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本文在系统分析1951—1975年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特征及夏季西太平洋付高强度的基础上,得到如下主要结果:整个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基本上可以分为正型和负型两种类型。正型是指海温距平经向差为正,即南正北负或南区的距平值大于北区,负型反之。正型和负型各有很长的持续性、周期性和经常在春、秋发生转换的阶段性。此外,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经向差与付高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它们有共同的周期,同时付高比海温的变化落后3—7个月。在付高与海温相关普查的基础上,给出了用海温距平经向差予报付高趋势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182.
关于连续半空间的界面上具有直流点电源势的分布问题,是电法勘探的基本问题之一,若想求出一般的分析表达式是比较困难的,但想找到各种各样特殊情况下的解答仍然是可能的。 本文的目的,主要解答在单层介质中电导率按深度作σ=(σ_0 σ_1z)~αe~(βz)(α>0)变化时势的分布问题(这种情况不难推广到多层介质中去)。并结合实际构造了两类视电阻率函数。 从本文的结果上看,它既推广了[1]的结果对应部分,也推广了[2]的结果对应部分,尤其推广Sampaio,E.S.(1976)结果[4]中有关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3.
七八年我们使用JXK—2型小口径测斜仪,由于该测斜仪的环测杆结合处易漏水,难密封,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在ZK406孔(孔深900余米),测斜花了五天时间,仪器下井八次之多。在操作过程中,下井前反复检查校验仪器,环测杆结合处采用了涂油、缠棉纱、用高压胶布粘橡胶水后缠绕、外包黑胶布或乳胶薄膜、灌皮带腊等办法反复作密封试验。仪器一下井,匆忙测量,害怕仪器在孔内停留时间稍长而渗漏,最后还是在725米处漏水被迫停测,未能测到孔底,浪费了大量人工、器材和时间,更不能进行复测校核,仪器在孔内仅停留了1小时42分钟。  相似文献   
184.
本文计算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面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及其各分量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面总加热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深入探讨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以及长期天气变化和气候异常的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5.
震电勘探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物理模型实验观测,成功地观测并识别出了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声波激发产生的两类主要震电信号.第一类产生于均匀介质内部、仅存在于扰动区范围的局部震电场.该类震电信号传播的视速度、频谱特征与介质中对应的声波激发信号类似;另一类震电信号产生于两种性质不同的介质分界面,可在一定探测范围内随处同时观测到.实验发现,该类震电信号强度除与分界面处超声振动激发强度有关外,还与分界面本身的物理特性(弹性和电性)有关.特别是对储层油-水界面,其震电场反映明显.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利用 1995 - 97年 NCEP全球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对南半球的温度梯度和厚度梯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南半球副热带洋面上锋面的产生与厚度、温度梯度的关系 ,从而得出南半球气候锋活动规律、发生源地及其基本特征 ,并概括出南半球气候锋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7.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中心问题之一. 近20 a来中国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生态敏感的农牧过渡区. 应用以遥感观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数据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 估计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 NPP(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碳贮量、土壤呼吸和碳贮量以及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 20世纪80~90年代, 农牧交错带由于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导致NPP减少3.4%, 土壤呼吸增加4.3%, 每年NEP总量减少33.7×109 kg. 尽管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由于NPP仍然高于HR(土壤异氧呼吸)而有所增加, 但NEP的下降表明气候变化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 降低了碳贮量的增长速率. 土地利用变化使所发生区域NPP增加3.8%, 植被碳增加2.4%, 每年NEP总量增加0.59×109 kg. 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有所加强, 但尚不足扭转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下降趋势. 土地利用变化对整个区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比较小, 但在它所发生地区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任永太  刘宏让 《地下水》2005,27(3):184-186
通过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对土壤蒸发规律及作物耗水量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与土壤蒸发量的关系,为灌区合理调配水量,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9.
本文通过对自然电位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实例的分析,肯定了自然电位法的实际效果。同时根据实测资料证实在已知采油区出现一种附加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为与油气藏引起的自然电位异常加以区别,提出了新生异常与原始异常的概念。进而通过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新生异常与原始异常的差异,以及新生异常随开采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分析、研究新生异常及其特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0.
本文讨论了大洋风场,风应力和某些大气动力学特征,并介绍了需要计算的近海面大气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量值,特别是风应力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迄今全球大洋最完善的COADS资料求得的大洋风应力和合成风的计算与分析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