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城市部件调查作业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部件调查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的全面普查,调查测绘公用设施、道路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和建筑物等五大类。为确保城市部件调查的圆满完成,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准确、律实的信息,调查的质量控制工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矿物物理研究方法对我国内蒙、浙江、甘肃等地的钙基、钠基、镁基蒙脱石的物质成分、晶体结构和层间OH,H_2O的排布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下列结论: 1.由X衍射和拉曼分子光谱分析深入研究了蒙脱石阳离子配位体结构特征,提出其空间群为C_(2/m) 型。 2.建立了蒙脱石水结构模式,有3种主要类型:①层间大阳离子附近的束缚态水分子;②层间无大阳离子位置上的非束缚态水分子;③颗粒表面依靠氢键相连的水分子集合体。 3.利用群理沦,提出了蒙脱石OH~-的振动模式,由振动分析指出蒙脱石中OH~-具有12个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因此,对其数量动态研究为渔业资源补充和可持续利用及对海洋生态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1980-1990年对胶州湾进行了连续长达10年的底栖生物调查,取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发表了许多论文(刘瑞玉等,1992;孙滨等,1992;孙道元等,1990;吴耀泉等,1992;崔玉珩等,1994)。孙道元等于1991年5月-1994年2月对胶州湾10个生物监测站的底栖生物作了进一步采泥取祥调查(孙道元等,1995,1996)。为了比较多年来胶州湾底栖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作者又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于1998年2月-1999年11月对原设的10个生物监测站(图1)做了8个季度月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泥取样调查,对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帮布勒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Pb-Zn矿床。闪锌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其矿相学特征及化学组分对于揭示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帮布勒矿床近端及远端矽卡岩中不同世代闪锌矿开展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帮布勒矿床闪锌矿可划分为2个世代:第Ⅰ世代闪锌矿主要产于近端矽卡岩,呈暗红色-棕红色,常与乳滴状黄铜矿共生,并交代他形磁铁矿、磁黄铁矿,Fe元素含量较高(部分闪锌矿Fe含量>10%),Zn/Fe值<10;第Ⅱ世代闪锌矿可进一步分为两类:第一类(Ⅱa)闪锌矿在近端及远端矽卡岩中均有发育,呈棕黄色,充填于辉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岩矿物间及其裂隙中;第二类(Ⅱb)闪锌矿主要产于远端矽卡岩中,呈黄色-浅黄色,与方铅矿和石英共生,第Ⅱ世代闪锌矿相比于第Ⅰ世代闪锌矿Fe、Mn含量明显偏低,Zn含量较高。闪锌矿Fe元素温度计估算结果显示,从第Ⅰ世代至第Ⅱ世代成矿温度逐渐降低,分别为160~314℃、138~157℃,与闪锌矿Zn/Fe比值指示结果一致。综上证据,本文认为帮布勒矿床早期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5.
16.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广泛可靠的空间信息,是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阐明卫星遥感技术对洪水研究的推动作用,回顾了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技术需求,以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三大阶段的发展轨迹为主线,分析了遥感空间信息在洪水研究中的历史性贡献和阶段性效用,讨论总结了危险分区法、水文模型和微波遥感监测等3种洪水研究典型方法的应用进展。提出未来洪水风险识别与动态模拟研究的重点:遥感空间信息与模型算法的深度结合,遥感反演算法与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典型洪水研究方法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以期为提升洪水应急响应能力与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土丘陵区带状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地根系、土壤水分特征及深层土壤干化研究薄弱问题,以宁夏南部山区20 a雨养带状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相似的旱作农田为对照,对0~1000 cm深度土壤水分、柠条锦鸡儿根系垂直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0~1000 cm深度土壤干化,柠条锦鸡儿林地带内和带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农田;0~1000 cm土层带内土壤水分含量较带间降低1.46%。(2)在300~1000 cm土层范围内,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出现了不同的亏缺程度与干燥化程度,带间、带内水分有效性分别为0.21和0.02,供水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9和0.33。(3)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0~80cm土层带间、带内根干重分别占总根重的46.33%和45.56%,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总根表面积密度的66.58%和63.51%,根长密度分别占总根长密度的59.54%和58.45%。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水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认识非恒定流驱动下床面形态的演变规律及尺度变化趋势,采用水泵控制系统生成了一系列历时与洪峰流量不同的洪水过程来冲刷由粗沙组成的实验动床(中值粒径d50=1.95 mm),研究中运用非恒定流的形态、非恒定性及水流做功参数来量化洪水过程;统计分析河床高程数据得到床面形态的波长、波高及陡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的非恒定流洪水作用下,实验动床表面分别形成了沙垄、交错边滩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床面形态;洪水的非恒定性对床面形态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流做功参数,而非恒定流的形态影响较为微弱;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描述非恒定流驱动条件与床面形态尺度响应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金属矿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其赋矿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少数为中-上泥盆统阿勒泰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成因类型划分为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Sedex型、造山型和伟晶岩型5种类型,其中海相火山岩型为主要类型,进一步划分出VMS型、火山热液型、火山沉积型和矿浆-火山热液型4个亚类型。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矿床成矿时代分为3期:早泥盆世(410~389 Ma),是主要成矿期,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少数矽卡岩型矿床;晚石炭世—二叠纪(320~258 Ma),主要形成与岩浆期后热液、伟晶岩或构造热液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和造山型金矿;早-中三叠世(248~232 Ma),形成少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硫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型铁矿的硫来自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火山沉积岩型和矿浆-火山热液型铁矿的硫除来自火山岩外,还有细菌还原海水硫和闪长岩;VMS型矿床的硫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硫和来自岩浆(来自火山喷气或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检测了2019年3月份和7月份新疆赛里木湖近岸表层水中12种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分析了赛里木湖表层水中典型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为赛里木湖中主要抗生素污染物,春季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2.7×10~4和1.8×10~3ng/L,其次为红霉素(71.7ng/L)和土霉素(15.9 ng/L),其余抗生素浓度均小于10.0 ng/L.与其他湖泊或河流地表水相比,赛里木湖抗生素浓度除磺胺甲恶唑和氧氟沙星外,基本处于中等或低水平.由于人类活动和水力流动等因素,抗生素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差异,夏季抗生素浓度比春季低2~4个数量级;位于养殖区内的S1点位抗生素总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春季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对赛里木湖生态环境持高风险(RQ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