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2021,40(8):2235-2251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 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 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 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动力学及其与对流层大气相互作用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环流和行星波动力学、热带平流层大气波动及其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平流层大气环流变异对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异的影响及其动力过程、平流层大气数值模拟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大气的长期演变趋势预估等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的振荡现象、重力波在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和全球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平流层长期的变冷趋势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现象,表明了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值模式中平流层模拟性能的提高,最终都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3.
赤潮水体红光波段反射光谱中"荧光峰"的红移现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前向辐射传输模型,通过2011年7月9日在大连湾海域实测的赤潮水体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模拟了弹性散射作用下的反射光谱,发现在未考虑叶绿素荧光的情况下,红光波段仍存在显著的反射峰,且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反射峰出现红移现象;加入叶绿素荧光后,模拟光谱红光波段反射峰的位置与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实测光谱的更接近;对比模拟光谱与实测光谱可确定,红光波段的反射峰由吸收、后向散射以及叶绿素荧光共同控制,而文献中通常提到的"荧光峰"红移实由浮游藻类红光波段的强吸收作用导致,与叶绿素荧光无关,因此反射峰红移的说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4.
王林  陈正洪  汤阳 《气象科技》2016,44(3):463-467
根据武汉市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每日居民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指标及大气污染指标,采用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在控制季节趋势和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日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日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效应曲线均为J形。冷效应具有延迟性,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效应均在低温滞后1天开始出现,4天达到最高,并持续8~20天。热效应表现为急性效应,两种疾病死亡效应均以当天最高,持续2天,呈现出明显的收获效应,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由此可知,高温和低温均是武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的危险因素,存在滞后效应。两种疾病低温效应的滞后时间长于高温效应。  相似文献   
155.
介绍了矿山地震与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及成因, 并通过若干煤矿瓦斯突出和矿山地震的同震现象,论述了这些灾害在动力过程中的内在关系.这些震例表明,在高瓦斯煤矿, 矿山地震与瓦斯突出存在密切的相关.认为较大矿震伴随瓦斯的低值延时响应可能是瓦斯突出的预警信号.从矿震定位、震源机制、矿震成因、瓦斯突出条件等分析了矿震与瓦斯突出相关的机理. 进一步介绍了瓦斯流体对矿震的触发作用,尤其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在矿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依据矿震与构造地震在机制方面的相似性, 讨论了上述结果在震源物理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介绍了利用AutoCAD平台开发地下管线数字测绘系统的数据格式、图式符号及使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7.
概率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天中  王林瑛  刘庆芳  丁秋琴 《地震》1999,19(2):135-141
根据爆发地震平静两项活动性前兆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的背景概率、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进行了估计,给和北地震发生前发震概率逐步增加时间过程,由背景概率P(E)增至中期前兆A出现后的条件概率P(E/A),再增至短期前铛B(平静)出现后的联合条件概率P(E/A)。结果表明,在1997年12月17日后的一个月内,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条件这38%,概率增益超过20,对概率预测结果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充分  相似文献   
158.
在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地层,时限为拉丁期一晚三叠世诺利期,层序由下而上为杂谷脑组、侏倭组、瓦多组、两河口组、雅江组。在鲜水河断裂带局部出露的特殊建造,如年谷组、格底村组以及该断裂带北侧大面积分布的新都桥组等一起组成西康群的新层序。  相似文献   
159.
金中国  刘玲  黄智龙  刘辰生  郑明泓  谷静  邹林  王林 《地质学报》2019,93(11):2847-2861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与下伏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或上石炭统黄龙组及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均呈假整合接触,古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湖相,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勘查实践及研究表明:①含铝岩系的各类岩石、矿石中均富含Li、Ga、Sc、REE等三稀元素,在空间分布及不同矿石中含量变化大,相差1~3个数量级。Li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含量相对高,常富集于含矿岩系上部及矿体中致密块状、豆鲕状矿石中;Ga在研究区北侧及含矿岩系中部较富集,Sc在道真沙坝—平木山一带富集程度高,在含矿岩系中含量变化小;REE相对富集于南部、显著富集于含矿岩系的下部。②含矿岩系形成于古赤道附近气候温湿、开放的氧化环境,铝矿物及高岭石、蒙脱石等富铝黏土矿物丰富,促进Li、Ga、Sc和REE等三稀元素以离子吸附态形式随铝土矿脱硅、去铁、降硫的成矿过程同迁移、同富集;同时由于Li、Ga、Sc、REE等三稀元素与Al、Zr、Ti、Nb、Ta、Hf、Ti、Cr、Th、U等亲石元素离子半径相近,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在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可能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③次生淋滤改造作用及环境pH变化,是促进独立稀土矿物形成及REE在含矿岩系底部富集的重要因素,含矿岩系下部的富稀土层中应有大量稀土以独立矿物存在(特别是∑REE800×10~(-6)的地段);古沉积环境、成岩成矿期后的地形地貌及构造运动影响约束了Li、Ga、Sc和REE的不均匀分布。④以含铝岩系为评价对象,研究区Li、Ga、Sc资源潜力及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60.
本文采用摩尔圆模型推导出中国和美国3种不同类型的四分量不同布设的两套钻孔应变的5组观测组合公式,随机选取了25个台站多年的观测资料计算5组最大、最小主应变及主方向,并采用两两相关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一致性进行了检核.计算结果显示:经过大致1—2年时间后,应变不变量变化稳定,主应变及主方向越来越接近;大多数台站5组最大、最小主应变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接近于1,表明这些仪器记录的应变数据具有客观真实性.5组主方向数值相差较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5组观测组合公式的误差估计,发现主应变计算值的最大均方根误差是有上限的,主方向没有上限.最后对影响钻孔应变5组不变量一致性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技术有其特殊的困难,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实践后,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