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滇西腾冲-梁河地块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本文对梁河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清晰的韵律环带,其Th/U值为0.34~1.65,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有三个年龄峰值(139.6±2.3Ma、129.7±5.2 Ma和118.8±4.2 Ma),表明该区早白垩世经历了多期岩浆作用;εHf(t)值为-20.15~-30.65,tCDM为2458~3083Ma,暗示花岗岩源自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该区片麻岩中具有2503Ma的碎屑锆石年龄,据此推测可能存在新太古宙基底。上述研究说明,该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2.
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的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李再会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岩石学报》2012,28(5):1529-1541
被认为是腾冲-梁河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其原岩及变质时代长期争论不休。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表明,组成高黎贡山群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的原岩均为岩浆岩。首次对这些变质岩进行原位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97.8±7.2Ma~500±14Ma、83.5±0.9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459±5Ma、55.2±1.1Ma的变质年龄。结合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区域对比分析,认为腾冲-梁河地块高黎贡山群中以石英片岩、石英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应与拉萨地块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早古生代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新特提斯俯冲过程中,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弧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又经历了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走滑剪切形成糜棱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23.
滇西腾冲-梁和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岩,对其中的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1~1.20,K2O/Na2O为1.87~2.20。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5~0.47,(La/Yb)N=6.53~34.06。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体存在256.0±5.6Ma(2σ,MSWD=4.1)和234.1±3.1Ma(2σ,MSWD=5.6)两个岩浆作用幕。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中含粘土质变质硬砂岩的部分熔融。腾-梁地块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碰撞型强过铝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三江古特提斯洋在印支早期曾发生碰撞造山,三江印支早期造山事件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与随后的造山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4.
在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滇西梁河三叠纪花岗岩中锆石微区微量元素、U-Pb年龄和Hf同位素。花岗岩中大部分锆石具有振荡环带,为典型岩浆锆石,并发现独特的双核结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双核锆石继承核与本文岩浆锆石有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而双核锆石增生边(低轻稀土、轻微负Ce异常、高重稀土、低Th、高U、Ti、P)与它们不同。注意到双核锆石外围有一圈灰白色热液蚀变边,认为双核锆石增生边的微量元素特征可能是自身结晶生长过程和后期蚀变影响的综合结果,继承核和增生边同为岩浆成因。双核锆石继承核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302.5±2.9Ma和289.9±2.5Ma,双核锆石增生边和其他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全平均年龄为213.1±1.7Ma(MSWD=7.7),晚三叠世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213Ma)值(-9.6~-6.7),并且其tDM2Hf值(1.6~1.8Ga)远大于其结晶年龄,结合大地构造演化,认为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古老地壳熔融相关。  相似文献   
25.
龙陵-瑞丽断裂潞西段的发育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潞西盆地西侧,设计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瑞丽段经过该区.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评价工作是作出合理、可靠的工程设计的基础.龙陵-瑞丽断裂是滇西地区一条深切超壳的活动断裂,对该断裂在研究区内的展布及其深部延展情况进行探测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遥感图像(ETM+和SPOT)对断裂进行宏观解译,并在第四系覆盖区利用EH-4...  相似文献   
26.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1.4Ma,新的年龄数据对罗平生物群年龄下限提供了约束,为生物复苏与辐射提供了精确时间点,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27.
高永娟  林仕良  丛峰  邹光富  陈莉  谢韬 《地质通报》2014,33(10):1482-1491
对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闪长岩岩株中的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18.7Ma±1.5Ma和119.8Ma±1.0Ma,表明它们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基本同时形成。其中在闪长岩中发现1颗约140Ma的岩浆锆石,可能指示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初期的岩浆事件,2颗晚三叠世锆石继承核的年龄分别为208.2Ma±6.7Ma和221.9Ma±2.4Ma,记录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全岩εNd(t)值(-8.03、-7.70),但却表现出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18.7Ma:-5.60~-3.28;119.8Ma:-6.73~-3.09),表明它们来自于结晶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不同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与北冈底斯带相比,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幔源组分参与花岗质岩石形成的程度较低。滇西梁河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8.
建立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罗平生物群是继贵州关岭动物群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本文结合云南罗平生物群的特点,分析了罗平生物群的科学研究价值、审美学价值及其开发前景,认为建立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9.
利用ArcGIS Engine开发滑坡危险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质灾害信息,尤其是滑坡灾害的多源性、模糊性、非确定性和随机性,使得信息处理和空间综合分析十分复杂。利用ArcG IS Engine的二次开发接口,结合地质灾害专业数学模型,包括模糊综合评判、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信息量法4种模型,使用栅格图层叠加方法,得出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克服了传统危险性评价成果缺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成果可靠程度的降低。本文主要尝试利用4种模型进行滑坡危险性区域评价,以秭归县某区域为原型,得到评价结果包括低、较低、较高、高4种。因此,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G IS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原—古特提斯洋之间的构造转换方式一直是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南段组是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地层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和与特提斯演化的关系均存在争议,制约了对昌宁-孟连结合带乃至东特提斯洋演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对南段组变质砂岩样品开展了岩石学、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其为泥盆纪—石炭纪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海沉积,物源来自成熟的大陆。南段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识别出560Ma、950Ma和1130Ma三个明显的年龄峰值,与来自澳大利亚北缘的拉萨地体上古生界碎屑锆石年龄谱可以对比。南段组物源特征具有亲冈瓦纳大陆属性,但不能据此限定所在地体泥盆—石炭纪古地理位置。保山地块东缘泥盆系曼信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识别出440Ma和950Ma两个年龄峰值,与南段组存在显著区别。本文新获得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两侧泥盆纪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为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之间为连续演化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