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地质学   14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英岩析离体(包体)常见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体顶部附近,这些析离体多呈不规则椭球状,与寄主岩石花岗岩围岩界线明显,无与外面连通的脉体或构造,分布无规律。在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云英岩析离体赋存于瑶岗仙岩体主体的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中,大部分有分带,外带为云英岩化碱长花岗岩,富含辉钼矿,最高达5%以上,钠长石An平均为0.64;内核部分为云英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石英、萤石、黄玉、黑钨矿等,与黑钨矿石英脉相同,其黑钨矿含量最高达20%以上,属热液沉淀形成。云英岩析离体整体呈现出浆液过渡态流体作用的特征,是富Li-F碱长花岗岩浆液态分异作用的产物。与碱长花岗岩围岩相比,析离体中富集金属元素W、Mo、Bi及Li、Rb等元素,相对贫Co、Ni、Sr、Ba等元素,Cu、Pb、Z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种元素富集规律与区域岩浆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岩浆晚期液态分异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是W等成矿元素富集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并不会导致Pb、Zn的富集,这一点不同于矽卡岩型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是灰色斑状碱长花岗岩Ⅰ,云英岩析离体是该岩体岩浆液态分异的结果,可以作为识别碱长花岗岩含矿性的重要标志(寻找石英脉型钨矿矿床)。  相似文献   
102.
张忠义  辛天贵  何鹏  祝新友 《地质论评》2013,59(5):993-1000
在新的宏微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依内部组构与发育特征的不同,将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的条带状构造分为两类.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同构造的区域变质变形与接触(交代)变质间的复合叠加作用,属先成或同生面状构造影响控制下的等化学变质与选择性(交代)蚀变生成的一种变余或新生优选定向组构(∥S1或S0).从构造早期的脆韧性变形到晚期脆性变形过程中,成生发育两个世代的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分别组成反映其形成阶段和发育特点的两类条带状构造.这为矿床的成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锡铁山矿床两类喷流沉积成因的铅锌矿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体,通过对两类矿体产出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非层状矿体分布于代表喷口系统的网脉状蚀变带的上方附近,其中发育有大量的热水爆破角砾岩,而层状矿体分布于远离喷口的外侧,属于远端沉积的产物。两者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自非层状矿体→层状矿体,矿石品位下降,Zn/Pb比值增高,黄铁矿相对含量增加。揭示出非层状矿体不是层状矿体后期改造的产物,而是形成于喷流作用阶段。考虑到锡铁山矿床中规模巨大的喷口系统以及厚层状的喷流成因大理岩,推断锡铁山矿床及周边地区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重点是层状铅锌矿床(体)。  相似文献   
105.
超镁铁岩的REE特点及其对青海德尔尼铜钴矿的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成因的超镁铁岩具有不同的REE特点。与硫化镍矿有关的侵入超镁铁岩有较高的REE含量,富集轻稀土;蛇绿岩套中的变质橄缆岩REE含量较低,以“U”型或轻稀土亏损型为特点。德尔尼超镁铁岩体有变质橄缆岩的REE特征,属蛇绿岩套的一部分,为地幔物质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程度约为5%。德尔尼铜矿属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由于构造作用致使矿体产于超镁铁岩中。阿尼玛卿山地区铜钴矿的找矿方向是原布青山群  相似文献   
106.
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是产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的构追蚀变岩型矿床,矿化受控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系统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横刹面和纵剖面上都存在明显的元宋分带。纵投肜剖面的地球化学反映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元宋Au、Ag、Cu、Pb、Zn、As、Sb、W等均形成向上开口的“U” 形,含量上高下低,向深部晕的规模逐渐减小,强庋减弱,垂向上具有尾晕的地球化学特点,热晕也与此完全相似。这些地球化学特点显示出主要矿化地区集中于11线以北以及55线以南,矿化宦集地段集中于9~12线多组浙裂交汇邯位(主矿段),55线以南也有较好的探矿前景。矿体向北侧伏,侧伏的原因是多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一个向北侧伏的有利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7.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岩株中发育多种类型包体,包括花岗岩、石英闪长斑岩、黑色包体及云英岩析离体等。这些包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来源和演化路径不同,记载着瑶岗仙花岗岩成因和岩浆分异演化的历史。对这些包体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体本身和区域燕山早期花岗岩基的对比研究,明确了花岗岩包体(Ⅰb)来自深部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花岗岩,性质与区域花岗岩相近;石英闪长斑岩和黑色包体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在重熔时的残留;云英岩析离体是由花岗岩Ⅰ的岩浆晚期进一步分异形成的浆液过渡态流体结晶沉淀而成;产于石英斑岩中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包体(Ⅲb)捕获自岩浆房中分异的补体或补体上升时初步分异形成的花岗岩。形成瑶岗仙岩体的花岗岩高度富含挥发分,致使其中的包体强烈同化混染,并富含萤石、云母、电气石等以及硫化物矿物。瑶岗仙岩体是区域花岗岩基所代表的岩浆房高度分异的岩浆上侵的产物,石英斑岩岩浆直接来自于岩浆房结晶分异残留岩浆,而非瑶岗仙岩体的分异产物。建立了瑶岗仙地区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序列:岩浆房主体(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补体)→碱长花岗岩岩株→浆液过渡态流体成矿→石英斑岩脉侵入。  相似文献   
108.
湖南茶陵邓阜仙岩体燕山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γⅡ)中分布大量"眼球"状析出物,单个"眼球"大小约1~3 cm,其分布呈单个的"眼球"独立产出,或由大量"眼球"连成条带,延伸可达几米至数十米。"眼球"状析出物具有明显的成分分带,核部"黑眼珠"富含黑云母(大部分蚀变为绿泥石),边部"白眼仁"富含石英;"眼球"与花岗岩围岩(γⅡ)界线清楚截然,具有流动构造,可能是岩浆液态分异的结果。南岭主要钨矿成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演化特征,同时发生液态分异作用。对比邓阜仙"眼球"及附近二云母花岗岩∑REE为97.83×10-6~219.37×10-6,LREE/HREE为10.41~15.29,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V"字形,不具有四分组效应,δEu负异常不明显,指示其演化程度不高,由此认为南岭岩浆液态分异作用主要发生在高分异演化的碱长花岗岩阶段,但在岩浆演化至二云母花岗岩阶段就已经开始,甚至可能发生的更早。岩浆液态分异作用使"眼球"中挥发分元素Li、F含量升高,成矿元素Cu、Pb、Zn等富集,岩浆液态分异制约着元素的迁入迁出,促进了挥发分元素以及成矿元素的富集,对矿化的形成也有一定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中的新理论: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作用动力学属于理论地球化学的范畴,是通过研究物质,能量的输运行为与物理化学转变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探讨成矿作用机制问题,其研究原理,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均类似于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只是其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由于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是一门成熟而先进的学科,笔者建议将它作为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一理论工具,并对于安微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机理作了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赣北地区九岭岩体的岩浆成因和构造属性,本文选取作为九岭岩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湖塘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于(835.6±1.5)Ma,属于钾-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具有典型的S型花岗岩的特点,其形成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的熔融密切相关。锆石εHft)主要为正值(2.8~8.2),表明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元古宙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大湖塘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背景很可能是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碰撞拼合的时间上限应为835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