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81.
82.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岩石学及构造岩浆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耀辉 《现代地质》1999,13(4):378-378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因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该区广泛出露、但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花岗岩进行了综合研究。作者从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在厘定岩石系列、划分成因类型基础上,论述了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探讨了西昆仑造山带的构造岩浆动力学过程。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根据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将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划分成6大旋回(晚元古、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和9个侵入期:晚元古晚期,加里东早期、中期、晚期,海西晚期,印…  相似文献   
83.
闽西北三种新的金矿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闽西北加里东旋回裂谷构造热事件对区内金成矿的作用,新建立了裂谷改造一再造型和裂谷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两种金矿成因类型,并发现斑岩金矿。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北侧的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内,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花岗岩及区域沉积建造特征表明,塔阿西-红山湖缝合带形成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85.
江西武山和永平铜矿含矿花岗质岩体锆石SIMSU—Pb年代学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江西武山和永平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中的两个重要矿床。对武山铜矿的花岗闪长斑岩和永平铜矿的花岗斑岩中锆石分别进行了,离子探针(SIMS)U—Pb定年研究,发现两个矿区的锆石年龄可分作两期,武山铜矿含矿岩体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45±3.9Ma和121±2.5Ma,永平铜矿含矿岩体锆石^206Ph/^238U年龄分别为160±2.3Ma和135±7.4Ma。这两期不同的年龄可能反映了锆石在岩浆侵位时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液蚀变作用的年龄。因此确定武山铜矿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45Ma,永平铜矿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60Ma。该年龄可能也反映了这两个矿床中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86.
古老白云岩储层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成孔-保孔作用复杂,超深层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一直是核心议题.随着国内外震旦系白云岩深层油气的突破,塔北地区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开始受到关注,但其储集空间差异和形成机理尚未厘清.本文以塔北地区超深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基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的储层岩石学分析方法,对其岩相学、储集空间差异和成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1)白云岩类型可分为5大类,包括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结晶白云岩和岩溶角砾白云岩,进一步可分为11小类;(2)绵层格架孔、绵层铸模孔和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岩溶角砾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为优势储层岩石类型;(3)(准)同生期高频沉积旋回和表生期大气淡水岩溶是关键成储作用,形成两套规模优质储层,其中奇格布拉克组顶部储层主要受柯坪运动表生岩溶控制,而中上部储层主要受准同生期高频沉积旋回控制,规模储层为“浅成深埋”模式;(4)深部储层品质取决于增孔和减孔地质事件的动态平衡结果,准同生-浅埋藏阶段的白云石胶结作用和深埋藏阶段的压实压溶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但在多...  相似文献   
87.
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入手,结合研究实例解剖分析,分别从岩性、层厚、风化作用、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和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热液改造7个方面探讨了各种因素如何控制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并提出各种因素分别控制裂缝发育的概念模型。在考虑单一条件下,认为较粗粒的碳酸盐岩比较细的碳酸盐岩更易发育裂缝;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裂缝;风化壳顶部比下部更易发育裂缝;断裂附近比远离断裂更易发育裂缝;褶皱的转折端比翼部更易发育裂缝;区域应力场的应力集中部位更易比其他地区发育裂缝。热液改造裂缝可分为水力作用型和后充填型。  相似文献   
88.
8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源特征及其对超深层油气贡献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地质问题。根据分子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系统梳理油源对比的地球化学参数,认为原油中C26~C30甾烷的分布、伽马蜡烷指数、三环萜烷与五环萜烷比值和正构烷烃同位素等油源示踪指标,易受热演化程度、生物降解和水岩氧化还原作用影响,掩盖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正构烷烃奇偶优势,异常的三环萜烷分布,全油和正构烷烃δ13C同位素明显偏重以及高含量的多环芳烃的出现主要归因于高过成熟热演化作用、低温热液或侵入岩浆等异常热事件的影响,而并非反映—O1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局部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导致无机硫并入形成次生的噻吩类化合物,造成有机硫同位素值明显升高,无法反映母源特征,目前被选做寒武系典型烃源岩和端元油的生烃母源特征很可能是经历多种次生地球化学作用改造的结果。通过分析寒武系—奥陶系两套中等热成熟度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和生物母质类型,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油源特征差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塔北中西部海相原油主要与透光厌氧环境烃源岩有关,塔中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深水盆地相烃源岩。重新建立不同物化性质原油与高过成熟烃源岩之间可靠的油 源对比参数,需要同时考虑成熟度和次生改造等复杂地球化学作用的多重影响才能确定其成因和来源。  相似文献   
90.
针对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田的油、气、水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象,在对比油、气、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分析了它们的成因。研究认为,和田河气田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在中—下寒武统膏岩封闭作用下发生硫酸盐热还原反应以后,以水溶气的方式运移至上覆奥陶系—石炭系圈闭中,形成了现今高干燥系数、重碳同位素特征的气藏,以及奥陶系风化壳顶面附近低矿化度、高变质系数的Na2SO4型地层水。中—下寒武统膏岩层对巴楚—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形成、演化和分布有重要影响,膏岩层之下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