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化石能源(FF)CO2排放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作为衔接国家排放清单和大气反演验证途径的关键环节,201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修订,势必将推动高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本文结合修订版指南中对于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的具体要求,从全球尺度、国家及以下尺度两个层面对高时空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的构建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展望。① IPCC方法学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FFCO2排放清单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而构建包含间接排放的高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正在兴起。② 作为大气反演模型的先验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部门方法,直接获取排放统计数据,是编制高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的首要途径;而通过替代变量及建模途径进行排放总量的时空分配,也是编制高分辨率FFCO2排放清单的必要手段。③ 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时空分配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信息;基于大气观测的反演验证途径将作为独立于排放清单的一种客观核算手段,将在清单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在不同生长期的藻细胞密度、粒径、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以及比吸收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光照强度对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440、675 nm处吸收系数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两种藻在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条件下,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及吸收系数值相对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类特征波段440、675 n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藻细胞密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吸收系数存在着幂函数的关系,而线性关系能更好的说明藻细胞密度与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光照强度及培养时期,藻类比吸收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随光强增加比吸收系数呈上升趋势.铜绿微囊藻440、675 nm处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斜生栅藻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体现了不同藻类由于色素组成及比例差异其色素包裹效应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进行400~700 nm波段积分,得到了两者在5、50及100μmol/(m2.s)不同种光强下的平均比吸收系数分别为0.0144、0.0134、0.0160,0.0086、0.0088、0.0105 m2/(mg Chl.a),铜绿微囊藻比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斜生栅藻.  相似文献   
23.
南水北调是国家级的重大水利工程,调水效果最终依赖于接收调水地区对调水的具体利用,引水补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在邹平市的具体利用。为评价引水补源工程对黛溪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效果,在分析邹平市引水补源工程实施后黛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各个补给项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各个地下水补给量,确定了黛溪河流域引水补源的总补给量。将总补给量视为本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与本区用水所需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较,对本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论证了引水补源工程可有效缓解区内地下水超采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年地下水动态和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等监测资料,揭示了引水补源工程对区内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作用,为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邹平市北部平原区孔隙水分布广泛且南北差异较大,摸清邹平市地下水资源储量,进行开采潜力分析,提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现实措施,对邹平市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邹平市地下水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利用地下水均衡原理,对区内浅层及深层孔隙水进行资源量计算,并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区。分析表明,邹平市地下水分布较为不均,存在"南超北余"不均匀分布的现状。调整开采布局的原则是以环境地质问题为约束条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潜力。遵循以调控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为中心的资源开发利用总方针,依据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和开采现状等,主要分为强化开采、稳定开采、控制开采、补源开采和半咸水改造利用5个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