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о???????????????????????????????????е???á????÷???????????????????????????????????????????????????????????????????????????С?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的食物网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螺类和浮游动物等消费者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4种潜在碳源对消费者的贡献率以及中街山列岛海域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结果表明:(1)碳源的δ13C值范围在-22.93‰~-9.73‰之间,δ15N值范围在1.72‰~7.68‰之间,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在-21.95‰~-12.55‰之间,δ15N值范围在4.13‰~12.92‰之间,不同碳源及不同消费者类群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应用SIBER模型计算中街山列岛海域的营养结构指标,与其他海域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该海域生态系统的食源多样性更加丰富,营养级长度和生态位总空间较高;(3)应用SIAR模型计算碳源贡献率,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POM是该海域的重要碳源,平均贡献率为29.63%和28.72%;浮游植物对浮游动物的贡献率最大为80.58%,POM对鱼类的贡献率最大为79....  相似文献   
993.
自由落体贯入仪(free falling penetrometer,简称FFP)通过自由下落贯入土层中,由于其高效便捷的特性,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海底浅层土体原位勘察。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 Lagrangian,简称CEL)方法,进行了球形FFP在硬-软双层黏土中贯入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土体的应变率和应变软化效应。与离心机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成层土对贯入过程的影响,发现FFP在贯入过程中上部硬黏土层形成空腔,且底部会伴随着土塞。通过广泛的变参数分析结果,拟合了球形FFP最终贯入深度与总能量之间的归一化表达式,建立了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FFP直径和贯入速度与FFP在硬-软黏土层中最终贯入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付志鑫  李雪  刘妍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7,29(5):1274-1278
2011-2012年间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标本进行采集及观察鉴定.研究发现,该区域鼓藻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较高,共观察到90个分类单位.研究过程中发现宽带鼓藻属的一个新种——Pleurotaenium parvulum Li,FanWei.该物种特征为植物体单细胞,细胞小型,长圆柱形;半细胞顶端平截,其缘边横断面可见5个小结节;细胞壁平滑或具点纹;半细胞具两个轴生星状的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具1个蛋白核.本文比较了该物种与其相近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武汉东湖存在营养状态梯度的5个子湖(郭郑湖、汤菱湖、团湖、庙湖、水果湖),结合"空间换时间"理论,研究湖泊富营养状况改善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全年调查期间,各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布范围为45.4~76.8,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3×106~245×106 cells/L和0.819~19.9 mg/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物种分布与水温、总氮、透明度、总溶解性固体、氨氮呈显著相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最优响应方程,结果显示,总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对于浮游植物生物量而言,总磷、总氮浓度降低能够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通过对富营养程度改善进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但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并未发生明显转变.此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水体富营养水平梯度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因此,在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修复时,应制定短期修复与长期维护双重措施,同时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重建,进而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甘肃武都金坑子金矿床位于碧口地块北缘西秦岭南成矿亚带。本文为探讨金坑子金矿床成因,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H、O、S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产于千枚岩与灰岩岩性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δDH2O-VSMOW值范围为-81.4‰~-67.5‰,δ18OH2O-VSMOW值范围为7.51‰~10.55‰,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0.7‰~0.6‰,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地层物质加入;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5.6~304.0℃,盐度(w(NaCl))为0.53%~13.29%,显示成矿流体具中温、中低盐度和富含CO2的特点。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金坑子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印支晚期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地下盐穴储气库受间歇性周期注、采循环载荷作用下围岩的非连续疲劳破坏演化过程,对取自巴基斯坦的深层盐岩进行了室内三轴间隔疲劳试验研究,并分析了三轴状态下不同围压、不同应力等级对盐岩间隔疲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轴间隔疲劳相比,围压的存在不仅提高了盐岩的抗压强度,而且增加了盐岩的疲劳寿命,围压越高增加的幅度越明显。(2)三轴间隔疲劳试验中,盐岩间隔后循环中的残余应变大于间隔前的残余应变。这与单轴间隔疲劳得到的结果一致,但围压的上升会导致盐岩的残余变形积累速度以及间隔前后循环残余的变形差值都减小。(3)随着应力等级的升高,残余应变以及时间间隔前后的残余应变差值都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菌剂添加对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及碳酸钙溶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云南省建水地区植被根际土壤中高产碳酸酐酶(CA)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和溶蚀效应的测定,将溶蚀效果较好的菌株制成菌悬液进行盆栽实验,探究该菌株对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酸钙类岩石溶蚀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产CA,且具有较强溶蚀效果的沙雷氏菌,施加该菌剂的处理组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多样性,并加速碳酸钙类岩石的溶蚀。本研究旨在为今后岩溶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树种的选择与微生物菌剂的联合应用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立了适合于边坡变形监测的北斗云监测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监测结果显示的全过程自动化。分析了相对于传统边坡变形监测应用北斗技术对边坡变形监测的优势。设计了监测系统的精度试验,分析了系统精度与定位时长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定位时长为24 h时,监测系统的水平方向的精度为2 mm左右,完全满足公路高边坡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将北斗云监测系统应用于贵州都安高速某高边坡变形监测工程中,实现了对该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北斗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对提高边坡变形监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地面控制测量工作困难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利用IMU/DGPS辅助稀少控制区域网平差,以及全自动/半自动DEM/DOM生成、基于图幅的立体测图等试验,研究1∶50 000地形图生产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