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南省气象军干校老战友50周年联谊会,于2001年国庆节前夕在郑州召开.  相似文献   
82.
83.
采用一种新的统计检验方法对VAN方法在1987 ̄1989年间预报成功率和随机采样地震目录获得的成功率之间进行了对比(成功率是把成功预报的次数与所发出的预报总次数的比值)。与以往的检验不同,这次检验所采样的分布是从1960 ̄1985年间的历史地震空间和震级的分布所得出的。VAN方法预报成功率以延时22天为计达67.9%,而在NEIC人武部目录上随机极样中仅为37.2%,可达到上述指标(67.9%),  相似文献   
84.
1980年以来,豫北安阳至清丰水准测线上出现了较大的地面沉降漏斗。通过对标石稳定性、采矿影响、地壳构造运动特别是地下水与地壳形变关系的分析研究,认为漏斗形成的原因与地下水和地层有关,并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85.
北部湾盆地地温异常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盆地地温场的不均一性除与基岩埋深有一定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活动热流体有关。含油气钻孔或含油气构造带大多分布在地温梯度和热流值较高的部位。压实作用及烃的生成所产生的压力促使热流体沿同生断裂以“幕式喷发”的方式发生运移,而流体所携带的巨大热量却不受盖层和构造圈闭等因素的影响向上传递,从而导致在地表(海底)形成高热流异常。  相似文献   
86.
田间土壤含水率的空间结构及取样数目确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诗秀  雷志栋 《地理学报》1993,48(5):447-456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田间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与空间结构。对1m土层不同深度的含水率与1m土层平均含水率作了统计、自相关与半方差分析,表明田间土壤存在着空间变异性。1m土层平均含水率的变差系数Cv小于各不同深度含水率的Cv值。资料还表明含水率在平面位置上相关性不显著。将田间含水率作为空间变异的随机变量,可计算其符合要求的置信水平P1和估值精度的合理取样数目。本文提供的取样数目表亦可供确定合理取样数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发现于锡铁山铅锌矿床中的磁性小球的化学成分、粒度、硬度、形貌、吸收系数、结构和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性小球与前人所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宇宙尘类似。根据它们的化学成分特征(表2、3、4、5)、方铁矿和磁铁矿构成的外壳和α-Fe内核,初步确定其为下古生代宇宙尘。  相似文献   
88.
同位素地质在鄂东南铜铁矿床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同位素地质在鄂东南铜铁矿床研究中,提供了地质年龄、硫同位素组成及硫同位素测温资料,为长江中下游鄂东南地区铜铁矿床的岩浆活动、成岩成矿规律、时代划分,以及矿床成因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北部湾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张启明 《地球科学》1994,19(4):493-502
本文根据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及钻孔岩心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工作方法对北部湾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沉积体系分析和相分析。  相似文献   
90.
李培军  夏邦栋 《地质科学》1995,30(2):130-138
中晚三叠世,在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碰撞拼接过程中,郯庐断裂产生大规模走滑运动,使下扬子沿江地区处于走滑挤压作用下,从而形成走滑挤压盆地。黄马青群是这一盆地的沉积记录,盆地内沉积中心呈侧向斜列展布,沉积物与其物源区发生错离,盆地随时间推移逐渐收缩。盆地内发育的两组共轭剪切带、斜列分布的褶皱及其伴生的逆冲推覆构造是走滑挤压应力的反映。郯庐断裂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间斜向拼接所形成的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