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从中山站深入内陆冰盖330km,沿途以4km的间隔采集表面雪样84组,对表面雪样的微粒分析表明,该剖面表面雪样中微粒物质的含量随采样点海拔的递升,总体上呈较为明显的递减趋势,在低海拔区域微粒含量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刘海拔区域,微粒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通过对样品中微粒的粒径分布状况、不同来源微粒所占百分比及其随海拔变化等的进上步研究,可以初步推断,该剖  相似文献   
132.
烟囱模型竖向冲击振动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目的在 囱模型在竖向冲击振动下的破坏现象与地震破坏现象是否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竖向冲击振动下,烟囱只能产生一首 形宾位置与输入波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3.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6/1997,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Inland Expedition reached the inland area about 330 km along the direction around 76°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and collected 84 surface snow samples at an interval of 4 km . Micro particl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pparent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ltitude, and the amplitudes of micro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much larger in the lower altitude than in the higher altitude. Further analysi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of micro particle, percentage of micro particl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variations with altitude suggest that micro particles in this area are from a considerably dominant source. Although this area is controlled by polar easterly wind and katabatic wind,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the micro particl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marine transportation in coastal area.  相似文献   
134.
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灾害愈加频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然而,城市内涝灾害在愈加频繁的同时,产生了诸如信息获取不及时、制图时效性低、地图信息冗余等问题,难以为救援提供及时响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内涝场景下的微地图制作方法。首先,调用微博API获取任意时间段内特定主题下的社交媒体文本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与预处理;接着,选取BiLSTM-CRF模型提取社交媒体中有关城市内涝的地名地址信息;然后,结合Dijkstra算法为用户推荐避开危险路段的最优路径;最后,结合灾害信息与实际场景,制作城市内涝场景下的微地图。实验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城市内涝点,总体准确率达到92.7%;(2)对比官方发布的积水点,本文提取的积水点与官方积水点大部分重叠,能够有效为传统监测方法提供补充信息;(3)根据所得内涝点生成道路网级别的城市内涝地图,能够克服在海量地理空间信息中可视化冗余的不足,即有效缓解地理信息冗余的问题。由此可知,实时显示城市内涝信息,能够为用户掌握灾害现场的信息提供便利,调动他们参与制作微地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最优路径推荐,能够提高灾害...  相似文献   
136.
137.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广泛发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以一套流纹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和少量玄武岩为主体的火山岩-沉积岩建造。本研究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了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备战铁矿火山岩的成岩时代,并系统整理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上已经获得的高精度年代学数据,确定阿吾拉勒成矿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时间分布规律为自西向东渐变的特征,在年代上表现为自西向东呈由老变新的趋势,早石炭世火山岩从西向东表现为尖灭的特征,在岩性上具有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特征,确定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取破火山口的特征,判断其与典型矿床之间的位置关系,探讨典型矿床与火山机构在成因上的联系,结合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探讨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地震波属于非平稳信号,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因缺乏信号局域性的信息而无法对非平衡信号进行全面描述.对此时频分析是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简介了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S变换、CWD分布、ZAM分布四种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对算例及实际地震信号的分析,总结出这四种时频分析方法在分辨地震波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9.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0.
整合多年来前人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各段落古地震零散的现场考证结果,经过分析将其归并成68条独立的古地震事件及4条历史地震.根据功能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断层段各震级档地震的约束关系.利用现代地震统计得到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b、现场考证得到的各区段平均走滑速率、各震级档一次地震事件的平均位错量和破裂带长度,计算各段和全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地震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