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西藏仁布蛇绿岩壳层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仁布蛇绿岩壳层玄武岩基本上属高铝低钛的拉斑玄武岩,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Th、Ta、Nb、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具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REE配分曲线,可以认为该蛇绿岩可能形成于伸展应力体制下的边缘洋盆的构造环境,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相似文献   
42.
栗山铅锌铜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湘东北地区近几年发现的一大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黑云母矿物成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种二长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正常S型花岗岩,富集Rb、Th、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Sr、P、Ti高场强元素,有弱的Eu负异常,源区岩石为变质杂砂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分异的S型花岗岩,富集Rb、Th、U、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Ti高场强元素,Eu负异常大于前者,源区岩石为变泥质岩和少量变质杂砂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在0.7143~0.7159之间,εNd(t)值介于-9.4~-8.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631~1703 Ma;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87Sr/86Sr)i值在0.7156~0.7...  相似文献   
43.
罗葵洞钼矿床是海南岛目前发现的大型低品位、受火山机构控制的斑岩型钼矿床,其赋矿围岩主要为斑状花岗岩,其次为火山碎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本文分别对赋矿火山碎屑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斑状花岗岩及其边缘相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4.1±0.7)Ma、(102.4±0.5)Ma和(102.3±0.7)Ma;对7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00.1±1.8)Ma,均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成岩时代略早于成矿时代,表明钼矿化是继火山作用——岩体侵位后在较短时间内含矿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由斑状花岗岩锆石Ti温度计获得的平均温度为690℃,近似代表花岗岩近液相线的温度,也近似代表岩浆起源时温度的最小值,表明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罗葵洞矿床7件辉钼矿的Re含量为26.04~50.39μg/g,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可能属于壳幔混合产物且以壳源为主。斑状花岗岩及其边缘相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相似,εHf(t)值分别为–5.38~–2.2和–4.55~2.37,两者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DM2范围为1016~1508 Ma,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的重熔,伴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海南岛和国内其他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和成矿岩体的年龄数据,发现华南钼成矿省中最年轻钼成矿事件发生在海南岛、且集中在白垩纪(约72~112 Ma),该时期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拉伸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4.
广东京村金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对深部找矿预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村金矿床位于华南两广交界的云开地区,距河台金矿田约5 km,是近些年河台金矿田外围找矿的重大突破,已达中型规模。与河台金矿田中金矿床类似,京村金矿床的金矿体也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不同的是,前者主要产于云开群糜棱岩化的混合岩中,后者则产于糜棱岩化及碎裂岩化的花岗岩中。为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选择V1矿体进行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通过对12种微量元素的多变量统计分析表明,该矿床具有中- 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特征,Au与Cu、As、Sb的正相关性显著,对找Au有较大的指示意义。4号勘探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Pb- Bi- W- Mo- Ag- Cu- Hg- Zn- As- Sb- Ba- Au,呈现出“反向分带序列”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地下深处的转折变化规律及V1矿体尾部的前尾晕叠加共存的特征,推测标高-500 m以下可能有隐伏矿体的存在。根据以上成矿成晕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V1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5.
广东省河台金矿区位于两广交界的云开地区,矿区内印支期花岗岩、混合岩和韧性剪切带并存,是研究花岗岩与混合岩岩石成因关系的良好场所。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矿区内云楼岗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253±16Ma,云开群混合岩年龄为2403±51Ma,在分析误差范围内前者形成时间比后者早了约10Myr。云楼岗花岗闪长岩与云开群混合岩具有某些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过铝质;高的K_2O含量、Fe_2O_3/MgO比值以及Rb、Pb、LREE含量和初始(~(87)Sr/~(86)Sr)(I_(Sr))比值;εNd(t)为负值;具有低的10000Ga/Al值;亏损Ba、Nb、Sr、P和Ti;SiO_2与TiO_2、Fe_2O_3T、CaO、Nb都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些特征表明它们可能都是壳源的。另外,两者中的黑云母都是再平衡的原生黑云母,表明成岩后两种岩石又在近乎相同的温压条件下遭受了改造。然而,云楼岗花岗闪长岩与云开群混合岩、变质沉积岩之间的稀土特征和Sr-Nd同位素又有所差异。前者Nd模式年龄为1821~1692Ma,明显晚于后两者(2264~1783Ma、2170~1910Ma);另外,岩体的Rb/Sr比值为14~16,明显低于混合岩的27~92。所以,云楼岗花岗闪长岩可能来自下地壳深熔作用,并混入有少量年轻地幔成分而形成的混合岩浆,而云开群混合岩只是变质沉积岩的原地熔融产物。因此,云楼岗花岗闪长体与邻近云开群混合岩不是同源的,前者也不是后者的最终产物。云楼岗岩体和云开群混合岩的形成时间可能分别代表了华南板块和印支板块碰撞高峰期和终了期。  相似文献   
46.
嵩溪银(锑)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组,矿石具脉状、角砾状构造,含大量硫盐矿物.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青磐岩化.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150~260℃.硫、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和围岩,成矿流体既有岩浆水也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斑岩有关,嵩溪银(锑)矿床为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7.
惠民凹陷渐新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采用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和大地构造分析方法,旨在阐明惠民凹陷渐新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揭示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渐新世沙河街组三段玄武岩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呈轻稀土富集型分布模式,无Eu异常,稀土总量较低(∑REE=109.4~146.8μg/g);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蛛网图显示负斜率较大的右倾曲线,并有不同程度的Nb-Ta和Sr元素富集、以及Ti和Y元素的轻度亏损,含量较低的不相容元素基本上呈平滑分布;Sr-Nd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玄武岩岩浆主要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同时存在轻微的岩石圈地幔混染作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认为,包括惠民凹陷在内的渤海湾盆地是地幔上隆而造成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陆内扩张盆地。  相似文献   
48.
肖来庚  陈根文 《华北地质》2011,34(2):133-138
龙头山金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干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9.
西昆仑喀依孜斑岩钼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昆仑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由于其自然条件的限制,矿产研究开发程度低。前人的研究认为斑岩型矿床在该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但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一直未有新的突破。喀依孜斑岩型钼矿是区内最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2条钼矿化带,划分了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带、青盘岩化带、碳酸盐化带蚀变组合,认为其为一个斑岩型矿床,并对该矿床的发现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张生  陈根文  Seward T M 《岩矿测试》2016,35(4):358-365
火山和成矿地质现象表明硼可以在含水流体和气体中运移,本文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热气体中硼的溶解度,以揭示硼的气态迁移能力。使用氟硼酸盐选择电极,测定了经氟硼酸化的硼酸标准溶液和含硼气体凝结水的电位,当硼含量处于地质流体的主要范围内(0.52~524.50 mg/L)时,电极电位与硼浓度的对数呈现出灵敏度很高的能斯特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本方法测定硼的检出限为0.13 mg/L,低于饮用水标准规定的硼含量限值,适用于测定水热气体中的硼含量。硼酸挥发实验显示,硼在150℃、0.37 MPa水蒸气中的含量可达0.65%~0.72%,与富硼火山喷气的硼含量相符,显示硼在高温水热条件下可在气相中显著迁移,且H_3BO_3气态分子是硼的主要迁移形式之一。矿床地质特征和实验表明,硼的气态迁移和电气石化与稀有金属型伟晶岩的形成和矿化以及某些热液-气成型Sn-W、Mo矿床和斑岩型Cu、Au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