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李达  韩雪梅 《贵金属地质》1995,4(2):109-117
排山楼金矿赋存于排山楼-侯其营子韧性剪切带内,发育有与金矿有密切成生联系的围岩蚀变带。金矿物在矿石内以晶隙金、裂隙金为主,极少量的包裹金。从矿液的形成至矿体的定位,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韧性变形阶段和晚期的脆-韧性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42.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中国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分布着数十个大中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形成时代及成因类型尚存争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金厂沟梁是该带最为重要的大型金矿床,其与二道沟和长皋沟金矿床围绕130~122Ma的西对面沟岩体分布。该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矿脉多赋存在太古代变质岩中,少量产于安山玢岩中,在矿区南部可见矿脉被粗面安山岩切穿,指示成矿发生在安山玢岩之后,粗面安山岩之前。两套岩浆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揭示,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29.4±0.9Ma和124.0±0.5Ma,限定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29~124Ma之间,与西对面沟岩体侵位年龄一致,暗示两者具有成因关系,也反映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陆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3.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温度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法,对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胶结物的体积分数及形态、黏土矿物组分的分布、岩石结构镜下特征及孔隙演化、有机质热演化等证据划分了岩石成岩阶段,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溶孔-粒间孔组合型储集性最好,粒间孔-溶孔组合型次之;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二者分别使原始孔隙度损失54.93%和31.30%,岩石颗粒中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物质发育,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目的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成岩作用弱-中等。  相似文献   
44.
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交代碳酸盐矿物的Ca2+0进入碳酸盐格架,所以沉积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能够很好的指示沉积流体来源和古环境。常用的稀土元素指标包括稀土元素总量(ΣREE)、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La、Ce、Eu、Gd和Y等元素的异常指数。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能受到硅酸盐矿物、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等非碳酸盐组分以及成岩蚀变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只有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用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指标来探讨流体来源和古环境。这要求我们采集新鲜剖面上的样品,并用适当浓度的弱酸进行分步溶样,提取适当的组分,避免样品中的非碳酸盐组分干扰原始沉积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的沉积水体和沉积相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了LREE亏损、La正异常和高Y/Ho值的稀土元素特征;海底孔隙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则受氧化-还原条件、离子络合形式、孔隙流体来源的制约;热液流体具有LREE富集、Eu正异常的稀土元素特征;河水和湖泊有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特征。因此,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5.
寒武纪早期是地球海洋环境与生命演化的关键时期,但目前扬子东南缘深水相区的早寒武纪地层尚缺乏系统、精确 的地层对比工作。该文选取湖南省怀化地区会同钻孔剖面(深水相区) 的留茶坡组硅质岩、小烟溪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 象,进行了高分辨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 地层对比,结果在会同剖面自下而上识别出四个正漂移(P1、P2、P3和P4) 与两个负漂移(N1和N2),结合其他剖面的生物化石记录和锆石U-Pb年龄资料,将会同剖面有机碳同位素与湖南其他 剖面,以及和云南和三峡等地浅水相区剖面的有机碳、无机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认为扬子东南缘埃迪卡拉系-寒武 系界线在湖南深水相区可放置于留茶坡组上部较大的有机碳同位素负漂移(Basal Cambr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BACE) 出现的位置,但由于钻孔深度不够,所以该负漂移未在会同剖面获得,而P1、P2和P3分别对应于寒武系的ZHUCE (ZHUjiaqin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第二阶)、CARE (Cambrian Arthropod Radiation isotope Excursion,第三阶) 和MICE(MIngxinsi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第四阶) 正漂移,N1 和N2 分别对应于寒武系的SHICE (SHIyantou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第二阶) 和AECE(Archaeocyathid Extinctio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第四阶) 负漂移,因此会同剖面留茶坡组顶部至小烟溪组底部属于寒武系第二阶,小烟溪组下部属于寒武系第三阶,而小烟溪组中-上部属于寒武系第四阶,而顶 部是否达到第四阶顶部尚无法确认。碳同位素的负漂移可能是海侵时期上升流水体将底层富含12C还原水体带至浅水地区所 致,并分别与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化石动物群和古杯动物的灭绝密切相关;而在生物繁盛时期,海洋初级生产力升高, 有机质埋藏增加,导致碳同位素的正漂移。  相似文献   
46.
摘 要:乌石A构造流沙港组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优质储层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因此,重点研究该区沉积微相特征,落实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趋势是实现油气突破的关键。设置了地震-地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对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该方法结合了地质、地震和测井三方面的资料,从沉积相出发,以沉积相控制反演结果,最终引出精细的沉积相模式,实现了地震和地质的有机融合。该方法在乌石A构造区取得了有效成果,通过对流三段水下分流河道进行精细刻画,落实了储层“甜点”发育区,提出的井位部署建议钻探之后均钻遇优质储层,扩大了储量规模,为乌石A构造立架建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滑坡位移高精度预测对于滑坡预测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顾及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组合模型在滑坡时序位移预测中的优势,构建了一种融合多层感知机和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对滑坡位移进行初步预测,然后构建基于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AFSA)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组合预测模型(optimal combination SVR, OPSVR)以修正MLP预测结果。通过两起典型滑坡体北斗实测算例发现,由于DE有效克服了AFSA运行后期人工鱼个体大多处于随机运动状态而无法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高了其寻优性能,进一步与SVR结合可更合理确定出SVR的超参数,从而提高了其预测精度;相较于单一MLP和SVR预测模型,以及常规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改进人工鱼群算法与SVR的组合预测模型,MLP-OPSVR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  相似文献   
48.
李达  张绍文 《热带地理》2020,40(6):1085-1093
基于西双版纳18个样本村、612个农户、跨时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测度了2012—2014和2014—2018年2个阶段“投入—产出”结构之间的拟合程度,分析了橡胶主产区农户橡胶依赖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橡胶路径依赖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橡胶主产区的橡胶依赖呈下降趋势。2)橡胶依赖符合自增强机制假设。橡胶产出依赖程度具有传递效应,表明橡胶依赖可以逆势调控,可以利用政策补贴等手段增强投入激励,提高本期橡胶依赖,进而提高下一期橡胶依赖。3)收益递增并不必然导致橡胶依赖。农户更加看重未来的期望收益,提升期望收益才能保障农户种植橡胶的积极性。4)橡胶依赖表现为土地依赖。土地种植橡胶后具备了“专用资产属性”,转变种植结构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5)橡胶依赖还表现为海拔依赖。主要供给橡胶的低海拔地区,农户调整橡胶种植规模的时间成本较高海拔地区小,更容易毁弃胶林,应将低海拔地区做为橡胶产业政策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49.
沉积物Fe组分是研究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而现代海洋不同沉积环境下的Fe组分变化特征则是限定这一指标适用范围的基础。东赤道太平洋巴拿马海盆作为高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沉积区,代表了地质历史上大陆边缘海的一类典型沉积环境,但前人对这类沉积环境的Fe组分研究较为缺乏。本次研究分析了巴拿马海盆氧化底水下ODP 677钻孔(1°12.138′N, 83°44.220′W, 3461 m)约300 m长的岩心柱有机C、Fe组分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M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ODP 677钻孔Fe/Al值大约为0.78±0.14(n=35,σ),明显高于上部陆壳的平均值0.44,而Al/Ti值与上部陆壳接近且保持稳定在22.4±1.3(n=35,σ),可以推测,相当一部分Fe应来源于活跃热液活动和高生产力背景下有机碳颗粒对水柱中Fe氢氧化物微粒的吸附或Fe的自聚集/沉淀。高活性Fe与总Fe的比值(FeHR/FeT)大约为0.30±0.10(n=35,σ),远低于活性Fe加入通量的预期,表明一部分活性Fe可能在高生产力背景...  相似文献   
50.
海洋平台组块浮托安装总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平台组块安装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平台组块浮托安装法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并根据中国海域已经实施的多个平台组块浮托法安装总体设计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套平台组块采用浮托法安装的总体设计方法,给出了金县1-1中心平台浮托法总体设计的关键计算结果.该方法得到了5个平台组块浮托法设计和海上施工的验证,并对海洋平台组块的浮托法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