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主要应用THEMIS卫星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流观测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5日08∶51~08∶57 UT亚暴膨胀相期间磁尾的一个近地重联事件.在亚暴膨胀相期间,地面的全天空成像仪清楚地记录到了极光的极向扩展,THEMIS的P5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附近观测到了磁场的偶极化现象.在亚暴膨胀相末期的08∶51~08∶57 UT期间,P3(XGSM~-9.12RE) 和P4 (XGSM ~-9.40RE) 同时观测到了一对方向相反的高速等离子体流.这对方向相反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是由磁尾的重联现象所引起.重联的位置被估计位于XGSM ~-9.12RE 和XGSM~-9.40RE之间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并且,在重联位置的两侧,重联的Hall效应被P3和P4两颗卫星观测到.因此,这一磁尾重联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非常近的空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藏南洛扎地区洛扎断裂属于区域上定日—洛扎断裂的东段部分,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断裂,但其总体研究程度较低。运用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洛扎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表现和活动历史等,讨论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格局形成中的意义。主要认识如下:(1)洛扎断裂现今主要表现为一条规模大的脆性-脆韧性断层,SWW—NEE走向,高角度倾向NNW。断层带内发育劈理带、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等。运动性质主体表现为正断层。(2)洛扎断裂的南北两侧地块具有显著不同的变形特征,南侧为平缓的大型背斜-向斜构造,北侧为近NWW—SEE走向的倒转褶皱-断层构造。(3)洛扎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中生代正断活动,古近纪逆冲活动,中新世韧性伸展,中新世晚期逆冲活动以及上新世—第四纪正断活动。现今断层展示的更多是最后一期活动的形迹。(4)依据其规模大、多期活动性、两盘构造变形与沉积的系统差异性等肯定了其作为构造分区断层而存在。(5)洛扎断裂和藏南拆离断层(STD)在研究区均有出露,局部二者出露线近于重合,但洛扎断裂以高角度断面切割了平缓的STD。洛扎断裂是比STD具有更悠久地质历史的区域性断层,只是后者中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更多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地下热水的分布也比较特殊。着重对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热储构造、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重庆附近地下热储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下热水的分布受到背斜构造控制,温泉大多在高隆起背斜轴部、两翼及倾末端出露,与常见的受断裂控制的断裂-深循环型地下热水的分布不同,属于盆地-出露型的地下热水分布类型,水温为32~64 ℃,属于中低温温泉。受背斜构造的影响,地下热水主要溶滤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TDS为2~3 g/L,水化学类型多为SO4—Ca型,长期溶滤作用使地下热水趋于淡化,但尚未达到淡水阶段。地下热水热源主要为正常的地热增温,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来源,补给区高程约为670~1 500 m。大气降水在重庆各背斜核部岩溶露头区入渗,地下水沿着背斜两翼向热储层深部径流并获得加热后,顺构造线方向自南、自北向背斜中部或向背斜倾末端径流,在河流深切的峡谷地段碳酸盐岩裸露区或埋藏区出露成泉,或在背斜两翼人工揭露形成钻井温泉和坑道温泉。  相似文献   
14.
BDS与GPS/GLONASS星载原子钟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轨卫星原子钟的评估问题,从三个性能指标即准确度、漂移率和稳定性出发进行了评估,并利用同一时段的GPS/GLONASS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结果做了比较。算例采用GPS 1751-1758共8周的数据,评估结果发现:BDS在轨卫星的准确度在10-11量级,漂移率在10-15量级,与GPS/GLONASS星载原子钟的水平相当,但钟的稳定性方面由于BDS存在着几颗天稳较大的钟,所以其天稳的平均值在10-13量级,比GPS和GLONASS卫星略差。  相似文献   
15.
对NOAA的POES系列极轨卫星观测得到的1978年以来近30年的极光沉降粒子半球能量的估算值EPI(Estimated Power Input)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光沉降粒子有显著的春秋分峰值的年变化特征,并且有冬季半球沉降能量较大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对EPI的时均值Pa与地磁指数AE、D_(st)的相关分析得到.Pa与AE的相关系数为0.76,Pa与D_(st)的相关系数为-0.55.把南北半球的时均值SPa,NPa数据分别与AE,D_(st)指数做相关,发现SPa与AE的相关性稍高于NPa的,SPa和NPa与D_(st)的相关性近似.当时延τ=0时,AE与Pa的相关最好,表明全球极光沉降粒子和极光电集流的变化同步;当D_(st)滞后于Pa,时延τ=1~2 h,Pa与D_(st)的相关最好,并且时延τ为6~8 h,Pa与D_(st)的相关都好于无时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池塘养殖、普通网箱养殖等传统海水养殖方式,深远海网箱养殖的区域水质环境质量更好,浮游生物密度大,可以达到仿野生养殖的环境,养殖出来的海产品存活率高,口感、品质有质的提升。发展深远海装备养殖能够有效拓展养殖空间、提升水产品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福建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海水养殖绿色发展、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海洋产业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模型相似材料内部应变,必须解决光纤与相似材料耦合的问题。传统的研究中普遍存在应变传递理论分析结果无法通过试验检验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纤-胶体-相似材料3层应变传递结构的光纤Bragg光栅(FBG)相似材料一维传感器。通过对该传感器应变传递特性和标定方法的研究探索解决光纤与相似材料耦合性的问题。该传感器采用无涂覆层的光纤Bragg光栅作为传感元件,将光纤埋入相似材料应变试件内部直接测量轴向中心应变。通过应变传递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全新设计的标定试验研究3种方法研究了该相似材料光栅传感器的应变传递特性。平均应变传递率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到的数值非常接近,表明该传感器的光纤、胶体、相似材料具有良好的耦合性以及应变测量的准确性。该方法为解决模型相似材料内部三维应变测量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源  刘建永 《江苏测绘》1998,21(1):31-34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一种新兴的数据模型,本文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三方面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与方法,并将这种全新的方法用于战场地形信息系统的数据建模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郭欣怡  吕扬  王源  宣兆新 《北京测绘》2023,(10):1391-1396
研究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的冬小麦识别提取技术,提出基于多级融合的多时相高分辨率高光谱冬小麦提取方法。本文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入手,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改善高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多种特征提取技术,大幅减少计算量的同时提高分类精度,Kappa系数提升0.05。针对融合影像是否有效、高程特征如何正确使用、U型语义分割网络(U-Net)和深度卷积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如何选择等问题,文中以4个实验对比说明,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兰中孝  张才兵  廖德武  王源 《地下水》2023,(6):161-163+178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尤为迫切。本文以贵州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认为: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搬迁工程措施、工业场地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措施、矿区残余房屋拆除措施、煤矸石堆修复工程措施、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复绿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实现良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