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罗照华  苏尚国  刘翠 《现代地质》2001,15(2):184-188
吉林省辉南县大椅山第四纪玄武岩的幔源透辉石岩包体中发现一种具有斜方辉石和尖晶石出溶叶片的透辉石碎斑 ,认为该碎斑矿物曾经是均一的晶体 ,在后续地质事件的影响下发生了固溶体分解。对透辉石碎斑出溶前后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的研究表明 ,该区地幔岩在进入玄武质熔浆之前曾经有过上升的历史 ,上升幅度约为 38km。  相似文献   
72.
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主要有 3种类型 ,分别为紫苏花岗闪长岩、紫苏石榴花岗闪长岩和紫苏奥长花岗岩。紫苏花岗岩中普遍存在有熔体交代结构 ,主要由残晶相矿物和结晶相矿物组成。对紫苏花岗岩及变质表壳中流体包裹体产状、成分的研究发现 ,富CO2 流体包裹体和富N2 流体包裹体均来自地幔深部。紫苏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如下 :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使本区经历了第一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地幔富CO2 流体包裹体的存在使系统a(H2 O)很低 (a(H2 O) =0 .1~ 0 .3)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没有产生熔融作用。幔源岩浆活动的逐渐停止 ,该区又经历了近等压降温的第二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此时 ,深源富CO2 流体作用减弱 ,水的活度增加 ,a(H2 O) =0 .6 5~ 0 .75 ,从而产生岩浆 ,新生岩浆对早期形成的变质矿物进行熔蚀交代作用 ,使早期形成的难熔变质矿物如紫苏辉石、石榴石、单斜辉石等呈残晶相 ,随着温度的降低岩浆基本在原地半原地结晶形成紫苏花岗岩。  相似文献   
73.
山东省沂水地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演化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尚国  顾德林 《岩石学报》1997,13(3):331-345
山东沂水麻粒岩相岩石出露于断裂带中,它是断裂带中最古老的岩石。主要岩石类型有孔兹岩(石榴石-石英-条纹长石-夕线石片麻岩)、紫苏辉石麻粒岩(紫苏辉石-斜长石-厂长央片麻岩)以及紫苏花岗岩等。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变质反应,温压条件得出本区麻粒岩相岩石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前阶段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温度条件为T=575℃ ̄600℃,P=0.59GPa;峰期他阶段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峰前阶段为角  相似文献   
74.
胶南隆起含榴辉石高压变质带为大别超高压带的东延部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Grt+Ky+Rut+Jd+Q;Sp+Zo+Ab±Grt±Omp;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600~700℃,P=2.3~2.6GPa。超高压岩石及高压岩石均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且具有相似的顺时钟P-T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75.
山东诸城榴辉岩相长英质岩石变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质矿物及岩石学的特征确定出山东诸城地区含有榴辉岩块体的片麻岩经历了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退变质过程。证据有:(1)在榴辉岩块体的边缘片麻岩与榴辉岩呈1-2cm宽的条带状相间排列;(2)硅质片岩中出现Ky-Zo-Q的高压矿物组合;(3)钠长石的矿物晶体内出现硬玉质辉石的残留体;(4)出现高度富Si的多硅白云母(Si=3.55);(5)镁钠闪石及与其共生的暗硬玉(Jd=21)的出现。  相似文献   
76.
中国蓝片岩主要分布于3个构造位置: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大陆内部褶皱带(包括中国陆台北缘蓝片岩带、华中蓝片岩带)。蓝片岩的成因与大陆增生及碰撞有关。中国蓝片岩年龄一般老于大陆碰撞年龄,这暗示着陆-陆碰撞可能是蓝片岩成因及抬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7.
北秦岭—南祁连位于我国著名巨型纬向造山带的中段,是以寒武—奥陶纪时期为主形成的裂谷造山带。它经历了板内大陆裂谷→陆间裂谷→火山弧→造山带的开合过程。寒武纪拉张形成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及小洋盆蛇绿岩套,奥陶纪闭合形成钙碱性与钾玄岩系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弧岩套,并见高镁安山岩。南祁连为单裂谷,北秦岭为双裂谷。北秦岭裂谷从东到西,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小,闭合速度变大,火山爆发强度及火山岩的酸度、钾量、壳源组分也顺序增大。其拉张距离与红海型相似,而闭合速度近似安第斯型。古地幔以多种类型叠加为特征,曾有过先强烈亏损,后又富集的过程。从大别山→北秦岭→南祁连→柴北缘纬向对比可知:本区的基性与酸性火山岩浆,分别为地幔与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性岩主要为基性岩浆AFC作用产物。从东到西,裂谷依次张开,火山喷发时代逐渐变新,拉张速度和距离变大,闭合速度也变大,从而火山岩的碱度变小,蛇绿岩套从无到有。古地幔由DMM与EMⅠ混源为主,变为DMM与EMⅡ混源为主。  相似文献   
78.
太行—燕山—辽西造山带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燕山期(J—K)Au-Mo-Pb-Zn-Ag-Cu-Fe金属成矿带,亦是燕山期煤田分布的重要地带。讨论了该区18个燕山期金属矿床及其相关的侵入体的同位素年龄,两者在时间上的总体一致性,以及重要煤田的形成与特征时代的沉积建造相伴生,均从年代学的约束方面提供了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构造事件的成因联系。在已有的燕山造山带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的基础上,把成矿作用纳入其中,提出了该造山带燕山期岩浆—沉积—构造—成矿事件序列的初步框架。进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讨论了该造山带金属成矿作用与火成岩组合的成因联系;同时也讨论了成矿作用可能的源区以及成矿作用的阶段性与造山带之间的成生联系。提出了造山带与成矿作用的初步框架模型。前造山幕—初始造山幕(J1)和后造山幕(K21)比较宁静的构造环境和湿热环境为煤田形成提供良好的动力学环境。同造山幕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金属矿床形成提供重要背景:早期造山幕(J2)伴随古老下地壳的熔融,生成以安山质为主的岩浆活动及伴生主要的Au和Pb、Zn矿床;峰期造山幕(J3),陆壳升温达峰值,导致上地壳岩石的大规模熔融作用,形成大规模花岗质岩浆的侵入,伴生大量Mo矿;晚期造山幕(K11),“过热的”上部地壳开始降温,壳幔深部的镁铁质岩浆更多地喷出和侵入,伴生Fe矿床的形成,同时,新形成的侏罗纪下地壳熔融,伴生Cu矿。  相似文献   
79.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火成岩组合:(1)洋中脊扩张,(2)洋岛,(3)岛弧,(4)MORS型和SSZ型蛇绿岩,(5)活动大陆边缘弧,(6)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成岩弧的组成极性,(7)大陆碰撞,(8)大陆裂谷,(9)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等环境的火成岩组合。强调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参数坐标定义的拉斑玄武岩系列(TH),钙碱性系列(CA)和碱性系列(A)等学术含义的差别,指出不要因为在语言书写上的相同混淆了它们在学术含义上的差别,而造成有关构造环境识别的误解。探讨了识别洋中脊扩张型(MORS)和洋俯冲带上面(SSZ)蛇绿岩(套)在火成岩组合上的差别。基于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提出定义高镁安山岩(HMA)时,对应于w(SiO2)的w(MgO)的最低值(表2)。讨论了镁安山岩—英安岩(MAD)和埃达克岩(adakite)的术语,建议采用Kay(1978)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来定义(而不是用adakite来定义)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产生的岩浆,认为具高Sr/Y,低FeO/MgO,高MgO,高Ni,Cr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才能满足板片熔浆(slab-melt)特征的要求,而不是只强调高Sr/Y这个指标。根据有关大陆碰撞造山的不同分类方案及其术语的确切含义,强调了后造山与大陆裂谷环境的A型/r的识别在于前者与CA/r共生,后者则无CA/r共生,A与CA的学术含义是Peacock钙碱指数的分类。  相似文献   
80.
山东沂水紫苏花岗岩特征-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尚国   《地球科学》1999,24(1):57-62
通过对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为变质表壳岩经深熔作用形成.其主要证据为:(1)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在空间上密切伴生,二者多为渐变过渡接触关系,且他们的片麻理协调一致;(2)在变质表壳岩中发育大量长英质或花岗质脉体,这些脉体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与紫苏花岗岩一致;(3)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型式;(4)紫苏花岗岩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生热元素,其原岩应为经历了深变质作用的岩石;(5)紫苏花岗岩中锆石多为圆粒状和椭球状,并发育磨蚀坑,说明其原岩主要为变沉积岩;(6)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间与紫苏花岗岩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