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分析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地方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论证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湖北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并分析了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3种情景。湖北省作为国家能源和经济格局的组成部分,需要协同国家战略及布局,不仅为湖北省自身,也要为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2.
 2006年10月,英国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强调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2008年4月,斯特恩爵士再次推出一份报告,提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基本要素,这对后续国际谈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份报告的关系和不同特点,对新报告中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全球减排的长期目标和减排义务的分担,通过资金、技术、市场、适应等国际政策措施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减少毁林排放,以及政策执行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解读,其中内涵对深入开展国际气候制度的研究和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3.
过去的5年,也就是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力度大、绩效好,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高达19.06%。十二五期间,即今后5年中国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24.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洋富钴结壳的成矿作用,作者对与其伴生的海山磷酸盐的产状、化学成分、种类及X射线衍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海山磷酸盐(磷块岩或磷酸盐化岩石)的产状可划分为以下6种类型:①作为结壳的下伏基岩;②作为砾状、球状(椭球状)结壳和海山结核的核心;③呈胶结物状胶结老结壳的碎块;④呈细脉穿插于板状结壳中;⑤呈断续的“夹层状”及⑥呈碎屑状、浸染状等产于结壳中。海山磷酸盐的平均化学成分w(CaO)/w(P2O5)(1.62)与碳氟磷灰石的w(CaO)/w(P2O5)(1.621)几乎一致,而与氟磷灰石的w(CaO)/w(P2O5)(1.318)相差甚远,表明海山磷酸盐为碳氟磷灰石,其形态主要有针状-柱状微晶碳氟磷灰石、粒状微晶碳氟磷灰石及显微隐晶质碳氟磷灰石3种类型,它们在分布丰度上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碳氟磷灰石的结构CO2含量介于5.73%~6.05%之间,属高碳氟磷灰石,其晶胞参数α变化于0.932~0.933nm之间,平均值为0.933nm。各种交代残余结构(交代角砾状结构、交代生物结构、交代凝灰结构、交代生物假象结构、交代填间结构等)表明,太平洋水下海山上的磷酸盐主要属交代成因。因此,积极开展海山磷酸盐的地球化学研究,对加快勘探和开发结壳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为磷酸盐化作用对大洋富钴结壳化学影响的大比例尺细致研究。作者对取自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一厚度为10cm的富钴结壳样品,自顶至底以5mm间距采取了分层样品进行了成矿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未被磷酸盐化的新结壳和磷酸盐化的老结壳间主要成矿元素的含量相差显著  相似文献   
26.
 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与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与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相似文献   
27.
刘淑琴  潘家华 《地球学报》1998,19(3):288-297
对大洋多金属结核中10A锰矿物的研究、认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为探索我国研究区10A锰矿物的种类,本文从100多个结核样品中,选出具代表性的以10A锰矿物为主的13个样品,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且归纳总结为3种情况:有7A衍射峰生成,且10A衍射峰向高角度移动,说明原样中有布赛尔矿Ⅰ型,钴土矿布赛尔矿混层矿物;无7A衍射峰生成,但10A衍射峰也向高角度移动,说明原样中没有布赛尔矿Ⅰ型,而有钴土矿布赛尔矿混层矿物;无7A衍射峰生成,且10A衍射峰基本消失,表明原样中有钴土矿。作者尚运用晶体结构理论对上述3种不同情况进行了解释;并得出,我国研究区结核10A锰矿物相中主要矿物种为布赛尔矿Ⅰ型、钴土矿布赛尔矿混层矿物及钴土矿,不存在或几乎不存在钡镁锰矿。  相似文献   
28.
潘家华  刘淑琴  李波  王高尚 《矿床地质》1998,17(Z4):757-760
通过对西太平洋某区水下海山上富钴结壳的类型、物质组分、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空间分布规律的首次初步研究,阐述古地质、古地球化学、古海洋环境对富钴结壳形成富集的影响,对进一步开展工作和找矿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海相地层或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鉴定有机质丰度下限和划分有效烃源岩与非有效烃源岩。江汉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有机质成熟演化过程中,烃源岩有机碳(TOC)含量不会有明显的降低,有机碳含量是有机质丰度评价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参考国内外有关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结合本区油气显示,该高演化区有效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的下限值为0.2%~0.3%,二叠系烃源岩为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30.
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10月正式发布的斯特恩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文章概述和分析了该报告出台的国际背景、主要特点和关键结论,综合评述了包括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对该报告的不同观点,研究探讨了斯特恩报告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该报告尽管肯定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积极贡献,但其提出的排放情景和基于市场的政策处方并不能满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忽视了资金来源、技术转让、适应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