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杨志华 《地球》2014,(5):100-101
珊瑚是一种生活在浅海的海洋生物,自幼便固着在祖辈们的遗骸上生长,多成树枝状。看它们几乎不动的样子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植物,其实不然,珊瑚是动物,隶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色泽鲜艳,可以作为很好的饰品,尤其是红珊瑚,近几年来价格攀升,存奇石市场上算得上是抢手货,但由于数种火量减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2.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相似文献   
103.
日扎潜在巨型岩质滑坡位于四川降曲河左岸,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更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金沙江断裂带东界断裂从斜坡坡脚通过。本文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物探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日扎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日扎滑坡是在断裂活动、岩溶水、长期卸荷和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潜在巨型深层岩质滑坡,在空间上可划分为后部拉裂变形区(Ⅰ)、中部挤压变形区(Ⅱ)和坡脚应力集中区(Ⅲ)等3个分区。目前日扎潜在巨型滑坡以后部蠕滑变形为主,在其后缘发育4条拉裂缝,物探推测最大裂缝宽度达30~35 m、深度达190 m。研究认为,日扎潜在巨型滑坡存在两种主要失稳模式:(1)高位剪出失稳,推测潜在失稳体积分别为(7.9~10.2)×107 m3(H1)、(2.3~2.9)×108 m3(H2)、(4.8~7.2)×108 m3(H3)和(6~10)×108 m3(H4);(2)深部蠕滑变形,在滑体深部存在蠕变带和锁固段,最大蠕动变形体厚度约300 m(H5)。日扎滑坡在长期卸荷与重力、地震和岩溶水等作用下容易造成锁固段力学强度弱化和失稳,发生高位启动-滑动-堵江灾害链,深层蠕变带容易对建设其中的深埋隧道等重大工程造成危害。该类潜在巨型岩质滑坡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建议对日扎潜在巨型滑坡进行深入勘察,查明其空间结构特征与稳定性,必要时进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04.
通过计算北疆1971--2008年逐月的地表湿润指数,并参照气候标准值的做法,以1971—2000年月湿润指数的30年均值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得出:(1)北疆湿润指数30年均值数据反映出北疆湿润指数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变化;(2)北疆湿润指数30年均值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上,地域差异较为明显;时间分布上,6-9月湿润指数普遍偏低, 8月湿润指数呈现最低,较为干旱;(3)北疆湿润指数30年均值反映出春季较为干旱,对春耕不利;夏季湿润指数有所回升,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4)借助30年均值为参照标准可进行不同年份同期数据与30年均值数据的比较,可作为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以及判断旱情状况的参考标准,为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时间序列的北疆地区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计算北疆1971-2008年逐月的地表湿润指数,并参照气候标准值的做法,以1971-2000年月湿润指数的30a均值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得出:北疆月湿润指数30a均值数据反映出北疆湿润指数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变化;北疆月湿润指数30a均值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上,地域差异较为明显;时间分布上,6-9月湿润指数普遍偏低,8月湿润指数呈现最低,较为干旱;北疆月湿润指数30a均值反映出春季较为干旱,对春耕不利;夏季湿润指数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借助30a均值为参照标准可进行不同年份同期数据与30a均值数据的比较,可作为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以及判断旱情状况的参考标准,为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6.
陆川年雷暴日数变化特征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50a陆川县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陆川县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就月平均雷暴日数与年月平均气温、年月降水总量、年月平均气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川年雷暴日数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温度的高低成正比;随年降水总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月平均...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学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华  苏生瑞  李勇  周义 《矿物岩石》2001,21(3):160-164
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按密度差、温度差建立的地幔对流、拆沉作用和地幔柱(羽)理论,阐明不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从我们对中国秦岭及西部造山带的研究中,发现和提出的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唯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是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8.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58,18(5):386-388
浙西的倒水坞层,王曰伦先生在所著“中国震旦纪冰碛层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是震旦纪冰碛层。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的浙西地层表中,把它划入前震旦纪。根据作者最近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结果,也认为此层应属于震旦纪,但可能不是冰碛层。  相似文献   
109.
旬阳公馆汞锑矿床是一个汞锑共生以汞为主的大型矿床,是我国目前新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笔者曾在该矿区作过课题研究,现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陕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的有关资料拟写本文,供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0.
杨志华 《地球》2015,(1):78-80
<正>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从水中向陆地进军花费了近两亿年,而从陆地返回水中却只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在2.7亿年前的中二叠世,当爬行动物彻底征服陆地后,它们中的某些成员抱着对"故乡"的思念,踏上了重返大海的旅程,探寻曾经属于自己先祖的那一片天地。由于在身体结构上的天然优势,使得它们迅速在海洋中取得了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