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瓮安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叠层石磷块岩是瓮安-福泉磷矿区新发现的含磷层位。磷块岩以典型的叠层石构造为主 要特征,呈透镜状生物礁(藻礁)形式产于灯影组顶部。叠层石磷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磷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白色 纹层富含磷酸盐矿物,而暗色纹层磷酸盐矿物含量较低,主要为碳酸盐矿物。通过对叠层石磷块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进行研究,提出灯影组叠层石磷块岩属于潮下带半局限环境叠层石礁,是大量藻类通过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将海水中磷 质富集-沉淀而形成磷质柱状叠层石礁;磷酸盐的矿化主要发生在沉积物-海水界面弱碱性次氧化环境,藻类在磷块岩形成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2.
薛忠喜  高军波  杨瑞东  徐海  陈军  高磊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14-67050014
扬子板块南缘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地层中分布有一套富含Ni、Mo、V、U、Ba、PGE等的多金属层,并在贵州多地形成Ni—Mo—V—Ba矿床。黔东南三穗钒矿是扬子板块南缘黑色页岩型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主要赋存于早寒武世九门冲组底部黑色炭质、硅质泥岩中。针对三穗钒矿含矿岩系,通过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硅质岩、含钒炭质泥岩中存在热水物质贡献的明显信号,指示热水端元输入很可能是钒的重要来源。环境敏感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显示,局限盆地内的缺氧水体环境更有利于钒的富集。此外,有机质与钒富集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说明有机质的吸附对钒的沉淀和富集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3.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3 Ma,与区域金、锑成矿时代和岩浆活动时限基本对应,暗示泥堡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为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H、O、S)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混入一定的变质水、大气降水,具中低温、低盐度、超压流体特征,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性环境。提出了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为深源岩浆模式:深部含矿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运移至地表浅部时,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成矿热液中以Au(HS)~-_2、Au(HS)~0等形式迁移的贫Fe富Au流体与赋矿围岩中的活性铁发生硫化作用,从而形成富金含砷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聚集,并在有利的容矿空间(F1断层、Sbt、背斜核部及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沉凝灰岩、凝灰岩)中沉淀就位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34.
贵州松桃南华系“大塘坡式”锰矿经过多年的勘查研究,浅部已形成以西溪堡、李家湾、杨家湾为主的全新“锰三角”格局。杨家湾锰矿是该“锰三角”中一个大型锰矿床。通过对该矿区含锰岩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区含锰岩系中见凝灰质等火山物质,同时具有热水成因的黄铁矿、重晶石、锰方解石等矿物组合。该锰矿在Fe-Mn-(Ni+Co+Cu)×10及P2O5-Y图解上均落在热水沉积区内,As、Sb、Ga、Ag、Ba、Zn、Co、Bi、W及Pb的含量较正常沉积岩明显偏高,且Co/Ni、Y/Ho及Nb/Ta比值均与海底黑烟囱热流体特征类似,该锰矿床稀土含量总体偏高,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相对较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平缓,略向右倾斜,δEu (0.49~0.71)、δCe(0.94~1.25)及Ce/La-La/Yb图解也均表明热水参与的特征。此外,该锰矿δ13CPDB为-3.80‰~-4.17‰、δ18OPDB为-6.95‰~-8.78‰,据此估算成矿温度为54.2~65.7 ℃,为中低温热水条件。杨家湾锰矿为海底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35.
贵州开阳磷矿以其厚而富的磷矿石资源备受关注。对开阳龙水地区含磷岩系(洋水组)剖面进行地层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并讨论其沉积环境和成磷作用。区内含磷岩系岩性组合为黏土岩-白云岩-碎屑状磷块岩-硅质岩-泥晶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龙水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整体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滨岸潮坪沉积环境,并经历了2次海侵-海退。其沉积环境由初期的无障壁海滩转变为晚期的潮坪环境,表明陡山沱期古海洋处于较为动荡的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富含生物化石的致密状泥晶磷块岩、圆柱状叠层石磷块岩和磷质生物团粒,均属于原生磷块岩。三者磷酸盐含量极高,属于高品位磷块岩,其形成环境可能是弱酸性至弱碱性的浅海陆棚。生物与高品位磷块岩的密切关系说明生物在高品位磷块岩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形成具有3个必要条件: 海水富磷,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生物繁殖及磷酸盐结晶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6.
王小蕊  杨瑞东  陈蓉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6-2024030006
钪(Sc)及其化合物性能优异,在我国科技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矿产。在云南大理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中发现Sc异常富集,其平均含量为43.7 μg/g,相当于钪氧化物(Sc2O3)含量为67.01 μg/g,其中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红褐色黏土层中Sc2O3含量更高,平均值为81.31 μg/g,达到独立钪矿品位。对Sc富集机理初步分析发现,来自母岩的Sc在风化过程中因迁移能力较低,在风化产物中相对富集。峨眉山玄武岩在云、贵、川分布广泛,玄武岩风化壳是潜在的Sc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7.
杨瑞东  颜承锡 《贵州地质》1995,12(4):290-297
本文是在对贵州石炭系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大量遗迹化石,共11属11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建立了贵州石炭纪遗迹化石群落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石炭系地层中大量的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特征以及国内外已有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古地理情况,总结出Zoophycos的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史,即C-P为浅海环境,T-J为浅海-深海过渡的半深水环境,K-E为深水  相似文献   
138.
修文长冲铝土矿的成矿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修文长冲铝土矿的沉积序列、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之后,认为其沉积环境为近海湖盆边缘冲积扇沉积,这种沉积类型铝土矿首次在黔中地区发现,对贵州铝土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杨瑞东 《贵州地质》1990,7(3):255-260
本文根据贵州晚二叠世56个定性的和62个定量的瓦斯资料作了贵州晚二叠世瓦斯分布图,并将瓦斯分布图与贵州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作对比,结果发现沉积环境严格控制着瓦斯的分布,即陆相冲积环境为低沼;三角洲环境为高沼——突出;三角洲间湾为低沼;潮坪环境为低沼—高沼;陆表海碳酸盐台地为低沼。据瓦斯分布情况,认为三角洲环境是最有利的甲烷气生成场所,结合生、储、盖等条件,指出六枝、二塘—汪家寨,金沙、织金等区是最有利的甲烷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0.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丰富,有台地相的遗迹化石组合:Thalassnoides、Gyrolithes、Cerato-morph、Chondrites、Rlazocorallium.Rhabdoichnum等;台缘浅滩相的遗迹化石组合:Cylindricum gregarium、Skolithos、Thalassnoides等;斜坡相遗迹化石组合:Protopalaeodictyon、Chondrites、Huaxichnus、phycosiphon、Oldhami-a、Cochiliclaus、Cosmorhaphe、Pinnatpedus、Thalassnoides、Psilonichnus、Arenicolites、Lophoctonlum、Paleophycus等;其中Arenicolites、Thalassnoides、Psilonichnus、Chondrites遗迹化石含量较多,则为上斜坡,如很少含上述四种遗迹化石,而以Lophoctonlum、Protopaleodictyon、Cosmorhaphe、Cochilichnus、Phycosiphon为主,则为下斜坡;盆地相遗迹化石组合:Protopaleodictyon、Helminthopsis、Paleomeandron等。 贵州三叠纪遗迹化石组合与各岩相带分布一致,主要受含氧丰度、水深、水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的控制。由遗迹化石组合分布证明贵州三叠纪岩相古地理格局从黔西北至黔南沉积相带展布为台地相—台缘浅滩相—斜坡相—盆地相。同时建立了贵州三叠纪遗迹相—遗迹化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