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总航程3600km,47万个观测数据),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0.01-100km)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抵;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余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的变化幅度达1.5mg/m3。叶绿素α含量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尺度的变化:普遍存在的0.01-0.1km量级的小尺度小幅度变化;1-10km量级的与斑块分市相关的脉冲式变化;更大尺度的与水团生产力水平相关的变化。功率谱随波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大幅度变化对应大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52.
东海颗粒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于1994年春季(4月)和秋季(10-11月)对东海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ATP(三磷酸腺苷)进行测定,通过ATP定量区分POC中的生命与非生命部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POC的平均值为417μg/L其中春季为280μg/L,生命部分占10%;秋季为541μg/L,生命部分占4%,春季表层POC以东海陆架中部为高值区同周围递减,与ATP的分布相似,而且颗粒有机物中的C:N比值较低(7.63)  相似文献   
53.
渤海春季和秋季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用浮游动物中网在渤海调查了浮游动物群落,在1998年秋季记录到47种浮游动物,而1999年春季仅有27种,结果表明,4个航次浮游动物总丰度(不包括夜光虫)分别为136-31270、558-6719、508-13843、521-12945ind/m^3。在1998年秋季的调查中,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是优势种,小拟哲水蚤的丰度在9月和10月分别为6.8-30902ind/m^3和60-4050ind/m^3,拟长腹剑水蚤的丰度在9月和10月分别为0-8316ind/m^3和32-3679ind/m^3,在1999年春季的调查中,双毛纺锤水蚤和腹针胸刺水蚤是优势种,在4月的调查中,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在0-8389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0-3582ind/m^3,在5月的调查中,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达到0-11941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3-8238ind/m^3。拟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和双毛纺锤水蚤是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普查大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大大低于中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因此,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应该作为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中网的样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4.
渤海中南部春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50年以前有关报道渤海浮游动物的文献很少。1958~1959年的全国海洋普查取得了大量的浮游动物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组海洋综合调查办公室编,1964)。1982~1984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浮游动物调查(白雪娥等,1991)。1984年8月,11月和1985年2月,5月,有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孟凡等,1993)。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就渤海部分海区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研究(肖贻昌,1988;钟贻诚等,1984)。作为“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报道1998年秋季和1999年春季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为渤海生态系统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5.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都是毁灭性大地震。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原因上还是有很多细微的不同点,但究根本,都是板块惹的祸,他们都在全球两大地震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能量的95%。不过,在人员和经济损失上,震级小的海地地震却远远超过汶川地震,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6.
面向对象最优分割尺度的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存在处理的过程会产生不确定性误差,或分割效果依赖矢量边界线与真实边界的吻合程度等不足,该文以IKONOS、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基于Definens平台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依据"种内一致性最大、类间异质性最大"原则,利用标准差及分割斑块对象与领域均值差分绝对值构建了与领域绝对均值差分方差比指数指标来定量选择最优分割尺度,并提出依据不同波段对分割斑块的贡献值不同,赋予不同权重,构建加权对象匹配度指数指标的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与验证,最后对最优分割尺度选择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南极磷虾年龄鉴定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5,7(2):62-65
本文对国际上有关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的寿命和年龄鉴定研究的现状、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各种不同的磷虾年龄鉴定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8.
59.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化严重的古玉器,误判几率较大;彻底排除玉器内空气的影响,比重法分析可准确判定严重受沁古玉器的物相组成;古玉器内部与表层在颜色、致密度等存在差异,但主要物相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60.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6,8(1):4-11
本文对南极磷虾复眼的直径与磷虾体长之间的关系、在负生长状态下磷虾复眼直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磷虾身体不出现负生长),磷虾复眼的直径与体长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雌性磷虾的眼径(ED)与体长(BL)之间的关系为:ED=0.5898e0.0282BL(r=0.9613,n=2419);雄虾的眼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为:ED=0.544e0.0309BL(r=0.9622,n=1920)。在相同体长的情况下,雄性磷虾的复眼直径比雌虾的大。从活体培养的结果来看,当南极磷虾出现负生长时,复眼直径保持不变,即眼径不受负生长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负生长),雌虾的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BL/ED)平均为21.32±0.04(n=1347),雄虾的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平均为20.68±0.07(n=748),未成体虾的体长与复眼直径之间的比率平均为21.54±0.06(n=1072)。利用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可以准确地将在实验室内活体培养后已存在负生长的磷虾与其它处于正常状态的磷虾分开。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也可以作为磷虾种群是否存在负生长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