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吕明1,2,汤良杰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卡拉沙依断裂上、下盘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及各界面与上、下部地层的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卡拉沙依断裂各时期的活动特征。认为卡拉沙依断裂东、西两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活动特征。主断裂东段,晚寒武世-奥陶纪,断裂无明显活动;早志留世晚期-早二叠世,断裂开始活动,呈现出逆冲推覆断裂的特征;经中二叠世的平静期,从晚二叠世开始又有一次逆冲推覆活动。而位于主断裂南侧的次级断裂,在晚寒武纪-中志留世,断裂无明显活动;从早中泥盆世开始,次级断裂开始活动,表现为压性断裂特征,逆冲推覆作用持续至早二叠世,经过中二叠世短暂的平静期,在晚二叠世还有一次继承性活动,但活动强度较弱。主断裂西段,奥陶纪时期,断裂开始活动并表现出张性断裂活动特征;经过志留纪-中二叠世的平静期,从晚二叠世开始,断裂西段发生正反转作用,逆冲推覆活动明显。次级断裂西段,在晚寒武世-早中二叠世并无活动,从晚二叠世开始,断裂开始活动,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52.
黔南地区古生代正断层对构造特征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黔南地区发育东西向的古生代正断层以及南北向的中、新生代逆冲断层和褶皱。通过对地层、褶皱和断层的平面展布、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雪峰隆起的逆冲推覆特征,研究黔南地区古生代正断层对构造特征的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西向的古生代正断层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中起构造转换带的作用。通过建立区内构造转换带的几何学模型,对地震线上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解释。在构造转换带(正断层)附近,断层上盘逆冲推覆不明显;在远离断层处,逆冲断层和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发育。随着距离断层面越来越远,构造转换带(正断层)下盘地层的逆冲推覆特征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方法,探讨了玉东3断裂带的转换带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形成的三个阶段。玉北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西走向。由北向南,玉东3断裂带从北东段到南西段断层倾向由SE向逐渐变为NW向,根据这种变化及其剖面组合关系,采用Morley对转换带的分类方案,确定在转换段内形成了聚敛叠覆型转换带。转换段的转换带传递了北东段断层和南西段断层的位移量,使玉东3断裂带的总位移量保持一致。该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逆断层、转换带形成和转换带复杂化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4.
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法,研究了塔北南坡各次级单元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结合寒武系-奥陶系储层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进一步探讨差异隆升过程对古岩溶尤其是表生岩溶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英买力凸起和库尔勒鼻凸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幕,至燕山晚期基本定型;构造隆升对应了加里东中期早幕-燕山中期的岩溶作用,岩溶持续时间长、溶蚀作用强烈,但古岩溶也在长期暴露过程中遭到剥蚀。阿克库勒凸起和草湖凹陷则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定型于印支期;构造隆升时间与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的岩溶作用相对应,抬升暴露适度,有利于大规模岩溶的形成和保存。哈拉哈塘凹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已基本定型,对应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幕的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5.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高地层压力成因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已有的众多超压机制中,构造应力作用是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的少数几种增压机制之一.为此,进行了克拉2气藏剖面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克拉2储集层构造部位有10MPa左右的应力集中,克拉2气藏异常高地层压力中约50MPa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剩余部分由其他增压机制引起.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气藏的储量、指导气藏开发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西藏措勤盆地盖层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94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了对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通过四年对藏北措勤盆地路线地质调查,发现有多套烃源岩。本文从岩性、厚度、岩石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了烃源岩盖层,发现泥质岩类、火山岩类及碳酸盐岩类为本区油气藏的主要盖层,致密粉细砂岩为次要盖层,并对各类盖层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7.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总体上集中程度不太好,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未经历125℃以上的完全退火;封闭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反映本区具有较复杂的热史,这可能与楚雄盆地构造变动强烈并伴有多期次火山活动有关。裂变径迹反映本地区3个主要不整合(D1/O2、T3/D2、K2/J2)具不同的剥蚀量,表明楚雄盐地曾有较为复杂的剥蚀史:其中云参1井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分别为220m(D1/O2)、180m(T3/D2)和105m(K2/J2);云龙凹陷露头剖面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为263m(D1/O2)、149m(T3/D2)和280m(K2/J2)。  相似文献   
58.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平面上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分段性。段与段的分界一般为走滑断层,在野外可见大量断层三角面、擦痕、阶步、错断的山脊和河谷等现象,地貌GIS分析可以揭示一些构造分段的细节特征,三维可视化反映了隐伏的残留盐枕的分段性。不同的段具有迥然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分析可以估算出不同段落缩短量和缩短率的明显差异。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的形成一方面受控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活动过程,还和盐岩层本身的沉积学特征及盐体展布格局有关,同时还明显受到基底构造的控制,与基底古隆起、基底断裂及古构造断坡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约10Ma和约20Ma周期的波动过程是控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和构造演化最显著的波动过程。在平面上,这两个周期波相近大小的周期大致沿近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分布,分别反映波的传播方向为近南北向和南西-北东向。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这种波动过程与油气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烃源岩的热演化,并控制了生油凹陷和油气藏的分布。理论分析与勘探实践均证明,波谷带与波峰带之间的波动转换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0.
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分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中坳陷及邻区的平面构造分布特征、剖面构造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等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具有分带性,从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1)西部凸起带:发育大量的凸起和断裂,凸起和凸起之间以小凹陷相隔,布格重力异常呈不规则团块状;(2)中部凹陷带:由渤中凹陷和辽中凹陷组成,很少发育凸起和断裂,布格重力异常呈等轴斑块状、椭圆状;(3)东部凸起带:由大量的凸起和凹陷相间组成,由于郯庐断裂的影响形成大量的断层,主要为走滑断裂及分支断裂,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呈线状分布。这种构造分带性受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活动控制,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部凸起带和东部凸起带由于长期处于构造的较高部位,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