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包括流体化学史和流体动力史,它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沉积环境、古地貌和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并且决定了地层压力场、水化学场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2.
楚雄盆地为中生代形成的典型前陆盆地。三叠纪是其形成的主体阶段和盆山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由海相向陆相沉积环境的转折期,同时上三叠统是楚雄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层系。通过对楚雄盆地上三叠统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波动地质学分析,在上三叠统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高频波动曲线。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楚雄盆地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沉积具有海相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指出楚雄盆地该时期为一与海域相接的近海湖盆,并受到间歇性海侵的影响。而海相烃源岩与陆相烃源岩在生烃能力、分布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一认识对于重新评价楚雄盆地晚三叠世烃源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广东省酸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所属4个酸雨监测站10多年的资料,研究了广东省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韶关和电白的酸雨频率都在56%以上,降水pH年均值小于4.9,汕头的酸雨虽然较轻,但降水pH年均值仍小于5.6,酸雨频率也达到31.7%.4个站均表现出春季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高的季节分布特征.近年来,广州、韶关、汕头的降水pH值变化不大,酸雨频率却呈上升趋势.广东酸雨的形成不仅与SO2排放量高、气溶胶酸化缓冲能力低有关,也与天气系统和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4.
文章提出一个简单的雪晶辐射性质参数化方案, 并利用1998年6月8日华南暴雨资料研究了雪晶的辐射性质对于中尺度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晶的辐射性质对中尺度降水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白天尤为显著; 它能够明显地改变中尺度降水的局部特征, 特别是降水中心的强度和位置, 而对降水的分布影响不大。因此, 建立独立的雪晶辐射参数化对提高中尺度模式对中尺度降水的预报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5.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小龙  王谦谦 《高原气象》2006,25(2):309-318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 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环流的共同作用加强(减弱)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辐合;多(少)雨年,中层500 hPa中高纬西风带经向运动加强(减弱),从贝加尔湖以北的高纬地区到日本附近的高度场呈 - (- -)的波列分布。8月的环流形势比7月更容易造成严重旱涝,下游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减弱是造成8月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考虑7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应着重关注南北向 - 的“波列”;而考虑8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则更应着重关注东西向- - -的“波列”配置。多、少雨年,高、低层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及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近50a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江淮地区44个站1954-2003年近50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梅雨期暴雨量具有显著的候际、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区暴雨量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北区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和7月第1候;南区暴雨贡献率大于北区,而北区暴雨集中率大于南区;南区暴雨量长期变化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北区变化不明显;南北两区暴雨量均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7.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平衡剖面分析与缩短量计算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平衡剖面分析和缩短量计算,结合成藏条件的分析和生烃史恢复,探讨了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特征,揭示该带的成藏条件和天然气富集特征。提出了米仓山演化模式,认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可供钻探的圈闭发育,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储层、保存条件是成藏关键。其中,二叠系为主要烃源岩,二叠系生屑灰岩和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为主要储集层,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膏盐岩层为主要盖层。并且,冲断带构造演化的时序性表现为由西向东变形强度、缩短量变小,变形时间变晚,同时前陆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目的层系、圈闭幅度、类型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8.
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成为控制整个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改造变形的动力来源和主导因素,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相似文献   
29.
Based on the CINRAD Doppler radar data in Guangzhou and the lightning data in 2004 by power suppliers of Guangdong, statistical study is done by overlaying lightning’s position on radar’s echo. The result shows the followings. The concentrated period in which more negative lightning occurred at the middle levels (2 – 14 km), where radar echo was moderate (12 – 45 dBz), rather than at the low levels with the weakest echoes or at high levels with the strongest echoes. At levels 3 – 11 km, where the radar echo was between 10 dBz and 35 dBz, the area of negative lightning was much larger in central Guangdong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province. At levels 0.5 – 7 km where the radar echoes were between 44 dBz and 51 dBz, the probability for a point to have negative lightning varies from 0.4 to 0.7.  相似文献   
30.
江淮梅雨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文书  王谦谦  景艳  李如琦  杨霞 《气象》2007,33(8):83-89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48年梅雨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1953—2001全球逐月海温再分析格点资料,网格距为2°×2°,采用EOF、合成分析和SVD分解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江淮梅雨的海温关键区是西太平洋暖池区,关键影响时段是前1年的12月至当年的2月(以下简称冬季);当年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偏高,同年江淮大部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通过信度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