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鲁西中生代高Mg闪长岩的成因: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鲁西高Mg闪长岩分布较为广泛, 莱芜铁铜沟岩体和淄博金岭岩体是其典型代表.铁铜沟岩体早期苏长辉长岩和晚期辉石闪长岩、金岭黑云母闪长岩的LA-ICPMS U-Pb谐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4±4.9)Ma(n=15)、(134.5±2.3) Ma(n=13)和(132.8±4.2)Ma(n=12), 它们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铁铜沟岩体晚期辉石闪长岩中浑圆状锆石的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 513±54)Ma(n=8), 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存在.该类岩石以高Mg# (> 60)、富钠、富含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明显亏损为特征, 显示埃达克岩(adakite) 的特征.该类岩石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广泛存在以及高Mg的特征表明原始岩浆的地幔成因, 而Sr-Nd同位素组成(Isr为0.704 75-0.707 72和εNd(t)值为-3.95--13.30)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亏损以及太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均暗示岩浆源区应有陆壳物质的涉入.铁铜沟岩体和金岭岩体闪长岩成分的差异应归因于岩浆源区性质的差异和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基于该类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所含包体, 同时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岩石圈演化历史, 可以认为鲁西中生代早白垩世高Mg闪长岩的形成应为拆沉的岩石圈(地幔+下地壳)与软流圈混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北京西山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区域上髫髻山组被东岭台组角度不整合覆盖。西山地区火山岩样品的主要氧化物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如: SiO2=51.94%~77.30%,Al2O3=12.85%~19.17%,Na2O=1.65%~5.82%,K2O=0.83%~4.52%,Fe2O3 =0.95%~9.30%,CaO=0.13%~7.08%,且主要氧化物的含量与SiO2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这些火山岩具有LREE富集、HREE明显亏损、Eu异常不明显、高的Sr,Ba 含量和Sr/ Y,La/Yb 比值等特征。火山岩的钕同位素成分变化大,且相当富集(εNd=-11~-17),都分布在古老下地壳和富集地幔之间, 因此推断北京西山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和东岭台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富集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古老下地壳组分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辽东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辽东半岛是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质岩石较为发育的地区。传统观点认为,该区花岗岩以三叠-早中侏罗世(印支-早燕山期)为主。采用SHRIMP、TIMS和LA—ICPMS三种方法,对60余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根据这些资料,目前可以将该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三叠纪(233~212Ma)、侏罗纪(180~156Ma)和早白垩世(131~117Ma)。与以前认识不同的是,区内的花岗质岩石以早白垩世为主。对比华北地台其它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发现,三叠纪一侏罗纪花岗岩主要出现在华北东部,而早白垩世花岗岩在全区均较发育,这一分布特征为探讨华北中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4.
红柳峡火山颈是甘肃西部中生代以来唯一且保存完好的陆相火山口,颈内主要由玄武粗安岩充填,其w(SiO2)=51.79%~52.57%,w(Al2O3)=15.22%~16.38%,w(Na2O+K2O)=6.0%~7.00%,w(Na2O)>w(K2O),w(MgO)=5.02%~6.44%,Mg#=57~65,显示高铝、富镁及富钠贫钾之特征。区内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源于过渡型地幔,Zr=254.2×10-6~290.2×10-6、Hf=5.595×10-6~6.313×10-6,Nb=30.85×10-6~34.52×10-6,Zr/Y=9.85~10.15,Hf/Th=0.98~1.04,Hf/Ta=3.05~3.20。Zr/Nb=8.24~8.63,接近于地壳平均值,表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地壳混染作用。火山岩ΣREE含量高(294.49×10-6~334.04×10-6),并表现出轻稀土明显富集且轻稀土元素之间具明显的分馏作用,LREE/HREE=13.78~14.81,(La/Yb)N为18.99~21.56,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较弱,表现为重稀土分布曲线较为平坦,(Gd/Yb)N为2.58~2.73,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3~0.99)和Ce异常(δCe=0.97~1.00),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并未发生分离结晶作用以及上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可明显区分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及古近纪三期火山岩,表明火山颈形成时间为古近纪。红柳峡火山岩形成时代、构造属性及动力学背景的确定对于研究阿尔金断裂、北祁连北缘断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磁海辉绿岩型铁矿位于塔里木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岩石具有较高的Mg#(55.7~70.1)、中铝Al2O3(13.75~14.65)特征,Na2O/K2O(1.79~14.04)变化较大,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0.07~0.56,FeO/MgO=0.77~1.46)。稀土元素方面,磁海辉绿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和δEu异常特征[w(∑REE)=88.01×10-6~213.07×10-6,δEu=0.63~1.44],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缓右倾型[(La/Yb)N=1.32~3.87,(La/Sm)N=1.05~2.17,(Gd/Yb)N=1.12~1.58],微量元素上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同时伴有较为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辉绿岩形成于约291.9Ma,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磁海辉绿岩为板内拉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贺兰山地区出露的贺兰山孔兹岩系中,侵入有大量花岗岩,并以S型花岗岩为代表。本次研究的沙巴台花岗岩具有高SiO2和Al2O3(分别为71.96%~73.87%和14.36%~15.10%)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1.19~1.30,A/NK=1.29~1.48,属于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La/Yb)N=12~191),并具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0.15~0.32)。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U和Pb并亏损Ba、Nb、Ta、Sr和Ti元素。综合研究推断其为孔兹岩系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测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958±30Ma,代表了贺兰山S型花岗岩结晶年龄。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推断贺兰山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陆块与阴山陆块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7.
吴蓉  潘卓林  刘晔  李志刚 《地理研究》2021,40(8):2272-2291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飞速扩张,绿地作为稀缺资源,对居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1273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并通过腾讯街景视图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取街景绿地数据,考察街景绿地、地方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并对比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街景绿地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 街景绿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中介变量地方依恋的影响,即街景绿地通过影响居民地方依恋,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③ 对于本地居民,地方依恋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即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完全通过地方依恋实现;④ 对于外来移民,地方依恋则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街景绿地不仅直接作用于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通过影响居民的地方依恋间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刘晔  王晓歌  管靖  古恒宇 《地理学报》2022,77(10):2409-2425
把握亚洲内部跨国/地区人口迁移规律,有助于新时期中国制定合理的国际移民政策,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迈向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1990—2015年国际双边移民流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滤波面板负二项引力模型,阐明亚洲内部跨国/地区人口迁移的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1990—2000年亚洲主要迁移流集中在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区域内部,且大多发生在邻国之间,2000—2015年出现多条横跨上述三大区域的大规模迁移流;② 人口迁移网络强度相对较低,联系紧密程度先升后降;③ 政治不稳定与战乱冲突是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国民收入差异是重要驱动力,多维邻近因素(经济邻近和文化邻近)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 25年间,经济差异的影响先增后减;政治不稳定一直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人口迁出的影响更大;进出口贸易发展在部分时期积极促进人口流动,留学吸引力影响呈波动趋势;⑤ 非经济和结构性力量在亚洲内部跨国/地区人口迁移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宽带频谱序列干扰信号识别与统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射电天文台站趋于自动化,各类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射电天文台站的电磁环境变得尤为复杂,如何有效识别和统计复杂频谱中的干扰信号是当前射电天文台站亟需解决的问题,故提出一种宽带频谱序列干扰信号识别与统计方法.首先,对每组宽带频谱进行信噪分离、识别频谱中的干扰信号;然后,对第1组宽带频谱信号识别结果及信号特征建立模板库,后续每组频谱的信号识别结果与模板库中对应频率的信号进行相似性分析,根据相似性分析结果,统计信号次数,更新模板库;实现宽带频谱序列干扰信号的识别与统计.针对QTT (QiTai Radio Telescope)台站实测频谱,运用该方法进行干扰信号识别与统计,能够有效识别并标记频谱中的干扰信号,并统计干扰信号随时间、方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