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罗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年代学记录。本文选取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开展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根据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结合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以及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指出钼矿化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其中小规模的矿化发生在148.8±2.2Ma。主矿化阶段形成的矿床以细脉或网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翠屏山组石英细砂岩中,其等时线年龄为139.8±2.3~143.7±2.1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后闽西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壳源花岗岩浆。  相似文献   
92.
93.
余心起  吴淦国  狄永军  邱骏挺  周翔 《岩石学报》2010,26(12):3469-3484
在确定粤北霞岚杂岩形成于早侏罗世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临江盆地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含湖杂岩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SHRIMP锆石U-Pb年龄值花岗闪长岩193±2Ma,混有正长岩的辉长辉绿岩196±1Ma,属于早侏罗世产物。野外可见花岗闪长岩中正长岩包体与基性岩包体共存、以及基性成分渗入正长岩包体中的现象,可能表明存在多次结晶作用。含湖以东约8km处的花岗斑岩186±3Ma。临江盆地的玄武岩则有2570Ma、1730Ma、800Ma、430Ma、190Ma等多期多组捕获锆石的年龄,最迟为早侏罗世,但不能与含湖杂岩构成燕山早期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多组~195Ma的火成岩表明,早侏罗世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间歇期可能时间不长,即印支期的挤压在早侏罗世已经转向伸展垮塌,或者即将开始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对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粤北霞岚杂岩钾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为132~137Ma之间,表明中国东南部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退引起的后缘扩张和动力学背景从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事件影响,及由此所引发的大面积火成岩对早期火成岩成岩后期构造热事件扰动。这一认识可以促进对赣南粤北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属性及其后续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福建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罗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年代学记录。本文选取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开展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根据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结合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以及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指出钼矿化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其中小规模的矿化发生在148.8±2.2Ma。主矿化阶段形成的矿床以细脉或网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翠屏山组石英细砂岩中,其等时线年龄为139.8±2.3Ma~143.7±2.1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后闽西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壳源花岗岩浆。  相似文献   
95.
白垩纪时期赣杭构造带的伸展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人研究认为赣杭构造带在晚中生代有两个阶段拉张活动:第一阶段发生于晚侏罗世,造成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喷发;第二阶段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形成断陷红盆带,伴随基性玄武岩喷溢。以白垩纪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为依据,认为两个阶段玄武岩浆喷发均发生于白垩纪时期,但对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与之不同,且赣江断裂带对这期活动有限制和转换作用。早期((143±1.1)~(139±0.7)Ma)在赣杭带西端没有酸性岩出露,赣江断裂带附近的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没有地壳物质混染,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板内拉张作用的产物。晚期(105~98 Ma)的玄武岩浆来自于富集地幔,有俯冲陆壳成分的不均匀混染,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玄武岩浆喷发伴随着强烈的区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96.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 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 Ma, 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 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 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97.
大火成岩省及地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火成岩省由一个体积巨大的、连续的、以富镁铁岩石占优势的喷出岩及其伴生的侵入岩组成,是一个全球现象。它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和伴生的侵入岩,火山被动边缘玄武岩,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Ontong Java和Kerguelen-Broken Ridge大洋高原、北大西洋火山被动边缘、德干和哥伦比亚河大陆溢流玄武岩是3个主要大火成岩省的典型代表。各种不同的大火成岩省在时空分布及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它们具有非常大的体积、高的喷发速率,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大火成岩省代表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火山岩浆活动,记录了物质和能量从地球内部向外的大量转换。大火成岩省难以用板块构造来解释,可用热柱模式来解释,通常被认为是与来自下地幔的热柱“头”有关。大火成岩省是地球动力学过程在地壳的表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参数可作为边界条件去反演地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