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2.
酚氧化酶 (phenoloxidase,PO)参与无脊椎动物的防御反应。在无脊椎动物中 ,PO一般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酚氧化酶原 (prophenoloxidase,proPO)存在[1]。无活性的 proPO在丝氨酸型蛋白酶作用下转变成具有活性的PO。丝氨酸型蛋白酶本身也以酶原的形式存在 ,可被细菌和真菌等的细胞壁成分激活。酚氧化酶及其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酶级联反应系统 ,即所谓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prophenoloxidase activatedsystem ,proPO AS)。该系统由PO、蛋白酶、模式识别蛋白和蛋白酶的抑制剂构成。proPO AS能被微生物的细胞壁成分如β 1,3 葡聚糖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井陉雪花山组的腹足类化石群,共7属,19种,其中7个新种,3个未定种。根据化石群的特点,将雪花山组的时代重新厘定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4.
李云 《四川测绘》2005,28(4):180-183
通过对曲线测设和测点坐标计算过程的分析,把坐标计算的程序设计归结为有向直线与X轴顺时针夹角即方位角的计算和线路转向转角的计算,弥补了测点位置和计算公式分类复杂等不足,简化了程序设计和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环境气象指数与气象要素和非气象要素敏感度和依赖关系,利用天气学、气候学、统计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制了30多种实用于专项服务的环境指数,并建立了内蒙古城市环境指数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水流模拟智能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流模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指出阻碍水流模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克服这些瓶颈问题的方法是将智能科学与水利科学交叉融合,实现水流的智能模拟。据此,介绍了水流智能模型理论,结合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元胞自动机、混沌分析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智能理论和技术,对水流智能模拟的实现途径作了探讨,并指出建造一个优秀的水流模拟智能系统的关键是联合运用各种智能方法,认为智能化是当前水流模拟发展的新方向,水流智能模型将是水利科学的一种新的研究途径,并将在研究水流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分辨率是等高线数据插值生成格网DEM数据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适宜的分辨率既能将等高线高程信息尽可能保留,又不会因插值造成数据冗余及误差。基于对格网DEM生成方式的理解,提出了等高线隔断线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地形图矢量化的等高线数据插值生成格网DEM数据,由不同长度等高线隔断线频率统计来确定格网适宜分辨率参考值的方法。同时,不同长度等高线隔断线的长度与其频率相乘得到标准长度,以及等高线隔断线中心点生成的密度分析图,均可在频率特征决定适宜分辨率参考值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通过样区实验验证,实现简便,可度量性强,与其他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对确定适宜格网分辨率参考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利用船闸泄水进行下游引航道清淤,对减少清淤成本、提高通航效率有着重要的工程价值。建立枢纽及船闸下游引航道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已有模型试验对水流场和泥沙场进行验证。研究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泥沙淤积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船闸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研究了不同冲刷流量、冲刷时间和初始淤积厚度下引航道及口门区的冲刷效果,得出船闸泄水量与引航道及口门区最大淤积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初始淤积地形和冲刷流量下,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最大淤积厚度与冲刷时间呈线性变化,冲刷流量越大,泥沙厚度下降的斜率越大。淤积厚度低于一定值后,随冲刷时间的增加,冲刷效果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2017年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及周边5~8月对流活动和地面感热加热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华北及周边白天平均感热加热和地形关系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华北北部和华北西部山区感热加热较强,最强感热加热出现在5月和6月,7月和8月明显减弱。和感热加热强度相对应,对流活动频率较高的月份同样出现在5月和6月,其中5月以弱对流为主,6月华北中北部强对流最活跃,另外,环渤海区域6~7月强对流相对频繁。5~8月日平均感热加热和对流频率趋势呈现一致的减弱对应关系。上午,感热加热引起河北西部和北部对流层低层出现辐合气流,700 hPa以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温,上升气流可达对流层中层,东侧的平原地区出现补偿下沉运动,升温和上升运动触发对流,在有利条件下发展东移。不同月份和区域对流频率日变化呈现明显差异,6月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8月最弱,山区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东部渤海及周边对流频率日变化较小。对流频率的月平均分布和日变化均表现出和地形相关的感热加热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