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沉积物Fe组分是研究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而现代海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Fe组分变化特征则是限定这一指标适用范围的基础。东赤道太平洋巴拿马海盆作为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沉积区,代表了地质历史上大陆边缘海的一类典型沉积环境,但前人对这类沉积环境的Fe组分研究较为缺乏。本次研究分析了巴拿马海盆氧化底水下ODP 677钻孔(1°12.138′N, 83°44.220′W, 3461 m)约300 m长的岩心柱有机C、Fe组分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M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ODP 677钻孔Fe/Al值大约为0.78±0.14(n=35,σ),明显高于上部陆壳的平均值0.44,而Al/Ti值与上部陆壳接近且保持稳定在22.4±1.3(n=35,σ),可以推测,相当一部分Fe应来源于活跃热液活动和高生产力背景下有机碳颗粒对水柱中Fe氢氧化物微粒的吸附或Fe的自聚集/沉淀。高活性Fe与总Fe的比值(FeHR/FeT)大约为0.30±0.10(n=35,σ),远低于活性Fe加入通量的预期,表明一部分活性Fe可能在高生产力背景...  相似文献   
52.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制图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自动化制图成为主流。尽管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配图方式的自动制图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子地图快速发布的需求,但地图制图领域中的高质量地图制图工艺和技术方法的改进仍然进展缓慢,人工依然承担大量重复的低效率的制图工作。本方法以制图知识库为驱动、基于制图软件平台开发自动制图系统,在保持软件原有制图工艺特点和功能不被改变的前提下,对专业制图软件的制图功能进行扩展,实现了制图软件中GIS数据库的全要素的自动化制图,减少地图制图工作量,实现高质量地图制图的自动化,极大提高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53.
晚更新世南黄海西部陆架的古长江三角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更新世气候的冷暖交替引起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与上升,在南黄海地层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陆交互式沉积层。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西部近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的地震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探讨了晚更新世两个海进层序中古三角洲的划分及其地震相特征,认为晚更新世南黄海古三角洲可分为4个较大的期次。根据沉积物特征分析判断4期古三角洲均为古长江形成,各期三角洲相互叠置,范围、厚度及扩建方向均有不同,各期古长江三角洲与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东海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接合部位,受两大板块活动的影响,新构造期海域活动强烈。我们结合最新收集资料文献,从地形地貌、地热异常、断块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及岩浆岩活动等方面,着重论述了东海陆架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为东海海域新构造分区、地震预测、区域稳定性评价等提供若干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在随机分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随机分形插值用于实现地震道与测井曲线的联合反演.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并给出测井曲线随机分形插值的有效公式,探讨并框定地震道与测井曲线联合反演策略和流程,并进行实例应用分析,最终较好实现地震道的伪测井曲线反演.研究表明随机分形插值方法巧妙地将地震和测井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利用分形参数的空间插值,试图将地震道转化为测井曲线,思路和实现策略均体现独特性,是1种适于描述纵向非均质模型的地震资料测井曲线反演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剖析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粒度特征,分别沿南北和东西轴线采集了34件城市近地表灰尘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近地表灰尘颗粒物平均中值粒径和算术平均粒径分别为21.58 μm和24.24 μm,分选极差;以粗粉粒(10.00~80.00 μm)为主,平均约占71.28%,黏粒组(<5.00 μm)和细粉粒组(5.00~10.00 μm)分别约占14.75%和13.05%。频率曲线呈正偏双峰型分布,峰态中等偏窄,与现代尘暴和城市街道灰尘分布特征相一致,反映出其起源的多元性和相对稳定性,表明近地表灰尘沉积仍是风积作用的继续。近地表灰尘颗粒物粒径均小于100.00 μm,极易在外动力条件下再次扬起并悬浮搬运,PM10和PM2.5所占比例分别为27.76%和7.32%,其生态环境效应不应被忽视。粒径分布无显著空间变化,但城市中心区域粒径变化范围小,这可能说明城市边缘区域较中心区域近地表灰尘的起源更具多源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以修水地区下寒武统王音铺组至观音堂组下部富铀黑色页岩地层钻孔样品(U含量为9.37×10-6~202×10-6) 为研 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观察和分析,并对该区下寒武统地层中U含量与沉积环境因素(沉积盆地中的生物生产力、底 层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盆地与广海间的流通性)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些钻孔样品显示明显的沉积成 岩特征,未发现明显热液叠加/淋积作用现象,说明本区下寒武统地层只经历了沉积成岩作用,而没有经历过明显的热液作 用或者淋积作用。研究地层大部分样品中的U含量与TOC含量呈正相关,王音铺组上部U含量最高(202×10-6) 的样品沉积 时的初级生物生产力也最高。经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其中有机质中包裹着沥青铀矿,两者关系密切,推测 U与有机质很可能是一起沉积-成岩富集的;在缺氧硫化的强还原沉积环境下沉积的王音铺组地层的U含量,明显高于在 缺氧非硫化环境下沉积的观音堂组下部地层中的U含量,而且在强还原硫化环境下,沉积时盆地处于开放流通性程度较高 时期的样品,其U含量明显高于盆地处于开放程度较低时期的样品。综合这些观察和分析得出,早寒武世王音铺组上部地 层沉积时,高生物生产力所形成的有机质降解时大量耗氧,导致底层水沉积环境处于强还原硫化状态,同时,沉积盆地处 于适当的开放程度,与广海之间水流交换使盆地上层含U氧化水体得到补充,U最终在底层水体强还原硫化环境下沉淀于 沉积物中,可达到较高程度的富集乃至矿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某商务中心项目为背景,运用BIM技术对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施管控优化,通过碰撞检测、管线综合、工程量统计、模拟施工等设计优化措施,减少了机电管线和土建相互交叉碰撞等问题,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优化,以期为同类施工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9.
针对广西北部湾盆地涠洲A油田流一段下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量难以动用的问题,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研究出发,并结合井控提高分辨率技术,指导砂体精细解释和落实;进而利用振幅统计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和AVF反演预测孔隙度2种方法相融合刻画优质储层,寻找储层“甜点”。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厘清了扇三角洲多期多旋回沉积内幕及各期砂体的展布、叠置特征,刻画了单砂体内部非均质特征,使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和内部物性变化得以精细描述;以此为依据,涠洲A油田在二期开发实施前,对井位、井轨迹进行了调整及优化,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技术针对性较强,快速有效,可以作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成功应用实施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0.
李达  张绍文 《热带地理》2022,42(3):490-498
当前,橡胶收入不足于吸引农户继续种植橡胶,为保障国家橡胶战略安全,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并对影响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依据2019年西双版纳18个样本村的947个截面数据及地区统计公报等测算得出,在橡胶价格为8元/kg时,应将目标补贴价格定位为12.8元/kg;橡胶树单产为影响目标价格补贴额度变量中敏感系数最大的因素;在当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橡胶树单产提升10%可使目标补贴价格额度下降25%。建议采取积极稳健的财政补贴政策,利用浮动的目标价格补贴稳定橡胶产区的农户预期,同时辅以橡胶价格保险等配套政策激励农户提高橡胶树单产,在达到政策目标的同时降低财政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