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目的】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且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探明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低等关键问题,因此需要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与形势,提出页岩油发展建议,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页岩油发展历程,分析近些年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重要进展的方向与领域,总结页岩油储产量增长点。【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探明了国内首个10亿t页岩油大油田、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新增页岩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t、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多口探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流、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三级地质储量达5亿t等8项重大进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油富集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截至2021年底,全国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12.2亿t,待探明地质资源量271.06亿t,探明率为4.3%,勘探潜力巨大;八个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取得多个层系页岩油调查勘探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广阔的发展前景。【结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是页岩油未来勘探开发主要地区,有望成为“十四五”油气现实接替领域;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地区古近系、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和伊陕斜坡三叠系、...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基于沉积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根据野外露头、古生物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岩石特征、沉积相及主控因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凉组可划分3种岩相和2种岩相组合。(2)通过综合研究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及粒度参数等资料,确定平凉组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3)沉积相为海底扇,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中扇和下扇2个亚相,近端朵叶和远端朵叶2个微相。(4)海底扇的主控因素为相对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13.
选取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风干研磨后筛分为4个不同粒度的样品(40~80目,80~100目,120~200目及200目以下),考察粒度及磷浓度对动力学吸附的影响,比较了处理方式、介质pH及所含腐殖酸HA对等温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1)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可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沉积物粒度越小、初始磷浓度越大,对磷的吸附速率越大;(2)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交叉型等温式拟合,磷的吸附量随粒度减小而增加。沉积物经HCl处理之后,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与介质中HA的浓度正相关,pH对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较为复杂,"稳定pH范围"约为7~9。  相似文献   
114.
大约55年以前,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的厄斯帕尔塔省(Isparta Province)首次发现了饮用高氟水(1.5-4.0ppm)而导致的氟斑牙即牙齿上生成斑釉。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火山岩矿物,火山岩主要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质矿物组成。据报道,大约35年以前,在土耳其东部的Tendurek火山附近的Dogubeyazlt和Caldiran地区,在人和家蓄中就发现了严重的氟斑牙和氟骨症,这个地区的原水氟化物含量为2.5~12.5ppm。人们假设氟化物(可以通过火山岩喷气孔或者不透明的火山岩逸出)牢固地附着在一些矿物的表面,与后形成的Tendurek火山区丘陵地带pH值高的地下水中的OH‘发生置换反应。在土耳其中西部Eskisehir省的Beylikova镇的Kizilcaoren村,也发现了氟斑牙和氟骨症,该区水的氟化物含量为3.9~4.8ppm。高氟水的起因与村庄附近补给区氟石的沉积有关。在土耳其中西.南部Esme-Usak的Gillu村调查期间,发现这个村的大多数居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这个村里,最长的时间为10-30年,这些居民都患有轻度到中度的氟斑牙。该村饮用的深井水氟化物含量为0.7~2.0ppm。人们认为,Pliocene湖石灰岩区的非结晶质极小氟石可能是当地水氟化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5.
哈密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2008年哈密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对哈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哈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是首要污染物;冬季和3、4月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污染源以煤烟型、风沙型为主;气温日较差、辐射、风、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气温日较差、日净地表辐射越大、能见度越好,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空气质量就越好。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6年8月24日晚常德西北地区的局部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V的不断生成与合并维持MCC的生命史,3个MCC组成一个有组织的MCS,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回波的生成和发展趋向暖湿气流流入的方向,中低层东南暖湿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闪电活动的开始指示强降水的开始,南北向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回波维持和加强,提高回波降水效率和延长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甘肃省畜牧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肃省畜牧气候资源基本特点出发,着重分析了畜牧业界限温度指标、时空分布以及气候条件对牧草产量、家畜膘情变化、牧事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1 引言 在水稻年景预报实践中得知,水稻年景与气象因子及因子之间的相互组合之间是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因此,运用比较简便的非线性方法去建立效果较好的水稻年景预报模式,是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所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