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文章简要介绍了有序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应用此方法对1996年我国东部和西部两地强震的实例--南黄海6.1级地震、新疆阿图什6.9级和喀喇昆仑山7.1级强震进行跟踪预测的情况。预测结果表明,有序性分析对于强震的中长期观测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2.
根据1911~1994年地震资料,详细讨论了西藏地区强震活动分期、特征及其趋势,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和发震概率。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目前正处于第Ⅳ轮回平静幕结束、新的活跃幕即将开始之际,未来活跃幕内将出现数组地震丛集现象,1995~1996年发生MS≥6地震的累计概率为80%~87%,发生MS≥6.5强震的累计概率达60%~76%。  相似文献   
143.
深水水道体系是近年来在白云-荔湾凹陷东缘珠江组上段深海泥岩背景中新发现的大型深水沉积体系,但是其沉积特征、沉积过程与主控因素尚不清楚.综合利用大量二维、三维地震数据以及钻井、测井资料,揭示了白云-荔湾凹陷东缘珠江组大型深水水道体系的沉积要素构成、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充填结构及其沉积演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物源供给、陆架坡折带、古地貌对深水水道体系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其主控因素,提出了“源貌共控”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珠江组大型深水水道体系由水道、天然堤和朵叶3种沉积要素构成,并以水道为主体.从北至南可依次细分为白云凹陷段、南部隆起段和荔湾凹陷段,其中白云凹陷段以侵蚀型水道为主,南部隆起段以侵蚀-加积型水道为主,荔湾凹陷段以加积型水道为主,在空间上构成了重力流流体能量逐级递减的“三级水道”充填演化特征.3个分段水道内部均可识别出两期水道事件,且充填样式各具特征.珠江组深水水道体系的发育与展布受北部珠江三角洲体系、陆架坡折带和限制性地貌3大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杜柯河安达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对坝区稳定、岸坡稳定、坝基稳定、坝基渗漏和河床覆盖层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阶段性结论:①坝段处于稳定区,坝段内水质较好,未发现水平或缓倾角的软弱结构面,可以满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坝要求;②受F1、F2断层的影响,右岸岸坡稳定条件好于左岸;③坝基可能存在沿背斜核部、左坝肩断层破碎带集中渗漏问题及绕坝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45.
不同地磁活动水平下电离层H+上行的半球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凯  蒋勇  门可佩  黄林峰  傅帅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715-3728
使用FAST/TEAMS仪器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下降相的数据,从地磁活动水平的角度,分别分析在磁静日(Kp≤2+)和磁扰日(Kp≥3+)时南(SH)、北半球(NH)高纬(>50°)电离层H+的上行强度,计算其上行率和净上行积分能通量,以期得到H+上行的长期水平并分析地磁扰动期间南、北半球离子上行强度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磁扰期间上行强度显著加强,平静期南、北半球的平均上行率分别是~15%和~20%,而磁扰期的平均上行率分别增强了1.45倍和1.04倍,磁扰期间南半球上行强度的增长更显著;平静期南半球的上行强度小于北半球,但磁扰期两个半球的上行强度相当;磁午夜和黎明区间受地磁扰动的影响最显著,其磁扰期与平静期上行率的比值(S/Q)最大,同时南半球在各个地方时区间的S/Q值均大于北半球;另外,我们发现磁扰期间的上行率在极光椭圆带下边界附近增幅最明显,而积分通量在上边界附近增加显著.上行源区以平静期的源区为中心从日侧极尖区扩展到磁午夜、且向低磁纬延伸,同时,极尖区上行源区在磁扰期有向晨侧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6.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全球变化的趋势和温室气体(特别是CO2) 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和世界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玉米等影响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对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可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7.
根据信息预测理论分析,江苏一南黄海地区M≥6级强震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在回顾总结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预测的基础上,对南黄海海域1846年以来6级强震可公度性的基本结构及其预测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建立了可公度预测模型,对该区未来强震趋势进行预测探讨。结果表明,1999~2000年,该区有可能发生M≥5地震,2002年前后南黄海海域有可能再次发生M≥6级强震。  相似文献   
148.
上海的GDP一般增长核算与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铮  刘扬  周清波 《地理研究》2006,25(2):185-192
本文引用Barro的增长核算模型和Asheim的绿色GDP核算模型,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开展了核算研究。研究发现:1)在改革开放之前,上海的经济增长基本上由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的有效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支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是税收政策干扰了这种增长。2)上海市绿色NNP值低于GDP值,GDP值是绿色NNP值的24倍,在20世纪60、70、80年代一直都维持在3倍以上。目前,上海市的GDP与绿色NNP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2倍左右,说明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问题的关注,已体现到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3)在目前阶段,绿色GDP不适合单独作为经济发展的度量指标,但是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的损耗和对GDP指标不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9.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强震的信息有序网络结构特性与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39~1997年本区已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从1998年起本区进入新一轮地震平静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40~50年,在此期间内可能仍有个别5级左右地震发生,但一般不会发生6级或6级以上强震或强震丛,下一次6级强震或强震丛可能发生在2053年或2058年前后.  相似文献   
150.
始新统文昌组是白云凹陷的潜在烃源层系,为了解决沉积研究中基础资料少和多地震数据体联合研究的难题,提出了基于K-means方法的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方法。在可靠的层位解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层接触关系,合理的进行地震属性的提取、优选和聚类分析,结合单井相分析、地震相识别和邻区资料的类比研究,综合进行文昌组沉积相分析工作。研究选取了均方根振幅、校偏带宽比和能量半衰时等3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蓝色、亮绿色和红色3类区域,分别对应于亚平行—平行中高频中强振幅中好连续相、亚平行中弱振幅差连续相、楔状强振幅差连续—杂乱相等3类地震相。白云凹陷文昌组主要发育滨湖、浅湖、中深湖和(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文昌SQ1层序时,周缘隆起在凹陷内发育多个扇三角洲,凹陷内水体相对较浅,以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为主;文昌SQ2层序时水体加深,在主洼东、西2个深洼区中深湖亚相已连片展布,总面积近600km~2。该方法合理可靠,有力支持了白云凹陷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