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346篇
地质学   1257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碳酸盐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其中高钙基体的存在会对元素的分析信号产生明显的抑制或增强作用,从而引起显著的基体干扰。本文研究了硝酸-盐酸-高氯酸-氢氟酸四酸敞开溶样体系下ICP-MS同时测定碳酸盐岩中30种痕量元素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质谱干扰包括样品基体本身所带来的谱线干扰、同量异位素干扰和多原子离子干扰,并对钙含量高的碳酸盐岩样品中Ca对Ni的干扰进行了试验,分别采用数学公式或干扰系数等方法对干扰因素进行校正,使分析结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方法精密度(RSD)除个别元素为10%~15%,大多数元素均小于10%,符合地质样品分析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对流剥离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南缘的碰撞、挤压,青藏高原地壳及下伏地幔岩石圈的厚度增加了1倍。增厚岩石圈热结构的变化可导致高原海拨下降约1500m。其对流剥离并被较热的软流圈物质替代可用以解释青藏高原自8百万年或3百万年前开始的快速隆升。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热结构变化和对流剥离可能是青藏高原自9百万年前开始的夷平—快速隆升过程的主导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标准物质参考值的准确性在测试仪器校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以及方法评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检验国家地质标准物质参考值的准确性,本文应用高温高压密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国家地质标准物质的18种岩石(GBW 07103 ~ GBW 07125)、19种沉积物(GBW 07301 ~ GBW 07318)和19种土壤(GBW 07401 ~ GBW 07430)中36种痕量与稀土元素.结果表明,除个别标准样品中的几个元素(Ni、Cr、Pb、Co、Cu、Sc、Yb、Lu)外,其余国家标准物质中36种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绝大部分元素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测定值与参考值能较好地吻合.将误差较大元素的测定值与其他实验室的测定值以及文献报道值进行了比较,指出已有的参考值需要修正;针对部分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元素未提供参考值,如GBW 07306的Ni、GBW 07313的Be、Hf、Ta,GBW 07314的Li、Be,GBW 07409、GBW 07410和GBW0741 1的Hf、Ta,GBW 07426的Gd、Ta,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94.
基于OSGEarth开源工程,采用LOD与分页、动态调度等技术,研究了三维地形、影像、地物组织、调度及融合方式;并以泰州市为例,实现了基于OSGEarth城市三维场景的构建,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中小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框架。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决传统水雨情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利用Silverlight技术和ArcGIS Server,开发了基于Silverlight的水雨情信息服务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功能模块以及核心功能的实现。系统的运行验证了Silverlight技术应用于水雨情信息服务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拟井下煤层开采,通过在模型上设置测量观测点,采用全站仪测量的方法对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通过对试验观测数据和显现特征分析,总结了厚松散层条件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三带"的发育情况和岩层移动与破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兴起,城市3维模型作为其数据基础,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而其建模数据质量检查也成了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基于人机交互的建模数据质量的检查方法,为数字城市的3维模型质量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谱分解技术是通过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振幅谱及相位谱调谐体的一项处理技术。通过谱分解顺层相位与频率切片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区内煤层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从而预测煤厚。基于该项技术,以山西省沁水盆地某研究区山西组3煤层为例,研究了3号煤层厚度与下伏砂岩厚度的对应关系,发现3煤层厚度与基底分流河道砂岩厚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煤层厚度随基底砂岩厚度增大而减小。由此认为在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在钻孔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时,可通过谱分解属性切片对煤层基底砂岩厚度的预测来推断煤厚。该区利用谱分解技术预测的煤厚趋势与振幅法获得的煤厚趋势相比,其精度较高,因此,谱分解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煤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对东构造结墨脱地区的混合岩化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及U-Pb定年。阴极发光(CL)图像揭示多数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特征,核部为原岩残留核,外形表现出晶棱圆化、港湾状等特征;而边部是混合岩化深熔作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新生变质锆石,并且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环带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锆石不同微域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锆石核部含量明显高于边部(如:元素Th、U、Nb、Ta及Th/U比值),这一结果与深熔熔体和残留相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12个原岩锆石分析点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516~1826 Ma,其中有6个分析点的年龄值相对集中在911~1330 Ma,表明该混合岩化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主要形成在这个年龄区间;14个变质锆石分析点给出了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结果为216.7±3.2 Ma(MSWD=3.9),这一年龄代表拉萨地体在晚三叠世发生深熔作用,与区域上拉萨地体东南缘发生变质事件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安微淮南潘北煤矿–580 m水平探4孔与ES1C3上3-1孔在疏放太原组灰岩水时带有臭鸡蛋气味,且水流过程中伴有白色絮状漂浮物。通过采集水样,测试了出水孔水质及气体,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气体为H2S,两出水孔的水质均具有低SO2–4、高HCO–3、弱碱性特征,白色絮状物为有机质和钙、镁物质的结合,该异常现象是脱硫酸与脱碳酸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及时处理异味对井下作业环境的影响,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在室内对水进行硫化氢去除试验,其去除率为80%~9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