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  相似文献   
42.
43.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李立平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0,13(3):223-233
本文使用沧澜—耿马地震主震后在震区建立的数字地震仪记录,用波谱法测算澜沧—耿马余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就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对该双主震型两主震区的地下介质不同状态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44.
45.
46.
电测深法在金乡—单县寻找隐伏煤田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7.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企业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比较,总结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的特点,并且在总结近几年企业抗震防灾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9.
石冰川.是冰川退缩后或无冰川覆盖区域.因气候处于极度寒冷条件下.大量冰碛及冰川漂砾或风化岩屑、岩块.在冻融作用下.沿沟谷运移.并形成大规模线状分布的冻融岩块发育区。是古冰缘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产物(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相似文献   
50.
白云鄂博矿区发育的脉状稀土碳酸岩,由于其结晶迅速,矿物颗粒细微,其中的微小矿物的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存在富稀土白云质岩浆碳酸岩脉,早期阶段形成碱性长石和铁白云石,无稀土矿化;铁白云石常常出溶铁质而自身则形成方解石。霓石和方解石形成略晚,常常与氟碳铈矿等稀土矿物共生,出现强烈的稀土矿化;而无解理的方解石则形成于更晚的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并出现强烈的铌、稀土矿化。铌铁矿分布在氟碳铈矿中和赤铁矿边缘,为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早期结晶的矿物如碱性长石、铁白云石稀土矿化弱,岩浆晚期分异出大量的流体相,稀土元素和Sr等进入岩浆热液中,并在热液结晶矿物中富集,甚至在非平衡结晶的石英中产生强烈的稀土矿化。结合岩相学显微观察,显微拉曼探针很好的揭示了这一地质过程。同时为白云鄂博矿床铌、稀土矿化的热液交代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