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P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DT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原发性早期PD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13例。测量两组间脑黑质的FA值、ADC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结果:两组间双侧黑质的FA值比较,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黑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黑质致密带大小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的FA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与SWI具有协同作用,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3.
地球磁层的超低频(ULF)波是导致能量带电粒子快速加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粒子又可以使ULF波发生阻尼,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通过星载仪器来定量观测.作者根据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原理,结合中高轨道三维空间电场测量系统DC和低频部分的频率响应特点,设计了一种针对ULF波的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和验证.该仪器具有快速、精确、结构简单的特点,在中高轨道卫星观测时能对ULF波与粒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实时的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134.
以棋盘石穿越断层破碎带段隧道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棋盘石隧道在汶川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断层破碎带衬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方式,并且把数值模拟结果与汶川特大地震震害的公路隧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松动圈折减系数法估算出衬砌最大弯矩和剪力的数值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MIDAS/GTS-NX模拟隧道地震时程分析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探讨了断层破碎带处衬砌的破坏方式,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辅以历年基础地理信息、国土规划、环境质量、地方志、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了古田老工业区的形成、发展与搬迁改造历史,监测了该地区2003年、2008年、2014年和2017年4个时点的土地利用、房屋建筑、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工业遗产等变化情况,分析了搬迁改造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其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对其他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实施效果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6.
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湛江湾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海水排放区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38种,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alatus)、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圆鳃麦杆虫(Caprella penantis)等,调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春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春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层挂片上生物量与盐度、悬浮物含量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94和0.701.ABC曲线分析显示,夏季、秋季、上半年、下半年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冬季群落结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春季、周年挂片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37.
再分析资料评估对观测资料稀少的青藏高原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青藏高原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2012—2016年观测与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时空分布差异,同时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两种资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值出现月份相同,相关性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高南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地表温度存在低估,年平均值比观测资料低8.86℃,其中春季绝对误差最大。年平均绝对误差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形态,且绝对误差极值中心的强度及范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ERA-Interim与观测地表温度之间的偏差随气象站海拔高度的变化是非单调的,分析认为气象站与所在格点的海拔差是导致偏差出现南北差异的原因之一,而春季青藏高原南部的偏差异常可能与积雪有关。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南部受地形影响适用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8.
范艾伦卫星-A观测表明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在磁暴主相期间显著下降,在恢复相时与地磁SYM-H指数同步恢复.磁暴期间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变化对磁场变化的响应是绝热的吗?基于刘维尔定理和第一和第三绝热不变量守恒,定量地评估了高能质子在内辐射带中的完全绝热效应.两个事件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的绝热效应导致的高能质子通量变化与范艾伦卫星观测结果吻合良好.本文进而对2013—2016年期间发生的67次磁暴事件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磁暴主相和恢复相期间,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变化的90%贡献是完全绝热效应.相空间密度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最后通过对比研究磁暴前后高能质子通量的变化,我们发现大部分磁暴(56/67)期间,绝热效应能解释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的变化;另外11次磁暴事件中非绝热效应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地震发生后,震损结构能否承受强余震是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准确评估主余震造成的结构损伤以及评估主震后震损结构的剩余倒塌能力至关重要。采用基于能量的地震损伤指标对结构损伤进行评估,以能量谱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再通过引入震损结构模型对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进行评估,建立主余震作用下结构整体损伤评估理论框架。然后,基于IV损伤指数对主余震下的结构损伤进行量化,得到震损结构的倒塌能力曲线,并确定结构剩余承受强余震的能力。以6层3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能量损伤指标法物理意义明确,可以从能量角度快速评价主余震下结构损伤;震损结构的剩余倒塌能力随着主震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对于案例结构而言,主震下结构损伤小于0.32时可以认为震损结构是安全的可以承受强余震,介于0.32~0.52之间时,需要对震损结构加固修复,以保障余震安全。  相似文献   
140.
孝丰—三门湾断裂是浙江地区一条规模较大的NW向断裂,该断裂与萧山—球川断裂交汇处曾发生929年杭州5 1/4级地震,与余姚—丽水断裂交汇处曾发生1998年嵊州—新昌4.5级地震。研究认为孝丰—三门湾断裂广德—杭州段大致以苏州—安吉断裂和湖州—临安断裂为界,分为广德—安吉段、安吉—黄湖段和黄湖—瓶窑段,活动性质为正断层,倾向NE。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ESR年龄样品测年认为,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