿床中一些含钙矿物,其REE含量较高,Sm/Nd分馏明显,是很有潜力的Sm—Nd同位素定年对象,能对矿床的成矿时间进行精确制约。本文对萤石、白钨矿、方解石、电气石等常见热液含钙矿物的Sm—Nd同位素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该方法在中国热液矿床中进一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Sm—Nd同位素成矿年代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
湖南雪峰地区金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建堂 《矿床地质》1998,17(Z2):417-420
对雪蜂地区金矿床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地层,成矿能量则由地热异常场提供。该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机制为地热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7.
南秦岭西乡群发现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乡群分布于南秦岭西段陕西汉中西乡地区,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传统上人们把它及与其共生的变质岩、岩浆岩统称为汉南杂岩。研究者均将其划归为扬子地台的前寒武系基底。由于西乡群处于扬子地台与秦岭造山带交界的突出部位,其时代长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西乡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1010Ma、915Ma、1849Ma、987Ma、1104.14Ma、733Ma、752Ma、846Ma、894Ma、1109Ma。  相似文献   
98.
湘西南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湘西南主要的金矿床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区金矿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其成矿物质均来自赋矿地层;并探讨了该区基性脉岩提供成矿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扬子陆块北缘长达2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由绘了一个陆亮明晰的单向演化过程,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用现有学说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这些资料为起点,吸收板块构造和其它学说总结的基本事实及新的研究进展,从天体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质量分布与地壳运动、地壳演化,提出了一个源于旋转拖拉力的地壳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0.
东江口、柞水岩体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与南秦岭村造带的南丹结合带南部边缘,是华力西期-印支期商丹结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岩浆活动的结果。环麻花岗岩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商丹结合带县复杂的地质体组成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