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玉树地区2006年5.0、5.6级和2010年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尾波Q值、波速比及应力降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为走滑型与该地区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2个地震序列的尾波Q值、波速比和应力降存在明显的不同,特别是玉树7.1级地震前的Ms4.7级地震出现显著差异,应力降值在地震序列的活跃、平静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2.
洞体应变观测资料对地表勒夫数的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3.
We describe a radio-echo sounding (RES) surve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ce thickness, subglacial topography and ice volume of Glacier No. 1 , in Tien Shan, China, us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Radar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100-MHz antennas that were spaced at 4 m with a step size of 8 m. The images produced from radar survey clearly show the continuity of bedrock echoes and the undulation features of the bedrock surface. Rada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ice thickness of Glacier No. 1 is 133 m, the thickness of the ea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averages at 58. 77 m while that of the we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averages at 44. 84 m. Calculation on ice volume indicates that the ice volume of the ea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is 51. 87 × 106 m3 and that of the west branch of Glacier No. 1 is 20. 21 × 106 m3. The amplitude of the undulation of the bedrock surface topography revealed by radar profile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glacier surface topography, indicating that the surface relief does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构建20批杜仲黑茶指纹图谱,联合其抗氧化活性建立“谱-效”相关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潜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生物通路和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杜仲黑茶中主要成分含量;以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BATMAN-TCM等数据库获得杜仲黑茶高“谱-效”相关成分及靶点,通过PPI和KEGG分析对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靶向预测,进一步筛选潜在活性标志物。结果:基于杜仲黑茶指纹图谱对其9种主要成分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7种潜在活性标志物,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新绿原酸、绿原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和槲皮素-3-0-桑布双糖苷。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了杜仲黑茶-特征成分-靶点网络,其中MAPK3、TNF、IL-6、CXCL8、VEGFA、JUN等为关键靶点,而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主要涉及氮代谢、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采用“谱-效”相关和网络药理学方法进行杜仲黑茶抗氧化活性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5.
运用质谱技术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 Dome A剖面 1 998/1 999年度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当大 (- 2 2 .5 1‰ - - 5 0 .6 7‰ ) ,且具有随距中山站距离逐渐增大、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与距中山站距离、海拔高度和纬度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 ,这实际上反映出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温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6.
基于PGIS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富禄里居委地区为案例,开展给定概率下的社区台风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影响上海市区的台风中,最大风速大于17.2 m/s的超越概率(AEP)为12%。在此情景下,共有52幢建筑物(占全部建筑物的15.3%)有台风大风损失。上海市区最大的一次台风过程雨量达306.5 mm,其超越概率为1.8%。在该情景下,研究区地面积水最深处达0.61 m,有115幢建筑物(占全部建筑物的33.8%)有经济损失。在上述情景下,台风大风与过程雨量造成的损失对当地居民尚属可接受风险范围。  相似文献   
147.
潮汐线应变观测的地表平面应变状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由潮汐线应变的组合观测资料获取地表平面应变状态和对潮汐剪切应变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我国部分潮汐应变观测点的理论应变状态和观测应变状态,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和观测台网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雪冰地层剖面绘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璐  温家洪 《冰川冻土》2001,23(3):297-301
雪冰地层剖面绘图软件的开发可使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愉速绘制雪冰地层剖面图,综合前人在研究雪层剖面中划分的各种雪冰类型,设计绘制出一套较完整的图例库,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绘图数据的管理,使绘图工作方便快捷,图件易于保存、交换、处理和使用,介绍该软件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的思路和方法,阐述软件设计中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该类软件的完整系统设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49.
GIS在南极的应用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和管理、测绘和制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后勤管理和决策等各个方面。 SCAR的大地测量和地理信息工作组 (WG- GGI)每两年推出一批 GIS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其中南极数字数据库 (ADD)、南极地理数据集成 (AGDI)、乔治王岛 GIS(KGIS)、空间数据标准等 GIS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果 ,在南极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在南极开展的大量 GIS应用研究 ,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0.
康建成  温家洪 《极地研究》1997,9(2):134-144
由极地冰芯记录、中纬黄土记录和沉海沉积记录的对比可得,15万年以来全球变化的基本框架为:末间冰期,从距今14万年开始到约12.5万年达鼎盛,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冰芯中三次高温期夹两次低温期;黄土中三层古土壤夹两层黄土;深海海积中三次高海面夹两次低海面。末次冰期,距今8万年到1万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晚冰段和中间的间冰段。早、晚冰段盛期气候寒冷程度相当,但晚冰段最低温持续期更长,造成海面比早期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