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跨古亚洲、特提斯两大全球性构造域,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卡拉库姆—塔里木、中伊朗—冈底斯、印度四大古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自中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以来分为5大演化阶段:1太古宙—古元古代演化阶段,本区古陆可能是组成Pangea-Ⅳ泛大陆的一部分;2长城纪—青白口纪泛大陆裂解事件导致了西昆仑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新元古代超大陆汇聚形成阶段,中天山地区广泛沉积了一套文德系含炭质岩系,形成金的矿源层,为后期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3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及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岩浆活动强烈深部壳幔物质交换频繁,尤其是晚泥盆世—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期,是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期;4研究区工作程度低(部分地区为空白区),特提斯洋演化阶段矿床发现较少,但找矿潜力巨大;5欧亚大陆形成后的后造山阶段,伴随着造山带强烈的挤压、褶皱、抬升、走滑、推覆等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一系列与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金矿化,以及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锂铍(铌钽)、钨、锡、钼等矿产。  相似文献   
122.
全天相机作为一个对天文观测台站全天云量信息进行监视的工具,对天文观测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主要天文台均配备有全天相机,为了满足对全天云量信息进行实时监视的需求,丽江天文观测站正式安装架设了一套全天相机系统。从硬件安装架设、软件调试到实际测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天相机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遇到的问题,讨论了对问题的解决措施,重点介绍了根据天光亮度数值调整相机曝光时间的方法,这也是主要创新与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23.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millimeter-wave radar liquid water content(LWC) and liquid water path(LWP),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retrieva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an airborne millimeter-wave radar and a hot-wire probe in stratus cloud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LWC retrievals of th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μm and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0μm and 1500μm(scheme 1, scheme 2, scheme 3, and scheme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needs to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when using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the LWC and LWP. 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less than-30 d BZ,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1 is the minimum. 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greater than-30 d BZ,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4 is the minimum. Based on the reflectance factor value, the LWP retrievals of scheme 4 are closer to the measurements, the average relative bias is 5.2%, and the minimum relative bias is 4.4 %. 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scheme 4 seems to be more useful for the LWC and LWP retrieval of stratus clou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4.
利用2014年2月—2015年9月中尺度模式(INCA、WRF)、全球模式(ECMWF、JMA)预报数据,结合巢湖湖泊周边区域站降水实况数据,应用加权平均法建立方程,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实验,得到不同时效最佳集成预报方程,并对各时效的方程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在最佳集成方程中,ECMWF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权重最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量等级增大,集成预报和各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逐渐增大,评分逐渐降低。集成预报比单一模式预报的误差明显降低,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开展多模式集成预报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5.
雷达反射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范水勇  王洪利  陈敏  高华 《气象学报》2013,71(3):527-537
应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三维变分系统中一种新的雷达反射率资料间接同化方法来进行反射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评估雷达反射率资料对夏季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的作用.该方法不直接同化雷达反射率资料,而是同化由反射率资料反演出的雨水和估计的水汽.以2009年夏季北京地区发生的4次强降水过程为例,考察了北京市气象局业务运行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对京津冀地区雷达网的雷达反射率资料的同化性能以及雷达反射率资料和径向风资料同时同化的效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同化反演雨水或水汽都能改善降水预报,但同化反演水汽对降水预报效果的改善起了更重要的作用;(2)同化反射率资料能极大地提高短时降水预报的效果,其稳定的正面效果可以延伸到6h的预报时效,而同化径向风资料不能得到稳定的正效果;(3)同化雷达资料时,应用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是提高短时定量降水预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6.
A bow echo is a typ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phenomenon that often induces extreme weather and appears with strong reflectivity on radar images. A strong bow echo that developed from a supercell was observed over Foshan City in southern China on 17 April 2011. The intense gusty winds and showers caused huge losses of property and severely affected human l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is strong meso- n-scale convective system based on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The isolated bow echo exhibited a horizontal scale of about 80 km in terms of reflectivity above 40 dBZ, and a life span of 8 hours. The sy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merging of a couple of weakly organized cells in a shear line, and developed into an arch shape as it moved through the shear zone. Sufficient surface moisture supply ensured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w echo. The low-altitude winds retrieved from single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showed an obvious rear-inflow jet along the notch area.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no book- end anticyclone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Very strong slantwise updrafts and downdrafts were recognizable from the retrieved winds, even though the spatial scale of the bow echo was small. Strong winds and induced damage on the surface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mid-level rear-inflow jet and intense convective downdrafts.  相似文献   
127.
黄河中游河床覆盖层渗透变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在黄河中游干支流河床中,普遍沉积有不同厚度的沉积物。由于物质来源不同,沉积时的地形和水流条件各异,这些沉积物的岩性和粒度成份变化很大,特别是多数支流流经黄土地区,挟带大量泥砂,使这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概略地评述了近年来太阳耀斑物理预报和有关的太阳耀斑理论的进展,也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太阳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叙述了探索耀斑物理预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9.
“00.7”北京特大暴雨模拟中气象资料同化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2000年7月4~5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24 h降水量达240 mm),文中利用MM5/WRF三维变分系统和MM5非静力模式,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各种气象监测资料(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常规探空、高空测风、地面常规观测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同化作用通过观测系统数值试验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客观分析方案相比较,MM5/WRF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可直接引入非常规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监测资料,提供更好的大气初始分析场.在三维变分同化方案下,各种大气监测资料均对改进此次特大暴雨模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常规探空和高空测风监测资料对改进预报结果的影响最大,地面常规观测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用次之,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资料在与其他大气监测资料相互优势互补后,可很好地改善模式大气的分析质量,通过三维变分同化技术在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初始场中引入地基GPS大气水汽监测网资料,使此次强降水个例的6 h和24 h测站降水预报的TS评分值在1,5,10和20 mm预报检验阈值下分别提高了1%~8%.研究结果对利用三维变分数值系统,评估气象监测网资料在改进高影响天气事件预报中的作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0.
首次应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对煤矿矿区采煤地面塌陷进行遥感调查研究。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随着时间日趋严重,面积不断扩大,兼有渐变和突变的特点,用常规方法定点观测难以适应其发展,确定其边界分布非常困难。文章应用中巴资源卫星HR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以六道湾—铁厂沟煤矿矿区为例,通过已知塌陷区的基本特点,建立塌陷区的遥感影像地物解译标志体系,通过人机交互遥感影像解译,圈定地面塌陷的边界并获得塌陷区的有关数据,为该地区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