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11.
华北地台在前寒武纪经历过三个大构造阶段,即太古初始克拉通、早元古代原地台和中—晚元古代地台的形成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具特点的构造演化史。发生在太古宙末期的阜平运动,是一次强烈的构造-热事件,造成太古岩层的变质、变形等和形成初始的克拉通基底,早元古时出现了裂陷形成了克拉通内或边缘的内硅铝盆地或海槽。早元古末期的吕梁-中条运动是另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此后,原地台最终固化,华北地台的主要构造格架基本成型。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的不同部位发育了三个主要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12.
在云他山脉(uiuta MtS)南坡的红松组(Red-Pine Formation)灰色、灰绿色粉砂岩和页岩中,发现了属于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的毫米大小的圆盘状压缩碳质体。这些化石被认为是压平的浮游生物遗迹,成为犹他州东北部第一批肉眼可见的良好的前寒武纪化石。化石的产出与先前解释的红松页岩(Red Pine shale)部分是在海相环境中沉积是一致的,故可以将云他山群(unita Mt.group)上部地层与北美及其他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进行普遍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3.
114.
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分布较广,地层层序相对完整的地区.作者以库鲁克塔格为地层模型区,以同位素第龄为格架,初步确定了本区群级地层单元的界线及归属.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等各种方法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前寒武纪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15.
该文就Sm-Nd同位素地质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讨论了模式年龄的地质意义,一些重要参数值的计算方法,∑_ND~(T)值的解释以及利用fsm/Nd估计非交代地幔Nd同位素组成等。而且提出,地质人员在进行地质研究工作时,应重视对同位素地质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6.
计算了变南成因和岩浆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的平均离子半径,发现它们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作者认为这种规律性同锆石结晶时岩浆或母岩的温夺条件变化密切相关,论述了用锆石平均阳离子半径变化趋势来判别其结晶PT条件变化趋势的方法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几组主要铁矿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存在着各地质时代的地层系统,其中大多数形成于迥不相同的地质环境,并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也有与各期地壳运动有关的各火成岩类,因此具有多样的地质和构造特征,很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铁矿和许多其他矿产的形成。本文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再根据十几年来许多地质队,以及一些地质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大量实际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对中国已知的几组主要铁矿类  相似文献   
118.
阿尔金北缘枕状玄武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山北缘恰什坎萨依出露的玄武岩具枕状、气孔和杏仁状构造,镜下多为间隐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特点及REE等微迹元素显示洋岛玄武岩特征;其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48.6±3.3Ma。该区玄武岩与相伴产出的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及硅质岩、粉砂岩等呈断层接触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较标准的蛇绿岩。这为探讨阿尔金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9.
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北缘鱼卡河地区的达肯大坂岩群可划分为斜长角闪岩岩组和片岩岩组。斜长角闪岩岩组主要由变质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为岛弧环境构造;片岩岩组分布在柴达木山西南侧,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该岩群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前两幕褶皱变形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具有近似的北西-南东向或北北西向的褶皱枢纽,近共轴褶皱叠加的构造样式指示了北东-南西向挤压收缩的动力学背景。达肯大坂岩群遭受中压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变质程度往北东方向递减,可与其南柴达木盆地一侧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成双变质带。结合最近从达肯大坂岩群中获得的锆石年龄,推断该岩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是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0.
初论“泛华夏造山作用“与加里东和泛非造山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非造山作用“是在莫桑比克洋闭合时,东、西冈瓦纳逐步聚合,并最终形成冈瓦纳大陆的过程,主要发生于600~550Ma之间.“加里东造山作用“则是原大西洋闭合时,劳伦大陆与异地地体及波罗的大陆聚合的过程,主要发生于500~400Ma之间.发生在中国秦-祁-昆造山带中的古生代早期造山作用与经典的加里东造山作用的含义相去甚远,“加里东造山作用“难以准确反映中国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多岛-弧-盆体系的构造格局和造山过程的特点及复杂性,建议使用“泛华夏造山作用“代替“加里东造山作用“一词,以示与经典加里东造山作用的区别.“泛华夏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虽然与“加里东造山作用“相近,但它与原大西洋的闭合没有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是发生在古亚洲洋与原特提斯洋之间多岛-弧-盆体系中的一次造山过程,并奠定了中国古大陆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