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阶煤层气在国外有规模开发成功的案例,我国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勘探开发进展缓慢。新疆后峡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认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指导勘探实践,根据研究区内地震、地质及已钻探井的煤岩分析化验和排采生产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构造较为复杂,煤层厚度较大(4.1~24.3 m),发育较稳定,含气量差异较大(1.16~12.30 m3/t),物性较好,渗透率(1.61~13.30)×10?3 μm2,渗透性较好;并且存在热成因、次生热成因、混合成因及生物成因4种煤层气成因类型,结合构造演化、水文地质及煤层顶底板保存条件,形成了深层热成因、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及中浅斜坡生物气3种成藏模式,每一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不同的煤层气富集过程。认为研究区中–低阶煤煤层气在匹配的构造、水文及顶底板封盖条件下能够形成有利的资源富集区;3种成藏模式中,深层热成因及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成藏模式更有利于聚集成藏,其对应的区域是今后勘探开发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2.
唐伟  殷建军  杨会  王华  涂林玲  应启和 《地质学报》2015,89(Z1):286-287
<正>~(210)Pb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冰芯(Kehrwald et al.,2008)、海洋(Sternberg et al.,1979)和湖泊沉积物(Wu Yanhong et al.,2010)、以及洞穴沉积物(Baskaran et al.,1993)定年研究中。不同于其他地质载体,洞穴沉积物接受的外界~(210)Pb输入,却隔着洞穴顶板、岩溶含水层、土壤和植被等,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洞穴沉积物中~(210)Pb将表现出什么  相似文献   
103.
耕地质量与三农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耕地质量与三农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思路,以四川省为实例,在建立耕地质量及三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等探讨耕地质量与三农发展水平的交互耦合关系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得出:四川省21个地级市的耕地质量与三农发展的协调耦合属于中偏上水平,大多数地区处于高度协调耦合阶段;空间格局上呈现西低东高、南北方向有微弱的倒U形趋势。两系统相对发展不均衡,各地市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优先发展相对滞后的系统,促进耕地质量与三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海洋沉积物样品成分复杂,由于基体效应的影响,利用岩心扫描仪开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只能得到目标元素的强度信息,不利于该方法在成矿机制和古环境等研究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采用岩心扫描仪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铝硅钾钙钛锰铁钒铬铜锌铷锶钇和铅15种元素,尝试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其非线性拟合能力校正基体效应。实验表明,以水系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和岩石国家标准物质以及定值海洋沉积物样品为训练样本,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偏置,可以有效校正除硅之外的14种元素基体效应的影响,实现了岩心扫描仪XRF测量结果由强度到浓度的转化。本方法的精密度为0.6%~6.8%(RSD,n=11),国家标准物质和海洋沉积物实际样品中15种组分的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在0.5%~17.5%之间,适合于海洋沉积物中多种主次量组分的快速分析,拓展了岩心扫描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澜沧江上游发育大型倾倒变形体,其强倾倒深度可达近200 m。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向澜沧江一侧产生强烈倾倒,同时还向澜沧江支流-木水河侧产生了强烈倾倒变形破坏,并且木水河两岸岩体的倾倒变形程度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大量地表调查,结合平硐资料,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对木水河的侵蚀作用对该倾倒变形体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边坡内平移断层F_(105)使得该倾倒体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平行,这是导致边坡木水河侧岩层产生强烈倾倒的内在原因;2.木水河强烈侵蚀作用导致的岸坡岩体卸荷松弛是促使岩体向木水河侧产生强烈倾倒的外在动力;3.该倾倒变形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澜沧江侵蚀阶段和木水河侵蚀阶段,并造成亚贡倾倒体岩体分别向两个方向发生卸荷与倾倒破坏。  相似文献   
106.
应用微观模拟技术研究复合驱驱油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孤东小井距复合驱现场试验条件,采用微观模拟彩色动态图像录取分析技术,在多孔介质孔隙水平上量化地研究驱驱油特征;形成复合体系流道,油在其中变形被夹带驱替,是亲水条件下复合体系驱油的主要特征,而油珠一般不发生聚并是其重要特征,将不动油变成可动油而被夹带驱替,改变了水驱后期的水线分布,是亲水条件下复合体系段塞驱的主要特征;与油形成油包复合体系的乳状液而被携带驱替,乳状液滴可变形通过喉道,是亲油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7.
过去25万年黔桂地区千年尺度东亚季风气候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对取自中国黔桂地区广西桂林水南洞、贵州都匀七星洞及荔波董歌洞的7根大型石笋,进行了系统的120件TIM S-U系测年及1295件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为25万年前至今,氧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为150~300a。研究表明,相当于海洋记录冰期旋回Ⅰ 、Ⅱ 、Ⅲ 终止点的石笋氧同位素跃变事件,其年龄值分别为11. 3 kaB. P. , 129. 3中kaB. P.及242. 5 kaB. P. 。相当于海洋同位素阶段MI S1~ M IS7各阶段界线的年代及其延续时间,通过石笋记录也得到了准确的界定,此外还揭示出了25万年来东亚季风气候的波动过程和变化规律。黔桂地区25万年来的气候在千年尺度上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可比性,及与N65°夏季太阳幅射能量变化的一致性,显示了亚洲古季风的气候变化规律,同样受轨道参数变化周期以及全球冰量变化所驱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不同造影剂注射速率对多层螺旋CT直接法髂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注射速率。资料与方法:我们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间将怀疑有髂静脉疾病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并分别以注射速率为1.5 mL/s、2.0 mL/s、2.5 mL/s、3.0 mL/s、3.5 mL/s进行髂静脉CT成像。原始数据经过CT图像后处理后对每例血管显影质量进行评分,从图像的显影质量、对比度、有无"边流现象"及能否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进行评价。测量各评分组内髂外静脉的CT值并计算均值,对各评分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速率为2.5 mL/s组与3.0 mL/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5 mL/s组及3.0 mL/s组分别与其余三组进行两两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 mL/s组、2.0 mL/s组及3.5 mL/s组进行两两比较,调整显著性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评分组内髂静脉的CT值均数方差分析结果P<0.05,1-2、1-3、1-4、2-3、2-4、3-4各对比组次结果q值分别为4.89、4.94、5.30、4.35、5.02、4.67。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髂静脉的CT值与各评分组的相关系数r值为0.87,P<0.05。结论:综合考虑图像质量、患者的耐受性及人身安全等因素,速率为2.5 mL/s是多层螺旋CT直接法髂静脉成像的最佳速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宝兴厂矿区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地层、斑岩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有利于开展激电测量,圈定多个物探异常,工程验证发现多金属矿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