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81.
面向对象数字化和数据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开发的数字化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色,包括面向对象的数字化方法、对数字化数据的处理和精度评定以及图幅的自动化接边处理等。通过试验和实际工作表明,该软件达到了改善图形质量,提高数字化精度,进而实现对GIS数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2.
城市基础电子地图库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光  于野 《中国测绘》1998,(2):11-13
  相似文献   
183.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三维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技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脉、矿体和蚀变带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原生晕三维异常分析,建立了矿区钾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及三维成矿预测因子的量化运算,采用要素叠加法完成了矿区3个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柳坝沟313号脉中东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4.
扩展区间Kalman滤波器及其在GPS/I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何秀凤  杨光 《测绘学报》2004,33(1):47-52
针对具有不确定动态模型参数的 GPS/INS 组合导航系统,首先介绍一种新型的区间Kalman滤波器,讨论了GPS/INS 组合系统中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分析了惯性传感器建模中相关时间常数的区间特性,并建立了适合非线性特性的GPS/INS组合系统的扩展区间卡尔曼滤波器.计算结果表明,扩展区间卡尔曼滤波器对非线性GPS/INS组合系统是很有效的,它能给出组合系统导航误差的上下界,这对组合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以四川茂县叠溪镇到石大关乡为研究区,根据野外资料并结合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取了坡度、剖面曲率、起伏度、坡向、距河流距离、高程、地层、距断层距离、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度10个影响因子。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层次分析法(CF-AHP)、确定性系数+逻辑回归方法(CF-LR)和确定性系数+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方法(CF-MLP)3种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灾害敏感性进行评价,将该区域滑坡灾害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敏感区4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的效果。CF-AHP、CF-LR和CF-MLP组合模型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84和0.867,CF-LR组合模型效果最好。CF-LR组合模型中,高、中、低和极低敏感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25.1%、22.5%和41.1%。研究结果表明,高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主要水系周围与断层集中区域,计算出的敏感性分区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接近,能够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6.
利用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提高承载能力及延长寿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为了对碳纤维加固的公路常见钢筋混凝土T梁进行受力全过程分析,按理想界限破坏条件计算了碳纤维加固用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按卸载和不卸载两种情况进行了建模、计算和分析。重点考虑了不同配筋率、不同粘贴碳纤维层数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受力性能,碳纤维的加固是可以延缓梁的破坏的,有利于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碳纤维加固的面积与层数对提高梁的刚度的贡献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7.
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光  孙逊  于玉贞  张丙印 《岩土力学》2010,31(4):1118-1122
采用大型三轴试验机,对粗粒料进行了常规三轴、等p和等应力比等不同应力路径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粗粒料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变形和强度特性,并对粗粒料的卸载体缩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粗粒料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特性影响较大,而对强度特性影响较小;卸载体缩主要是由偏应力比η的变化所引起的,与应力路径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88.
杨光  李超伦  孙松 《极地研究》2010,22(2):125-134
根据2002年及2006年南大洋普里兹湾浮游动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对普里兹湾磷虾幼体及被囊类纽鳃樽的分布和丰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陆架以北深海水域(水深>1000 m)磷虾幼体主要由长臂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和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组成,其中长臂樱磷虾幼体的分布范围更广、丰度更高。2006年与2002年相比海冰回退时间早,测区海水的平均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较高,大磷虾及长臂樱磷虾幼体的丰度相对更大,成熟度更高。近岸区域磷虾幼体主要由晶磷虾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组成,在2002年近岸冰情严重时丰度较小,仅为95.6尾/1000 m3,2006年近岸出现冰间湖时,晶磷虾幼体丰度高达43966.6尾/1000 m3,主要以无节幼体及原蚤状幼体CI期为主。测区纽鳃樽Salpa thompsoni丰度很低,2002年仅在最北部1个站位出现,密度为10个/1000 m3,2006年在陆坡及陆架坡折3个站位出现,平均丰度为146.7个/1000 m3。海冰消融时间、冰间湖、饵料浓度等环境因子对普里兹湾磷虾幼体及纽鳃樽的分布和丰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9.
王军成  张作宏  杨光 《江苏地质》2017,41(2):318-327
苏中及其南部是江苏地热能主要分布区,区内地热类型多、水量大、温度高、分布广、开发滞后,因此,对苏中及其南部地区开展不同深度的地热勘查与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起重要作用的物探方法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时空及温度对岩石物性参数影响的分析,对区内浅层地温、中浅层地热、深成干热岩物探勘查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浅层地温能勘查应以电(磁)类方法为主;中浅部地热资源勘查以电磁法为主,地震微动技术为辅;干热岩资源勘查应以重力和磁法勘查为基础,以大地电磁法和地震微动法为主要勘查方法。通过2个有代表性的成功勘查实例,说明浅层地温能和中浅层地热物探勘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0.
沁水盆地煤岩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沁水盆地不同地区选取的5组煤岩样品进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结果证实,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1)采自不同地区的煤岩强度在较低温压条件下表现出一致性,在较高温压条件下显现出差异性;(2)高煤级煤No.3煤样在某一温压条件下(100℃、100MPa),应力应变强度都是最低的,为煤岩组分影响的结果。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煤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压大于200℃、200MPa),随着温度与围压增高,应力应变强度在降低,但这主要是温度影响的结果。在温压为100℃、100MPa和500℃、500MPa时,煤岩应力应变强度均很低,但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前者产生的应力应变强度只有部分真实地代表了煤岩的强度(应变量ε<3%),而持续的应力应变强度(应变量ε>3%)则是围压作用的结果;后者煤岩低应力应变强度显示出明显的韧性状态, 主要表现在温度对煤岩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